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0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路径探析

2020-11-06郇红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学人格

郇红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当前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大学生挫折教育效果。因此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必须要注重引入积极心理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防止在遇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挫折时出现极端的行为,为健康、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我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发展。文章主要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0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作用、应用和具体的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00后”大学生 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81

On the Path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fter "0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XUN Hong

(College of Education,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Shaanxi 725000)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sycholog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current frustrat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Therefor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frustrat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resist setbacks, form healthy psychology, prevent extreme behaviors when encountering setbacks in life, study and work,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ealthy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function, application and specific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education after "0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00s"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education

當前“00”后已经开始步入大学校园,“00”后的学生成长在物质富足,网络化的时代,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挫折,这种情况下进入社会后很多学生难以经受打击,在遇到挫折后容易一蹶不振,甚至走极端,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加强对“0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升其应对挫折的能力。积极心理学是挫折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强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1.1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挫折教育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期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学科,虽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极心理学主要指的是对人类行为中的一些积极性、创作性,能够为人类情感提供满足因素的心理研究。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有利于改善传统挫折教育中事后弥补教育模式。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引导“00”后大学生对挫折有正确的认知,提升挫折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并通过积极心理学教育获得更好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点,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创设良好的人格特质,同时通过积极干预与治疗的方式消除或者缓解学生面对挫折时的悲观表现,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

1.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挫折教育意义

1.2.1 建立积极心理环境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挫折教育开展中能够提升挫折教育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使学生的心理形成积极环境。积极心理学中强调乐观以及主观幸福等方面的心理感受,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因素,加强学生对挫折的重视,并促进学生内心潜能的发挥,通过正面的能量消除由于挫折或者困难等造成的不良情绪。同时积极心理学中强调对学生的积极体验,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内心更加强大,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转变对挫折的认知和观念,提升抗挫折能力。

1.2.2 塑造积极人格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中主张积极人格品质的塑造,使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塑造人格品质,同时更好的应对心理挫折,提升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中需要做好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要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升学生抗挫折教育能力和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挫折教育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中,需要注重学生积极情绪、品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塑造,促进大学生向往积极的追求,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满足感。

2积极心理学在“0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实施的应用

2.1 挫折教育在理论指导中的应用

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开展前,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对挫折教育有清晰的认知,教师需要先为学生们传授挫折教育的理论知识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挫折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认知方式和思维。对挫折的正确认知是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前提条件,能够帮助学生对挫折有客观的认识,了解挫折的特点,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消除对挫折的畏惧心理。此外,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还能够帮助“00”后大学生认识到挫折对人的影响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益处,因此在生活中不仅不能惧怕挫折,还需要将挫折视为一种财富,并通过挫折不断吸取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为挫折会为我们提供教训和经验,通过挫折的磨练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意志,所以大学生在挫折的磨练下,自我认知以及评价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2.2 挫折教育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可以通过一些高频率和低强度的細节、小的实践以及简单的人际关系等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帮助学生降低挫折造成的痛苦,因此在挫折教育中需要将积极情绪作为教育开展的首要任务。情绪的产生是内外刺激的效果,通过积极的情绪营造有利于丰富人内心中积极的心理资源,使人对未来的发展事态有更清晰的认知。可以通过情境联想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在一个安静、清洁的教室中,引导学生讲述过去的美好回忆、幸福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等,在讲述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愉悦的轻音乐,通过这种积极的环境和事件营造,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同时,还可以通过理性情绪的治疗方式进行挫折教育。也就是帮助学生改善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信念,建立正确、合理的信念,传达积极的情绪反应。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讲述出来,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对学生这种消极的情绪进行缓解,转变学生的情绪感受。

2.3 挫折教育在建立积极人格特征的应用

从积极心理学方面分析,人格特征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其一是学生必须要能够接受自我,并建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理解生活的意义,并具有能够积极应对各项挑战的心理;其二,自身在需要帮助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康人格的塑造,加强对大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分析,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提升应对挫折的技巧和能力,并以自身能力为基础对抗挫折。教师首先需要设置目标管理模式,保证挫折教育的系统性。在目标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激励和预期目标的制定方式,通过相应管理手段的完善,促进挫折教育顺利开展。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不能仅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余时间也需要适当的设置情境,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或者演讲竞赛中。在目标任务的设置中需要保证操作的可行性,做好难易程度的设定。如果任务的设置过于简单的情况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无法实现挫折教育。如果任务的设置比较难的情况下,学生通过不断努力仍然无法完成任务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磨灭学生的信心,同样会影响挫折教育的开展。所以在目标任务的设置中,需要保证任务的持续性,也就是在挫折目标的设置上需要具有联系性和层次性,通过上一个任务的完成能够为下个任务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克服挫折,并不断的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当时的想法和应对措施进行记录,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挫折频率,一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有限,如果一个人短时间内不断重复、反复的经历挫折,会由于心理的严重负荷导致抗挫折能力降低。所以教师必须要合理设置任务目标,而且需要在一个挫折任务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挫折任务目标设置。

