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教授成为网红

2020-11-06杨皓

检察风云 2020年17期
关键词:罗翔哔哩教授

杨皓

“老师的课讲得太好了,生动有趣。非常乐于见到像戴建业、罗翔这一类老师的课程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个人认为他们的流行一部分原因在于把知识讲得生动,更大的原因在于这些老师的讲述代表了知识本应有的某种善良价值。”

——网友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了一档讲座式电视栏目,其名为《百家讲坛》。正是缘起于这档栏目,易中天、于丹等大学教师得以迅速在国内蹿红。虽然时至今日,这些被称为“电视明星”的学者身上仍然缠绕着种种争议,但无法否认的是,《百家讲坛》及其助推出的一众学者教授,是大众传媒真正意义上向普罗大众大力推广高校研究人员的首次成功经验。

时过境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大众传播的许多逻辑。越来越多的教授专家,不再满足于课堂,选择利用直播、视频上传等等方法扩大自己教授知识的受众范围。加之互联网运营公司的大力配合,不少高校的教师借助手机或电脑的屏幕与大家相见,只是现如今,很少有人再提及之前颇具争议的“学术明星”一词,更多的人喜欢称他们为网红。

网红教授

2020年网络上最为火热的网红老师,非罗翔莫属。

罗翔,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其最早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是缘于购买他司法考试辅导视频课程的网友们。由于罗翔讲课风趣幽默,网友们自发把视频课程中精彩的案例分析剪辑下来并上传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且罗翔在讲述法律法规时,常常以“张三”为虚构主人公,伴随着课程剪辑视频的快速传播,张三很快“荣获”了“法外狂徒”“万恶之源”“张三很忙”等互联网专有热梗,更有网友把罗翔的视频课程整理成专辑,专辑命名为“法外狂徒张三的传奇人生”。

“重婚一定是得有一个法律婚姻再加一个法律婚姻或者一个事实婚姻吧。我同时跟八个女的结婚,但是就是不领证。而且同天办婚礼,各位觉得我构不构成犯罪?不构成。我就是让你们羡慕,但是你们定不了我的罪。”上述引文来自于罗翔一节视频课中的讲解,其火热的原因即能在这段文字中看出些许端倪。

首先,罗翔在讲解法律相关条文时,往往会关注到一些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比如某条法律的判罚很容易让普通市民觉得判罚过轻,又或者某些情况常人都会有所愤怒并采取防卫行为,却可能触犯法律。针对这些案例,罗翔老师往往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课程学员展开讨论。用他自己的话来阐述:法律学习千万不要陷入技术主义,很多法律的学生学习了法律之后,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傲慢,瞧不起老百姓,觉得我们是法律人。提醒同学们注意,法律永远不能超越社会常识的限制,千万不要带着法律人的傲慢,这种傲慢,其实是不学无术的一种体现。法律是入罪的标准,而伦理是出罪的依据。

很显然,罗翔老师在讲解法律时,秉持着最基本的人文关怀,这当然是其视频能够跳脱出学术的象牙塔,成为广大网友乐于见到乃至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

其次,罗翔老师的法律课程,很好地找到了趣味与知识的平衡点。无论是“张三”的劣迹斑斑,还是受害者的有苦说不出,在罗翔老师的口中,不再是纠缠于法律条文的咬文嚼字,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式的悉心分析。观看罗翔视频的一位网友曾这样总结道,“不少老师的课程,严肃枯燥,可是罗翔老师的课,却是段子与相声齐飞,刑法与相声一色”。

关于爆红网络的原因,用罗翔自己的话,则是这样讲述:“很多人追捧我,一是大家对普遍的公正、公义是有追求的;二是大家其实希望法律人能够俯下身来,不要老是这么高。”

与罗翔借助辅导职业资格考試课程视频而走红不同,另一位在2020年大受追捧的高校教师戴建业与其相关课程视频,则只关乎知识传授,可以说完全是审美取向的,换言之在当今社会,这些知识本身并无实用性。

戴建业老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早在多年前,戴教授与某网络课程互联网平台签订了自己《走近大诗人》系列课程的独家播放权。但是在先前的几年,该课程只是在较小范围内传播,戴教授也从未在网络上引发过大范围的关注。时间推至2019年,一段经过剪辑的视频开始在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上出现,该视频把《走近大诗人》系列课程中极具趣味性的段落捏合到一起,内容非常抓人。此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这些课程段落本身十分具有吸引力,比如在讲解诗人李白时,戴教授用直白风趣的语言描绘了李白与杜甫、高适一行三人意图修道成仙的过程。课堂讲述原文为:“杜甫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他去拜见李白,李白就忽悠他一起去访名山、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中途还遇见个流浪汉高适,从春天访到秋天,啥也没找到,后来杜甫醒悟了,不干了。听懂了没有?”借助视频的传播,“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便成为了戴建业教授风趣语言的一个缩影,广为流传;其二是戴教授口音极重的普通话。戴教授自己曾经解释,由于自己参加高考较晚,接受正规普通话讲学时已超过二十岁,所以自己的口音一直难以纠正。未曾想到的是,年轻时的遗憾却在几十年后,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戴教授赖以成名的“法宝”。除此之外,戴教授的诸多口头禅也成为观众模仿的热梗,如“你听懂了没有”“狂的要命”“我的个天啊”……

