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新篇章
2020-11-06唐华
唐华
自1996年起,云南率先在中国大陆开展国家公园的研究、探索与实践。2006年,依托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实体——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取普达措——“普度众生到达彼岸之舟湖”的藏语含义,意指通过国家公园建设,为公众提供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体制试点阶段以来,在国家林草局的关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完成了各项试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将试点区上划省管,建立了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州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区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寒温性针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等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建立了制度体系。实施了大陆第一部国家公园地方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发布了10项国家公园技术标准,建立了科学决策咨询机制,出台了管理评估、巡护监测、特许经营等管理政策,为试点区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供了指导与保障。
三是形成了良性循环。探索了贫困地区国家公园发展的自养模式,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特许经营鼓励社会资本及社区居民适度开展生态体验与教育活动,通过对不足总面积3%区域的资源利用,實现了对97%以上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在满足公众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学习自然需求的同时,以资源利用收入反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
四是融合了生态智慧。通过将藏族传统生态智慧内化于生态保护、访客管理、生态教育,在丰富国家公园文化内涵、创新国家公园展示方式的同时,形成了对社区、访客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约束,探索了融合传统生态智慧的内生型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五是实现了造血发展。通过对社区特许经营、资源入股、安置就业、教育资助等“造血式”发展机制的积极探索,数千名原住居民参与到生态管护、巡护监测,为访客提供环卫、解说、餐饮等服务,户均年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10余万元,实现了生态得保护,理念得转变,贫困群众得增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生动实践。
六是补齐了科研短板。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完善保护、科研监测专项规划;建设融大数据中心、生态监管平台、监测网络体系等于一体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强化科研合作与人员交流,以试点区为研究对象或案例地,已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完成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8篇,出版专著9本,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有效扩大了国家公园的社会影响。
我们坚信,在国家林草局的大力关心下,云南必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国家公园答卷,为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