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0-11-06计宪
计宪
【摘 要】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积极的进行了改革,如何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师观,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的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法,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消除班级内存在的两极分化,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分层异步教学法 小学数学 有效应用
引言:
分层异步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下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的体现了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获得公平进步的机会。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仍采取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进而逐渐成为后进生、学困生,导致班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1. 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学科,其知识体系复杂而又严密,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理解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理解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从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导致两极化较为严重。鉴于学生之间思维差异性较大的状况,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构建,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授课,保证学生的数学水平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使整体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策略
2.1对学生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分层异步教学时,首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分层,所以,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據此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学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并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B层的学生属于大部分的学生,此层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好,喜欢学习数学,能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具有冲刺A层的潜能。C层的学生则是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困生范畴。
教师在对学生完成分层后,就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要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要有针对性的分层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当然,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及时的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调整。
2.2对课堂提问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且问题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因此,教师要保障每个问题的科学设置使相应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解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在问题设置中,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供基础不扎实的C层学生学习探究。然后,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供数学水平较好的B层学生学习探究。最后,设置一些拔高的问题给A层优等生思考。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设置,保障学生的思想认识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从而保障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先设置测量计算书本的具体面积这一问题。然后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如房间长度是7米,宽度是4米,每块地板砖的面积是1平方米,问整个房间需要多少块地板砖?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当以鼓励、表扬为主旋律,小学生比起批评更在意别人的表扬,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挑战,并通过解决这些困难来完善自我。
2.3对练习内容分层
在实际进行分层异步教学时,教师充分了解各层学生的差异后对于A层次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练习题,而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则布置比较简单的习题和基础性的练习题,以此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表明通过分层布置练习题,能够做到针对性的布置练习题,能够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做题时巩固知识以及针对性地练习,有利于促使各层次学生消除差异,且在针对性的练习中提高全体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根据各层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层布置练习题,针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布置基础题,使学生在做题时,巩固知识、认真计算基础题;对B层次学生布置能力题,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于A层学生应布置拔高的分数加减法计算题和与分数相关的应用题,学生做题时认真思考、分析和计算,既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同时,学生能够快速做完拔高题和应用题,以此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和计算能力。综上所述内容得知教师分层布置练习题,有利于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消除全体学生间的差异。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分层异步教学法时,应注重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分层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以及分层次布置练习题,如此一来,既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又通过落实分层异步教学法,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琴芬.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40-141.
[2] 汪琴芬.探究“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9.
[3] 邵金晟.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9(26):43-44.
[4] 王开富.论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