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乡村振兴战略中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

2020-11-06张舒雯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村干部村级村民

张舒雯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干部是关键。村级干部能否勇于担当作为,关乎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福建华安新圩镇、仙都镇四个行政村的村级干部在农村建设中继承发扬“四有”精神,展现出优良的工作作风,同时村干部队伍建设也面临着引进难、培养难、工作难、留下难等困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要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培养、选派、储备优秀村级干部,提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关 键 词:乡村振兴;村级干部;华安县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1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村级干部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领头雁、群众的主心骨,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组织者与推动者,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导力量。2019年9月1日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3],这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较为薄弱,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7月,閩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华安县新圩村、官畲村、大地村、先锋村等4个行政村,就村级干部队伍现状情况开展调研。

一、华安县村级干部的“四有”精神传承

农村发展强不强,关键依靠“领头羊”,农民生活富不富,关键依靠村干部,村级干部奔赴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既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传声筒”,也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节器”。调查中发现村“两委”积极向上的奋发风貌,他们持之以恒传承老一辈村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牢记为民服务的使命,大胆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径,涌现出一批“四有”村干部,与村民们齐心协力奏响“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

心中有党,做出长久贡献的先锋村干部——代代村干部60多年编写村史的的努力。地处华安县仙都镇的先锋村,在上世纪50年代开展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运动中,总结出了“四对比、五算账” ①整社经验,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肯定,并作出《一个整社的好经验》的光辉批示,该批语后被收录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60多年来先锋村的干部始终坚持不懈地传承这一群众工作法,在每一任村干部勤勉耕耘,笔耕不辍的努力下,为后人再现还原了先锋村在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初期、新农村建设、富美乡村建设等各个时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先锋村60多年来保留完好的村史档案馆,也成为当地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新中国农村发展新变化,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好日子的一个缩影,也正是由于先锋村代代村干部的“对比算账”的精神传承,使先锋村这个“老典型”赋予了“新生命”。

心中有民,树立优良作风的新圩村干部——传承“一圩一日”的为民服务精神。新圩村地处群山之中,共有9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距离约20公里,200多名村民居住分散,出行办事很不方便。为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村党支部利用村民农历逢三、逢八赶集的传统习惯,实行“一圩一日”集中办事制度②,开创了矛盾纠纷“三级联调”③“村干部 110”承诺服务④和决策办事“两随访四通报”⑤等农村管理服务新模式,使村民“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新圩村的历届村干部持之以恒将这些群众工作法坚持贯彻了38年,这种“以村民为本”的为民服务模式,使村干部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倾诉人”,而非“领导者”“治理者”。正是由于新圩村村干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发扬“三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尽心尽力尽责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它成为远近闻名的法院案件审理“零诉讼村”。“新圩经验”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推动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

心中有责,具有发展闯劲的官畲村干部——机制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先锋精神。新圩镇的官畲村是迄今为止已有350多年历史的畲族村寨。18年前的官畲村还是靠借靠赊的“赊村”穷寨,长期“人畜混居”“脏、乱、差”之村。而今的官畲村家家户户建起了别具畲家风格的新房,蝶变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全县最低跃居至前列。近年来,官畲村按照“茶业富民,旅游兴寨”的发展思路,在发展茶产业致富的同时,立足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村民增收成效显著。官畲村党支部建立了“三联创”工作法⑥,村干部带头种茶制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前几年村里因发展公益事业需要征用土地,在村“两委”带头无偿供地、捐地捐款的影响下,全村百姓自愿无偿供地200多亩,全力支持畲寨建设。2018年官畲村与漳州旅投集团合作,以畲族“凤凰”图腾为主题,传承畲寨非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在旅游经济中获得就业岗位,提升居住环境,得到分红受益,干群关系十分融洽。正是由于村干部大胆创新,先试先行,不遗余力推进乡村振兴,使如今的官畲村犹如“凤凰”涅槃,获得重生,焕发了新的活力。

心中有戒,严守纪律规矩的大地村干部——以齐家文化践行乡村治理。仙都镇大地村被人们所熟知是因为它是世界文化遗产,闻名遐尔的“福建土楼之王”二宜楼的所在地。土楼是华安人民赖以生存、聚族而居的家园。大地村干部依托家族文化遗产,梳理了华安县23个主要姓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设了以“谆谆家训、美美家德、代代家人、沉沉家书、和和家乡、浓浓家味、纯纯家风”为主要板块的华安县土楼齐家馆,使村民能进一步感受优秀传统家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村干部以德为先,率先模范,加强乡村德治建设,通过党风带民风,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激励约束作用,激活和唤醒大地村村民的传统家风的优良基因,通过齐家文化增强民众的凝聚力,促使村民人人讲规矩,人人重品德,构建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二、华安县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四难”问题

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破解人才制约瓶颈。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村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村干部结构断层严重,村干部待遇与职责不相称,自身素质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造成了本地乡土人才不愿留,外地职业人才引不进,村级优秀干部储备不足的困境。这些因素制约着乡村干部的主动性,影响着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和步伐。在对华安县的调研中,也发现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引进难”问题,村“两委”年龄、知识结构不够优化