戴教授的迅速蹿红,除了让本身对中国文学有兴趣的观众们大喜过望之外,也同时吸引到了一批原本对文学并不十分感兴趣的观众。网友ICEY即是其中之一,“我本身是一个理工男,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戴教授的课程视频,首先是被他独特的口音和风趣的讲解吸引了,但让我真正爱上他的是他的讲述方式。我印象很深,有一次在讲解爱情诗时,戴教授顺带讲起了夫妻关系。他说,刚结婚的时候,我老婆和我说,以后家里的事情,大事你管,小事我管,自此过后,我们家三十年来一直没有过大事。说实话,这种讲课方式是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我感觉到这位老师把听众当作朋友,而不是学生,说的也是最简单也最有意义的道理”。ICEY向记者表示,“我现在也慢慢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但我觉得,我首先是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敬慕之情,才爱上文学,换句话说,我觉得是这位老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激发了我的兴趣。”

一个人不能红太久

“一个人不能红太久”,此言正出自戴教授在走红网络后的一次采访之中。

戴教授说出这样的话,不无道理。在戴教授知名度越来越高的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争议点集中在戴教授曾经在网络上表达的一些观点,比如“男人想要干出一点事,必须要有一点匪气”等,这些看衰戴教授的声音认为,戴教授在某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似乎有着不合时宜的想法,这些想法似乎与应该提倡的某些观点背道而驰。

值得玩味的是,戴教授对这些声音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一再强调,自己的目標与志向一直是写出好的论文与专著,走红也是无心插柳加之一部分家庭现实原因:希望在经济上有所改善。也许正是由于此间的争议与纷扰,“一个人不能红得太久,太久可能就毁了。任何人要是一直在聚光灯下,什么事也干不成”。

罗翔于今年入驻了哔哩哔哩,短短几天粉丝就增加到二百多万,人们戏称他生动诠释了什么叫顶级流量。在受人追捧的同时,专注于传播公正、正义的罗翔同样没能逃脱网友的种种非议。

有关罗翔法律视频的争议点恰在于法律的严肃性上。某年轻人聚集的网络论坛上,一位网友留言道,“说实话,这样娱乐化罗翔是一种买椟还珠”。显然,这位网友并不看好法律课程过于娱乐化,与之相对,很多网友表达了不一样的声音。“我一个IT狗,整天设计,编程……我听那么多硬核刑法学干啥玩儿?喜欢罗老师不就是因为某些地方深刻又好玩儿吗……我觉得挺好”“学一点法律精神,增加一点法律和哲学的思考又不是坏事”“挺好的,内行可以看门道,我们外行,看热闹的同时也往大门里瞅瞅”。

在此,记者不会也没有能力对种种争议做出评判,只引用两位老师对自己走上网络的看法,希望能够解开其中纷扰。关于戴教授的想法上文已充分叙述,至于罗翔,他在哔哩哔哩的第一个视频这样讲述道,“我也许是在海滩上拾贝的一个拾贝者,想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看到海边那些贝壳的美丽,更重要的不是炫耀我手中的贝壳,而是希望同学们能看到贝壳后面的大海是那么广袤和美丽”。更为直观的,罗翔曾这样自比过自己的走红:一瓶饮料,便利店里3块,饭店30块。有人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所在的位置。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处于高位,成为30元的水,而是他自知自己本就是便利店的3元水。

记者私以为,与其在某位教授学者走红网络后追究其细枝末节之处,还不如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回到知识本身,取彼所长,补己之短。

猜你喜欢

罗翔哔哩教授
汽车里还能看视频刷弹幕《哔哩哔哩车机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千万粉丝UP主罗翔的“寓庄于谐”之道
刘排教授简介
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分析——基于商业模式六要素理论
罗翔——一名幽默风趣的法学老师
哔哩哔哩2019年全年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64%
月活数据激活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如何定义仍是难点
The energy-saving advantages of burst-and-glide mode for thunniform swimming *
Using spanwise flexibility of caudal fin to improve swimming performance for small fishlike robo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