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2020-11-06张秀娟

家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

张秀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

一、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语文教师会让学生自行课前阅读,保证后续的课堂教学效果,多数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保持课前的短暂阅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但是,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诸多学生仅是将其作为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在课前阅读时会投机取巧,如将书本翻开但没有阅读、阅读不认真等,因为学生知道教师会在10分钟之后讲课,与其阅读不如等待教师讲解,这就使课前阅读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起到培养阅读习惯的作用。那么,针对该类问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改变培养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培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需要让学生习惯预习。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课外在家的休息时间内,对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有效的预习,首先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将该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陌生字词进行标识,最好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既显得美观,又容易辨识,有助于提升预习效率。然后,学生对该篇课文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进行圈画,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理解,这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印象和学习。同时,需要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标识,在旁写出不理解的原因,如在学习文言文、散文等文章的时候,有时候会由于学生不了解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不能有效地理解某些句子或段落,那么可以等待下节语文课时,向教师请教这些问题,这就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预习效果。在长此以往的情况下,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其二,在课堂学习中多多进行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学生不喜欢课堂阅读,更喜欢教师带领学生讲解课文,一方面由于学生认为课堂阅读较为枯燥无味,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认为教师讲解更加高效,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阅读中加入趣味元素,让学生因为兴趣提升课堂阅读的积极性。比如,当语文教师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教师可以展开“三连问”的课堂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第一问“为什么作者说‘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呢,”,这就会让学生对历史背景产生质疑,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讲解,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阅读,当教师提问第二问“为什么作者又说‘生活如旅行一样呢?这与上下文有什么关系,”这就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刚读过的课文内容,提升阅读学习效果,当教师提问第三问“为什么作者说‘扬子江和黄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呢?什么精神呢,”这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深层含义进行思考,加深阅读理解。

其三,需要让学生在课后回顾阅读。在语文考试中,众所周知会有默写题目,如古诗、散文段落、文言文等,有些題目会考查学生对段落的中心思想,有些题目会考查学生的记忆,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课后时间多多阅读和背记,所以教师可以在每次结束课程后给学生布置复习作业,一方面需要布置针对该篇课文的相应习题,让学生可以加深阅读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该篇课文的背记作业的监管力度,让班级内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监督学生进行背记,将其结果记录成表格,这就可以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同时可以加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效果,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由此可见,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让初中生可以慢慢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优质的语感,从而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初中生的语感

从语文教材课文来看,诸多课文都是来源于某个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都与每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主要描述鲁迅先生回忆童年时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学习时既需要注重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束缚的转化效果,将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变成了童趣横生的有趣课堂,又要注重作者书写该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当时鲁迅先生已经被北洋军阀通缉,所以结合创作背景可以体现鲁迅先生当时内心的苦闷。那么,这就说明如果学生想要有效地阅读课文,需要结合课文背景看待文章,这就可以有效地了解课文内容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内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置身在情境中,体验教材课文中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感。不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可以有强烈的熟悉感,与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语感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置身于优质的阅读环境中,可以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慢慢地对教材课文产生情感联系,这就为培养学生语感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重视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