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表情包,我们还能好好交流吗
2020-11-06
有人沉浸在淘旧书的乐趣之中,也有人开始享受互联网时代里用表情包交流的独特方式。在大家的线上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网民来说,聊天可以没有文字,但一定不能没有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表情包已经成为了网络社交的“刚需”。
每个人的身边总有那么几位表情包大富豪,他们所拥有的表情包数量之巨、花样之繁多、更新之迅速、运用之灵活,总能让人感慨,这群人才是虚拟社交里真正的弄潮儿。然而你可能永远也想象不到,那个在群里跟人斗图斗得风生水起的表情包王者,回到现实世界,却是个害怕跟人交流的晚期社恐。
面对新入职同事,上一刻还在部门群里狂扔撒花庆祝的表情包,营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的同事形象,下一刻在迎新会上,却怎么也找不到话题,面部表情也完全不受控制,互相尴尬地笑着;跟聊得来的网友约好线下面基,明明在网上连废话都可以聊一大堆,线下就成了当代网友见面的大型尴尬现场。
其实严格说来,在网络交流中离不开表情包的,不仅仅是不会聊天的社恐。面对爸妈数年如一日的唠叨,发个乖巧的表情包敷衍;察觉到男/女朋友心情不好,丢个撒娇的表情包安慰;跟同学、同事产生分歧,甩个卖萌的表情包掩饰愤怒、化解尴尬。
表情包仿佛成了虚拟社交里人脸的高级版本,不但比人脸更生动有趣,还可以切换自如,将当事人的真实心情分离。你可以一面隔着屏幕跟人热火朝天地斗图互怼,一面吃着炸鸡看着剧,内心毫无波动地按下表情包发送键,嘴角不带一丝起伏。
但这样万能的存在,反而让很多人对现实世界的社交更加望而却步。习惯了在线上沟通依靠表情包来调节气氛、表达情绪,面对无法使用表情包的线下交流,恐慌感也就随之而来。寻找话题,本就是社恐开口跟人交流前的第一道坎。在线上,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包,把找话题的包袱甩给对方,但回到现实交流,开不了口带来的尴尬沉默,只会变成大型社恐交流现场。
在这个时候,人们总会越发怀念表情包的便利,甚至暗暗幻想把手机里的几百张表情包3D打印下来粘在自己的脸上,或者做成随身卡片揣在兜里。
我今年没有改昵称吧:如果没有了表情包,和别人开玩笑感觉贼尴尬。
是Jori啊:现在没有了表情包的话,会限制我的语言表达,尤其是找不到合适的表情包的时候。
熊熊熊童子一点不熊:换了手机后,我的千张表情包都没有了,我都没法表达我丰富而热烈的情感了。
喵小姐要脚踏实地谋发展:手机崩溃后表情包都没有了,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
屎堆要变强:清相册的时候千万别删表情包,不然到时候连个表达情绪的东西都没有了。
freekepler:手机丢了其实都还好,就是里面一千多张表情包都没有了很难过,就像我现在想配图表达我的心情都不行。
表情包可以表达一切的能力,看似给了人们一个掩饰自我、弥补沟通能力的机会,可实际上,它并不能成为一切社交场景的救星。我们应该明白,表情包只是用來沟通的一种工具,并不能完全替代日常交流的能力。聊天对话中有表情包加分固然好,但如果没有表情包,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丧失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