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政策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创新

2020-11-06杨箐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计算机信息化

杨箐

摘 要 从二十世纪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开始发展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也抓住机会,开始发展教育信息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从全球化、多元化来看,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是国家实现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国家之间竞争的同时,知识和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效率在发展和成长中是很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年龄、教学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计算机融入教学的专业培训课程是影响教师对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态度、使用知识和学校文化与支持的看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政策 贫困地区 应用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75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Policy in Basic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Poor Areas

YANG Jing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558000)

Abstract Since the 20th century, many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hina has also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formul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vigorously developi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the actual demand for the country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f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knowledge and the efficiency of ICT 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t is found that teachers' age, teaching years and whether they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s of integrating computer into teaching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ICT, knowledge use, school culture and support.

Keyword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Policy; poor areas; application; innovation

1 基礎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在总的情况上已经度过了起步阶段,逐步开始进入初步应用整合的阶段。虽然总体发展的速度快,但与整体融合创新的目标发展相比较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展坚持(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2)。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初步起到了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以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理念和创新,对于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学校的具体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

教育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国家、政府在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但简单的拥有设备、教师再教育,并没有让教育信息化融入教学课堂达到期望的效果和水平,教师对于这种教育信息化融入教学的学校文化有着不一样的处理方式。贵州省黔南州的中学里,仍然与国家和省教育厅相应要求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成绩也迟迟不能有明显提高。这说明光拥有设施,以及教师仅仅知道如何使用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深入了解为何教育信息化不能很好的融入教学。因为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只有高度重视并实施,才能更好的在贫困地区开展。

2 教育信息化2.0政策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影响

对于贫困地区的教育,以往的许多研究都把重点放在如何让贫困地区不再因为贫穷,缺乏设备,缺乏师资而无法发展。让这些地区拥有信息通信技术的设备,拥有会使用电脑的教师,并不代表着教师们在上课时都会积极使用,学校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使用的行政政策和学校文化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潜能,培育人才,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达到所期望的结果。而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育中在学校中,教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势必要重视教师面对改革的态度。教师在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对于改革的成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许多教育政策逐步将教育信息化全面化。“十一五”之后,国家主要提出“校校通” 工程、“农村远程教育” 工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教育资源”建设等。“十二五”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要性。其中的第19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第一次将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首次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第59条,完善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于加强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第60条,着重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加快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库。引入国内外优秀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网络教学课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远程教育,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师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加快提升各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从而達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议

3.1 对教师计算机使用知识的建议

(1)加强师范学校中的计算机融入教学的培训和教师就职前培训。我国师范院校内对于计算机应用这一类的课程比较落后和老化,学生不能接收到更新的知识,同时这些院校大部分学生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或证书而听课,并没有好好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将计算机知识使用到课堂和学科中,而这些并没有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设计,许多教师是在成为教师后才慢慢学习如何使用幻灯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因此,师范院校应跟上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发展以及教育设备的更新情况,增设一些帮助教师将计算机知识融入教学和课堂的课程,让师范教育主动地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和发展中。

(2)加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关于计算机融入教学的培训课程。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一些地方学校把计算机培训转变为让专业的老师集中面授,这样只能在形式上满足计算机培训这种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法,并不能让信息技术与别的各类学科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也不能让受培训老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式仅仅只是把黑板移到屏幕,难以发挥老师们的自主创造性和主体性。国家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建立从省到县的各种在职教师培训基地,也可以建立一些网络远程培训课程。同时对于教师的培训成果也要制定一些评鉴方式进行检验和考核。

3.2 对改善学校文化与支持的建议

3.2.1 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应多注意教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情况,如有教师遇到困难,要帮助他解决。也要在会议上或者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对教师们在课内和课外使用计算机教学多一些鼓励,使用一些非物质的激励制度,例如关心教师、接纳其意见、公开表扬等。除了政府对教师要有一定的评鉴和考核以外,学校也要对教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校内进行定期的评鉴,通过评鉴和分析,找出使用不佳的原因,重新计划和改进。同时,学校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详细的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整个使用进行一个规划,包括教师使用课件的频率、教师使用电脑题库的次数和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水平等。

学校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时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不光是教师和领导的问题,学生也有影响。多向家长们宣传计算机融入教学的好处,多鼓励学生在课内和课外使用计算机,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和氛围,对教师使用计算机教学更有帮助。学校不光要听政府的,也要多向其他学校交流学习,不能只限于内部发展,也要吸取别的学校的优点,这对改善自身的问题并提高自身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3.2.2 教师

政府和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和会议,开阔教师的视野,让教师认同信息通信技术教学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偏远地区的教师对于应试教育的看法和对于计算机使用融入教学的既定印象非常的深,大部分教师不愿意使用它,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是因为不愿意加大自己的工作量。政府和学校应该采用一些方法让教师明白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会加大工作量,教会教师如何使用计算机教学,例如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在网上资料库预习和自测,然后教师可以重复使用课件,减少备课时间,并利用网络资料库对学生进行课后检测,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本课题为黔南州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青年课题,课题名称: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研究——以都匀市中学为例,编号:2018A004

参考文献

[1] 陈木金.从学校组织文化塑造谈如何增进学校领导效能.学校行政,1999.3:14-29.

[2] 陈学贤.谈学校文化的发展与塑造.师说,2003(173):18-21.

[3] 蔡俊男.高雄市国小教师运用资讯设施教学意愿之研究.未出版之论文.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2000.

[4] 陈桂津.国民小学教师网络教学意愿与障碍因素至调查研究.未出版之论文.台南:台南师范学院,2002.

[5] 费建华.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未出版之论文.苏州大学,2002.

[6] 贵州省电教馆.贵州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黔电教通[2010].

[7]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8]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1.资料引自http://www.fjzzjy.gov.cn/

[9]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网,2011.资料引自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10] 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2.资料引自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

[1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2012.资料引自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4673645

[12] 李晓伶.澎湖县国小信息科技融入教学实施现况与教师使用意愿、困难之研究.未发表之论文.台南:国立台南师范学院,2003.

[13] 刘巧丽.学校科层组织的实施困境与突破.菁莪杂志,2003.14(4):35-46.

[14] 李新乡.探索学校组织的运转手——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研究.教育研究,2002(95):31-42.

[15] 马宁,崔京菁,余胜泉.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13(318):57-64.

[16] 邱志忠.国小教师运用信息科技融入学科教学之教学策略.未发表之论文.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2002.

[17]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公报,2006.资料引自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68766.htm

[18] 张倩苇.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12.311:28-31.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计算机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比亚迪集团扶贫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