最后,在挫折锻炼后,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产生挫折的原因,利用韦纳的归因理论,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因素来源,也就是当事人自认为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内控、外控等因素;其二稳定性,也就是当事人自认为影响成败因素的性质是否稳定和一致;其三,能控制性,当事人自认为成败因素的性质能够由个人意愿决定。成果与失败的解释都能够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如果将考试的原因归结为能力不足,在以后考试中仍然会期望失败,如果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好,那么以后考试就不太可能会期望失败。所以两种不同的归因对以后的生活影响也不同。一个人的个体行为产生可以从很多的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包括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一旦学生遇到挫折,大部分会将挫折的原因归结为不够努力,采用的方法不对或者注意力不稳定因素,这种归因的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原因的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挫折归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对提升大学生挫折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大量的挫折归因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规律和模式。

3积极心理学下“0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思路分析

3.1 培养积极心理理念,奠定挫折认知

高校在挫折教育工作中首先需要注重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师资的培训保证挫折教育的理论水平,提升学生对挫折教育的认知,做好挫折教育评价工作。挫折教育工作开展中,学生必须要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而且每个学生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动力和成长潜力。教师在挫折教育中可以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生的挫折认知。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规律,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积极投入到培训工作中,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特别是需要灵活应用心理教学方式,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挫折教育工作中,并结合专业课程开展挫折教育活动,拓展教育平台,利用激励法以及示范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此外,教师在大学生挫折能力培养和评价过程中,不能仅从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着手,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认知,保证挫折教育效率。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课程,加强对课程体系的完善,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心理认知环境。加强对积极心理学课程的重视,并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基础,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完善,特别针对挫折教育需要做好课程设计的优化,注重对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可以获得积极心理学理念,建立健康、积极、客观的人格,促进学生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挫折教育开展中,可以多为学生讲述一些积极、正向的抗挫折事例,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引进改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信心和抗挫折的毅力。

3.2 加强心理品质塑造,做好挫折预防

3.2.1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高校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中,需要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抗挫折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修养。校园文化构建中,高校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乐观的品质,校园文化方式包括心理咨询、团建等。同时高校还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作性的激发,使学生也参与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通过相应情境活动的开展受到熏陶。比如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校训、校风等创作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认知理念,构建良好的认知意识,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激发。高校挫折教育工作中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理念,做好教学评估与管理,通过“最美学生”等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活动中。

3.2.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品质

学生需要积极加入到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学校活动组织需要以积极人格和品质培养为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千里马需要经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够增益其所不能……因此在抗挫折训练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对情境的模拟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逐渐建立信心、学会自爱、自强,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实现对学生乐观、自信人格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做好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学生意识到挫折教育的价值,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此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活动的开展,提升自身知识技能,通过成员间的咨询和沟通,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2.3 强调新媒体应用,提升心理素质

新媒体发展下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转变,针对“0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通过网络心理训练、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进行咨询和辅导。通过网络为学生硬件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环境,通过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宣传,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3 加强挫预警,摆脱挫折教育困境

我国心理教育方面大部分都是出现问题后才引起重视,而且大部分的心理教育都是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一时的调整,通过几次的调节和教育解决挫折教育问题,对平时的挫折预防重视度不足,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教育效能的长效发挥。因此积极心理学下的挫折教育需要以预防为主,不仅需要帮助对遭遇挫折的学生脱离困境,同时还需要对正常环境下的学生做好心理预防工作。积极人格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有关,也可以通过后天人格进行积累和改善。因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加强挫折预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逐渐对学生优势的发挥,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人格。

社会文化理论中挫折文化的建设,强调人际交往。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体验消除和缓解学生的挫折影响。从积极心理学方面分析可知,通过积极组织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对消极情绪进行缓冲,同时还能够丰富个体积极情绪的体验。如果人能够长期处于积极的环境中,在面对挫折时一般都可以轻松的应对。所以营造积极健康的外部社会环境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4 结语

综上所述,“0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体为学生,通过良好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积极的心理作用,提升自身抗挫折潜力。挫折教育中需要充分考虑现实的磨难教育,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给与学生充分地支持和引导,激发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学会情绪管理和调整。

基金項目:2019.7.1陕西省省委教育工委“积极心理学视域下‘0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路径探析”(编号:2019FKT59)

参考文献

[1] 徐剑锋.浅析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5):155.

[2] 江晨.大学生挫折教育新论——塞涅卡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9(11):31-35.

[3] 赵欣,赵立艳.高校大学生家庭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时代,2019(36):193-195.

[4] 徐剑波,鲁佳铭.大学生挫折教育“生态化”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02):155-161.

[5] 李燕.积极人格视域下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J].中国德育,2019(12):43-46.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学人格
以鸟喻人
“没有用”的心理学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Holism in Education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挫折
跟踪导练(二)5
终身不遇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