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2020-11-06覃光敏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导学互动高年级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阐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论述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构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途径,提出教师让学生课前有效自学、课上精讲并与学生互动、课后总结拓展、进行当堂巩固训练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等建议。

【关键词】导学互动 高年级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108-02

相较于低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具备自主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个性化是其外在特征。但是在高年级阶段,学生逐步接触方程、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知识,这些知识是抽象的,其中包含了许多数学思想与专业的术语,他们学习起来存在困难,也难以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仍使用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恶、烦躁等消极心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学的延伸,它既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又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因此,对导学互动教学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导学互动是一种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的自我建构,强调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理性看待问题。这一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并非直接讲解知识、培养技能,而是通过引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学的重心在于学,教师的职能也从传授转向引导以及培养学生能力,这恰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导”是以“学”为基础的。教师只有明确了解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能够自主学会什么、需要他人引导学什么,并且基于此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获,教学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前有效自学

上文提到,“导”是以“学”为基础的。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明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所以,学生有效自学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可以将学生自学放在课前进行,具体教学如下:教师先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需要、教学内容制订自学任务单,搜集或制作相应的视频学习资源,然后发送给学生,学生自学并上传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分析学生自学的情况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习目标的制订,另一方面要重视学习任务单的有效设计。目标制订方面,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强调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掌握。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可制订如下自学目标: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自学任务单,并将自己不会的问题记录下来,同时写下自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而在学习任务单设计方面,教师要通过问题与方法提示相结合的自我评价方式来呈现任务单,问题应遵循层次性、灵活性原则,方法提示是“导”的体现,自我评价的设计方便教师了解学情。仍然以教学“循环小数”为例,教师针对“你能根据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写出其一般写法吗?”这一问题,给出这样的方法提示:注意“循环节”;针对“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填写正确的符号”这一问题,给出如下提示:注意数位的补充。

(二)课上精讲互动

课堂精讲互动的核心是“导”,教师通过引导实现对困难问题的突破。因此,精讲互动环节是课前自学环节的延伸,对教师而言,这也是建立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关键环节。具体教学如下:教师收集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素材,先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教师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提示,然后由学生修正自我认知并完成知识、能力的自我建构,最后教师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价学生,落实师生、生生的互动。以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为例,教师通过对学生自学情况的分析发现,有不少学生不会找等量关系。教师以此为教学素材,先给出生活化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以及核心句,锻炼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再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求解问题:“某学校的合唱队有女生32人,比男生的3倍还多2人,那么男生有几人?”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关键句:比男生的3倍还多2人,教师随后提问:“知道关键句之后,男生人数要怎么求呢?”学生根据关键句得出相应算式,教师指出这就是等量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为了强化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教师继续给出更多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开展能力训练。

(三)构建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无论是发现数学现象,还是获得数学知识,抑或者是发展数学思维,都离不开问题。而且,问题也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必要渠道。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当前的教材安排来看,其中大部分内容是生活化的,为了使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所构建的问题情境也应当是生活化的。另外,师生、生生的互动需要良好的互动氛围。如果学生没有想要互动的心理状态,那么即使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是闭口不答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来营造互动氛围。具体来说,就是开展小组比赛,教師围绕教学主题给出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由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抢答,抢到答题机会并回答正确后获得积分,最先达到规定分值的小组获胜。这样,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也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而参与到学习中。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最初获得的知识是基础的,只能用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还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应用,也就是说,教师可运用任务驱动法,进一步推动学生自主探究。

(四)当堂巩固训练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若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将其遗忘。而且,小学生也缺乏自主巩固所学知识的能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要求讲练结合、思辨结合,因此,当堂巩固训练是有必要的。具体教学如下:教师设计难度依次递增的问题,由学生进行闯关式的回答。以教学“圆锥”为例,学生学习完这一课后基本学会计算圆锥的面积、体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教师可分四个层次设计巩固训练题:第一层次为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第二层次为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锥相关公式的简单应用;第三层次为实际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圆锥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层次为拓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题形如:“一个酒瓶高30厘米,底面直径为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扣紧瓶盖倒置酒瓶后,瓶里酒深20厘米,那么这个酒瓶的容积是多少?”值得一提的是,训练时间是不固定的,应当由学生的学情决定。倘若所学知识是学生容易理解的,且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相应的简单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适当缩短训练时间,将教学重点置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上。

(五)课后总结拓展

虽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但他们所接受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教师需要通过课后的总结拓展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一来便于学生全面认识所学知识,二来推动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并发展其思维。具体教学如下: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与串讲,必要时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图示工具呈现相关内容,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所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主要学习“先通分,后加减”的计算方法。这一课是前一课的延伸,为了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同、异分母分数加和减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另外,教师可引入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拓展本课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具体问题如下:(1)在等式[16]=[1(     )]+[1(     )]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2)计算[12]+[16+112+120+130+142+][156+172+190+1110]。

综上所述,导学互动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发展以及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教师应深入探索这一模式与自身教学的契合点,基于对当前教学实际的准确把握,利用导学互动的优势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善于发现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1]程斌.探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J].学苑教育,2019(7)

[2]段益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导学互动[J].基础教育研究,2019(2)

[3]王敏.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导学型课堂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4]肖梅珍.探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4)

作者簡介:覃光敏(1980— ),女,广西容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导学互动高年级小学数学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