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话点亮童心
2020-11-06杨琳
杨琳
童话是低年级部编版语文书中常见的体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年级孩子们所喜欢的文体。在一个个童话故事中,传递着真善美,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童话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部编版二年级下第七单元是低年级常见的童话单元,都是以小动物为主人公,有四篇课文:《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和《小毛虫》。本文将以《大象的耳朵》这一课教学为例,就童话教学中如何让儿童感知童话故事的美,联系文本进行语用来分析和探究。
一、咬文嚼字,寻找识字写字兴趣点
低年级语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大象的耳朵》也不例外。课文中要求认读9个生字,要求书写8个生字。可在学习课文时用随文识字、借助插图、字理识字、朗读词串等方法识字写字。
1. 听故事,读准字音
这是一篇趣味横生的童话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崇拜老师,并且对老师的一举一动会进行模仿和学习。课前老师录制课文并朗读,课上播放给孩子们听。无形中,孩子们就会听着老师的朗读,读准翘舌音“扇”“似”、后鼻音“痛”等易读错的生字。
2. 读词串,识记字形
词串教学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种形式。在《大象的耳朵》这一课中,我们学习到大象把耳朵竖起来后会变得怎样时,出示词串“跳舞”“头痛”和“心烦”。这是一组有关联的词语,每个词语下都有小虫子的图案。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很快明白了:因为小虫子来了,在大象的耳朵里跳舞,所以大象既头痛又心烦。
3. 讲情节,理解词义
理解词语的意思,离不开文本,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联系故事情节来理解词义是一个好方法。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生字,它还是一个多音字。“大象扇子似的耳朵,一扇小虫子就跑走了”,我们可以联系情节来辨析多音字“扇”的不同词义。
4. 辨结构,掌握规矩
“痛”“扇”“遇”是本课的生字,它们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但又有差异。“扇”“痛”是左上包围,“遇”是右下包围。在写字教学中,把相同特点的生字放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归类和比较的思维。
二、走进人物,寻找朗读生发点
這篇童话用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展开故事,用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和大象的对话推进情节发展,最后又以大象的语言结束故事。读好角色语言是重点任务之一,教学时不妨关注一下书后练习。
书后练习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这是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要素,指向朗读,特别是注意读好问句。教材课后明确提出朗读问句的要求,这是很好的语言运用的载体。围绕读好问句这一要素,有效开展教学。
书后练习2: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大象最初对自己耷拉着的大耳朵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因为“生来就是这样”,这是对自我的认同;随着小动物们个个都这么说,听得多了,大象有了动摇,这就是“众口铄金”的影响;经过一番尝试,大象发现把耳朵撑起来不适合自己,决定“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回归。对大象语言的朗读,必然伴随着对大象心理的揣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为大象着想,在朗读中感受大象心理的变化。
三、填补空白,寻找想象触发点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小羊也说了:“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其他三个动物,文章只用一句话:“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这三者会是怎么说的呢?有了小兔子和小羊的对话基础,学生完全可以凭想象去说出小鹿、小马、小老鼠的语言。
大象的回答更有想象空间。文章只写了大象对小兔子的回答,“我生来就是这样啊。”那么,大象会如何回答小羊?他可能会说:“小兔子刚刚也问了我这个问题。”至于小鹿、小马、小老鼠,当接二连三同样的问题问来时,大象还会是同样的回答吗?想象大象回答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大象心理变化的过程。
借助想象,可以引导学生和文中的角色、和编者展开丰富的对话,从而把故事读厚,达到“此处无言胜有言”的效果。
四、走出课堂,寻找阅读拓展点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适合的同主题童话或其它优秀读物。如绘本《小猪变形记》《拼拼凑凑的变色龙》《勇敢做自己》等。
通过丰富的阅读,使学生在感受作品文字美的同时逐步认识自我,悦纳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勇敢做自己。这,应该也是编者选入此文的价值追求之一吧!
总而言之,童话有其独特的文体和教学规律,教师要全面把握文本的特点,寻找童话教学的密钥,契合学生语言素养的生发点,把真善美根植于孩子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曾桂花.依托文本创境让童话教学萦绕童话味——以统编二下《大象的耳朵》教学为例[J].教研在线,2019(4):63-64.
[2] 李红梅.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以部编本教材《大象的耳朵》为例浅谈低年级童话故事文体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65.
[3] 孙国平.语用视角下的言语实践教学——以《大象的耳朵》语用链接设计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9(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