APP下载

施“1+X”肥,浇“综合素养”果

2020-11-06张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堂实录音乐课素养

张驰

【摘要】现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倡导“1+X”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走向基础性核心素养。在音乐课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以《勤快人与懒惰人》的教学为例优化“混搭”,达到滋润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综合素养案例

案例描述:愉快的律动导入。鲜明对比的两段旋律让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奇妙景象:勤快人的那一段播放时,学生们表情欢快明亮,有的在学做妈妈炒菜,有的将自己的可爱脸蛋当作馒头比划,煞是可爱!懒惰人的那一段播放的时候,有一群小朋友在集中“睡觉”!有的摊开两手做无奈状!想必你已经对这首歌曲有个大致的印象了。这就是我的一节唱歌课《勤快人与懒惰人》的导学片段。

一、“音乐”+“美术”——“乐”显神通

“哈哈,你看他!”孩子们突然不看我,边说边大笑着,只见小A同学睡在音乐凳上,一动也不动,时不时地他还来了一个大转身!面对这意外的“节外生枝”,我给课堂来了一个时空大转移——音乐课上的美术课!

课堂实录片段1:

小A:“老师,我听到懒惰人他什么也不做,所以我就睡在板凳上,一动也不动!我模仿得像吧!”

师:“你觉得懒惰人的样子除了像他模仿得这样睡觉还长什么样子呢?”

生:“老师,我更想做一个勤快人,懒惰人肯定是胡子渣渣,肯定比我的爸爸几天都没刮的胡子还要长!”

生:“对,身上穿的是黑色的衣服,周围还有‘嗡嗡的蚊子围着他转!”

师:“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妨一起来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懒惰人吧!当然,你也可以发挥想象去画一下歌曲当中的勤快人噢!”

笔者将美术元素带进音乐课堂中,让学生的音乐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倾听的同时,用画笔将歌曲中的形象跃然纸上!达到视、听觉结合,更好理解歌曲,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音乐”+“科学+英语”——“乐”在其中

“d、s”两个音在乐句末尾处重复出现,设计出一个师生接龙!想必,你已开始好奇为什么我要讲解这两个音?因为教室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课堂实录片段2:

课前,小B同学和我轻声说道:“老师,我今天又带了一个会发出声音的自制乐器,但是我想上课再给你看,现在我要保密!”我在想他肯定带的是装米或豆子的自制乐器,发出的无非就是类似沙锤的声音吧。他很小心地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了一个用毛巾包裹得严实的物体,原来是一个玻璃高脚杯。

小B:“老师,它能发出‘d、s这两个音!”

生:“怎么可能”(学生高声呼喊道)?

生:“用筷子敲击玻璃杯是可以发出声音的,我试过。”

小B:“手轻轻摩擦杯口,再加上水之后就可以发出d、s的声音!你们听,这是s的声音。”

他用手慢慢地摸着杯口,一圈,两圈,三圈,渐渐地全班都安静了下来,听着那微弱的、有点像小提琴的声音,都在兴奋中享受着他的探索发现!

小B:“现在我要把水加到这里,他就可以发出d的声音了!”

他把高脚杯加了水,然后一圈、两圈、三圈地发出了与钢琴一样的d的音!大家都纷纷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来试一试!

小B:“老师,这两条线是发出d、s这两个音的刻度线,水的多少很重要!”

生:“这还是一首美国童谣,我们可以唱一个英文版。”

生1:“劳动可以用working!”

小C:“睡觉一定要用sleeping啦!廚房里面要烧菜嘛,那就用cooking吧!好不好?懒惰的人啥也不做,最后肯定啥也没有,就给它一个nothing吧!哈哈,既然nothing了,那最后一定是要crying啦!

不仅如此,我将这一探索发现在中高年级展示过之后,有同学做出一份研究报告,里面写着水的多与少对音高的影响,它能发出怎样的声音!在音乐课上加入了科学、英语元素,多元地培养了

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音乐”+“多科”——“乐”high翻天

课堂实录片段3:

生:“老师!生活当中真的有这么懒惰的人吗?”这一提问让我开始了课堂瞬间转移——音乐课中的品德与生活!

生:“当然,爸爸妈妈从小教育我们要勤劳,不能做。

小懒虫!我们的品德与生活书上有一篇名叫《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文章:一对兄弟分家,老大将财产据为己有,好吃懒做,最后一事无成!而老二却很勤快,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大家都喜欢他,并且还佩服他的勇气呢!”

生:“对!我在家的时候可勤快了,常帮妈妈洗碗、买菜!”

课堂实录片段4:

生:“我们还可以在炒菜、端盘子、煮米饭、蒸馒头!边唱歌边走动,更能体会勤快人之间的那种劳动的乐趣与热情呀!”

师:“说得好!在音乐课上融合体育的队形变化,那我们怎样设计变化呢?”

点评:学生在课堂自主创编、合作探究并勇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体育”——动起来!

生:“对了,我们还可以用石头在课桌碰撞发出“咚咚”的声音,我们可以跟随着音乐将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传递起来哪?”

生:“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我们一直唱的是ti ti ti ti tata!ti ti ti tita ta!做的手势是拍拍、拍拍、拍、拍。把石头握在手里,然后拿有棱角的一头轻轻有节奏地敲击音乐凳,在最后两个拍手处加入吧,这样既可以节奏不乱,还能使节奏的声音更加丰富!”

点评:在音乐课堂中加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石头音乐,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更是提高了学生唱动奏多维目标的综合素养,“音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舞、动起来!

【效果比较】“单1”+“多X”——数据来说话

“1”+“X”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无效果呢?下面笔者试用图表的方式将其量化,并用分析的方式进行简述。

案例反思:

1.“1+X课程”学科式融合开出综艺花

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在《人民教育》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芬兰提出:基础教育要去学科化,强调综合,提倡从现象学的视角研究教育,这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必须提高教学的综合性。”学科式融合就是依据学科属性,体现着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的转变,在领域命名中充分体现学科共有的价值取向,开始走向“共和”。

2.“1+X课程”研究性导学滋润师智慧

“1+X课程”研究性导学既是教学目标当中的重要环节,更可以说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方面毕生的课题。它将教学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在一起。这样做,培养的不是世界不乏的追随者,而是引领者。

3.“1+X课程”实践性探究结出奇异果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领域三里面强调创作实践,运用线条、图谱等记录感受到的音乐。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d、s两个音单纯地教唱发展为高脚杯的音乐世界!石头敲击,学到的不仅是具体的音高、节奏、方法,而是在实践的情境中,发展了综合能力,提升的是学生充满创意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 :18.

[2]林长山.主题教学思想引领下“1+X”课程的建构[J].人民教育,2015,(07) :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猜你喜欢

课堂实录音乐课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团结合作才能赢》课堂实录及评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纽约公立小学音乐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