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思维下的思政课堂理实一体化模式构建

2020-11-06唐自慧刘勇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场域理论课思想政治

唐自慧 刘勇

摘 要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在场域思维视角下要注重实践改革,通过场域思维理清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种关系,以此更好的推进实践课程改革的落实。在实践改革中认识到教育内容以及载体平台的重要作用,丰富实践内容,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本文先阐述场域思维下的思政课堂理实一体化改革意义,场域思维下的思政课堂实践关系构建,在此基础上提出场域思维下的思政课堂理实一体化模式构建,以此更好的提升高职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场域 思想政治 理论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45

Construction of Theory Practice Integration Mod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under Field Thinking

TANG Zihui, LIU Yong

(Chengd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eld thinking, and clarify the various relation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field thinking,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courses. In the practice reform, we sh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education content and carrier platform, enrich the practice content, carry out diversified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ractice.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under field think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relationship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under field thinking.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ion mod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under field thinking, so as to better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fiel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theory course; practice

高職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趋势更加注重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以此更好的发挥课程育人功能。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以此更好的发挥思政课堂的作用。思政课堂要注重贴近实际,开展实践教学,以此更好的发挥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作用,真正使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重难点,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1 场域思维下的思政课堂理实一体化改革意义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系统的构建是特殊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有其最基本的特征:首先高职思政课实践体系具有自身场域特征,遵循自身场域的相关规律以此正常运行发展,主要由自主的社会空间氛围构成。高职思政课实践体系是由很多的客观关系形成的场域空间,有很多教学资源相互影响,以此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基于此,教育场域思维有助于理清高职思政课程开展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教育场域对问题的的分析是关系角度,将相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置于体系框架中,可以更清晰的展示当前时代思政课程的教育现状,有助于从整体角度掌握思政课程的核心以及本质。

2 场域思维下的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提高高职院校思修课的教学成效,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应和网络学习、实践教学等同频共促,形成相互支撑和延伸的系统。

(1)第一课堂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第一课堂场域指以班级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主要场所是教室,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干渠道。教师在第一课堂场域立足于将重点理论问题讲深、讲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理解。大家对第一课堂的认识是统一的,其特点为“严”:严谨的授课计划与教案,严格的时间規定,严肃的课堂考勤和纪律。

在第一课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的传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落实中应用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主要是革命精神以及文化历史深层次内涵等,以此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并坚定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素质拓展的方式,创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真正将实践课堂纳入到教育教学中,将红色文化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中,将红色文化以及教育教学模式、服务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相互结合,以此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2)第二课堂场域是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的必然路径。第二课堂场域主要是第一课堂场域的补充部分,与第一课堂相融合有机统一,主要在校内利用学校多种平台比如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相关资源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共同促进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拓展思政教学广度与深度。其特点是“多”: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包括社团活动、各类讲座等形式。

要注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较为正确的理想价值理念,需要高职院校、企业以及政府之间形成一定的合力,以此更好的提升实践效果。以具体企业为平台载体,以理想教育信念为核心,将思政课内容和精准扶贫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学习、交流,以此培养大学生具备热爱生活、劳动、创造的良好习惯。思政课是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为此,这就需要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以此更好的发挥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3)第三课堂场域对第一、二课堂场域的补充。第三课堂场域是以校内外实践基地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的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以此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用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强化思政课学习效果,其特点是“实”:扎扎实实的实践体验,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构建相应的德育基地,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培养,高职思政课教学中为学生塑造德育培养的长廊,并对其不断进行规范,挖掘本地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人文情怀,并升华为德育,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构建德育长廊就是为学生制定德育课程,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实际情况开设实训课程,开展各种各样的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学习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识,体验情感。

(4)第四课堂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将第四课堂定义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虚拟空间的网络教学活动。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强调,人在哪,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6]我们授课对象都是网络土著居民,针对学生学习碎片化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第四课堂场域所表现出的教学方式“活”的特点,体现在学习时间地点、内容灵活。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与地方的党史、协会等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和载体,将爱国主义引入其中,并充分发挥教材、课堂等网络教学活动的作用,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结合地方党史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设计相关专题,以此更好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固定的基地进行班级授课,实行轮流循环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教师授课的魅力和风采。

3 场域思维下的思政课堂理实一体化模式实现条件

(1)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前提保证。结合教学知识内部逻辑和学生关注点,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并合理重构,形成教学专题;以第一课堂教学专题为核心,选取和组织服务于第一课堂教学目的需要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资源是理实一体化模式实现的前提保证。

(2)大思政格局构建是理实一体化模式实现的体制保证。第二课堂场域、第三课堂场域等需要学院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作,特别是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二级学院等部门的配合,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大思政"的合力,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3)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是理实一体化模式实现的关键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场域时空的拓展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首先是教师应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是课堂?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教育目标如何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实现?怎么组织和开展有效的课堂场域教学?这些问题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其次是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水平,在时间空间转化的条件下,对不同场域中的教学要有预控措施和能力,以确保教学效果。

(4)选择适宜载体平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有统一的教材以及课程标准,但是实践教学却没有统一的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实践教学的开展都是基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和实施。对场域内的相关支持要素进行梳理,以此对场域内的各种关系网络进行拓宽和进一步的丰富,以此形成得以支持运行的平台和载体,以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开展效率。校企合作也就是高职院校教育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业共同组成教学的行动者,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采用师生共同实践以及合作的学习方式,与高职院校自身为主导,为学生构建思政教学的实践基地,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构建与政府、研究机构等相应的对话平台,将学生真正引入到实践平台中,通过这种方式将各种各样教学资源相互整合开展教学的一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热情,发挥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作用。

4 结语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实践改革的必要性,在场域视角下对高职思政课程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设实践课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课程的学习中,以此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要注重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以此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规范,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此外,还要注重强化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可以实训的基地,以此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强化自身实践技能,完善知识体系。在场域视角下高职思政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理实一体化的相关策略,以此更好的发挥思政课堂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

课题来源:四川省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思政课教学课堂场域的时空内涵构建》,课题编号:SZQ201906

参考文献

[1] 孙津津,薛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探析[J].文教资料,2019(26):163-164.

[2] 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3] 杨晓慧.课程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23-27,43.

[4] 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72-76.

[5] 段浩伟.系统论视阈下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四化”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9):59-63.

猜你喜欢

场域理论课思想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查无此人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