经过华安县新一轮村(社区)“两委”的换届选举,共产生村(社区)“两委”595名,其中党支部委员371名,村(居)民委员会委员297名。其中,新产生的村(社区)“两委”平均年龄41.3岁,比上届年轻2岁;35周岁以下有137名,占23%;新产生的村(社区)“两委”中,大专以上学历103人,占17.31%。比上届多64人。虽然新产生的村“两委”班子在年龄、知识、文化结构上比上一届班子更加优化,但总体而言,村干部年龄断层较为严重,新生力量配备不足,特别是缺少年轻的村主干,整体年龄结构仍呈现出老龄化程度。在实际的村务管理中,村干部的知识素养、业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不止是在华安县,乃至在我国其他地区,基于多方面因素,村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在较长一定時期还难以得到有效改变。

(二)“培养难”问题,部分村“两委”班子思路不开阔,发展动力不足。

华安县地处山区,部分村面临资源少、人员外流等“先天”不足问题,难以找到合适发展的项目。部分村“两委”班子思想停留在老经验老办法上,不敢投资兴业、不敢“养鸡生蛋”,习惯于分光、卖光等简单化处理集体资产的方式。部分村资金停留在账面,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闽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对华安县四个村庄的村民开展问卷调查,抽样的50份问卷数据显示70%以上的村民期望乡镇政府应该重点发展村庄经济和发展文化教育。发展乡镇经济、农村经济很大程度上要依托村干部这个“主抓手”群体,而个别村干部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主动谋划意识,思路不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压力仍然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工作难”问题,村“两委”班子自身专业技能与农村群众要求不适应

在闽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40%的村民认为村里开展工作的难点是村集体钱太少,30%认为青壮年劳动力太少,15%认为乡镇派的任务太多,其他的村民认为是村干部素质能力不够及村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认为村干部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时的比例排序显示,带领群众致富>多帮群众谋福利>公事公办>政策落实好,可以反映出村民对村干部能够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村干部能够干好农村各项工作的期望不断加深。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多数村干部由于年纪较长,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钻研新业务的积极性不够,许多村干部仍然采用传统思维办法处理村务村情,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与勇于创新的勇气,在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新问题方面的能力与村民对村“两委”的期望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留下难”问题,村“两委”班子待遇有待提高。

华安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每月人均工资达1800元,每人每年享受养老保险补贴3000元,其他委员每月人均工资1000元,离任的村主干每月人均享受固定生活补贴540元;村干部参加大、中专班学历教育,分别享受2000元/年和1000元/年的学费补助。闽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在走访村委中了解到,这些工资生活补贴待遇对于本土的村干部而言,尚且能够缓解生活成本的压力,但对于本村在外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而言,工资待遇显然比城市低很多,加之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文化生活娱乐匮乏,年轻人群体较少,更难吸引他们返乡发展。

三、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的四个建议对策

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把“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村级干部汇聚在一起,需要建立村干部队伍的人才资源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切实提高村干部乡村治理的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敢于担当作为的村干部队伍,对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基固原,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习总书记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主体力量,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指导引领作用,有利于巩固农村工作基础,有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一要建章立制,科学完善村主干选拔任用考评细则。落实“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强化对村主干的动态管理,建立换届“回头看”机制,通过党建常态化督查和每年底的跟踪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评定村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评先评优、发放绩效考核报酬、换届提名推荐的重要依据。二要查摆问题,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常态化机制,加强农村纪检监察工作,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加大农村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落实力度,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自力更生,培养农村本土干部。

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工作力量,发挥农村本土干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助推脱贫攻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要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把好村级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扩大人才来源范围,村党组织书记应当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培养选拔。[4]注重把农民中思想政治素质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手,年轻化、知识化的优秀青年农民,以及具有奉献精神的乡土拔尖的能工巧匠吸收入党,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引导村级干部、农村党员、群众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要强化教育培训,育好村干部“苗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对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开展集中轮训和专题培训,从政治素质、技术帮扶和实践锻炼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创能力。注重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农村什么最有用就学什么,什么最需要就学什么。有条件的乡村可依托上级乡镇党委,主动与地方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对接合作办学,鼓励农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三)引凤筑巢,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做贡献。

推动人才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把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要建立干部交流制度,选派优秀干部驻村锻炼。探索建立区域人才定向委培制度,采取双向选拔和岗位轮换的办法,培养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人才,调整充实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科级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积极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所驻村找准发展思路、拓宽产业项目、争取资金扶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要完善机制提高待遇,激发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健全从优秀村干中选拔乡镇干部的机制,鼓励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乡镇领导干部选拔、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招聘考试,对符合条件的可优先招录为公务员或选拔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要素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村主干职业化管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将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村干部选举推荐、工资报酬及招录干部等待遇結合起来,积极探索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关爱农村干部,逐步提高村主干的生活待遇。

(四)挖掘典型,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力量。

引导各类人才投入乡村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优秀人才,培养能力素质强、队伍结构优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是一项关乎乡村振兴、关系乡村治理的一项基础性的长期工作。一要打造党建品牌,培养优秀的党务干部。注重创优、创业、创美,在一批基层首创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少数民族党建工作品牌,继续实践出新的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培育一批党建示范点,选聘一批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二要汇聚人才,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2]20破解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难题,持续开展农村“三培养”活动,实施从村级原任和后备干部中“提”,从外出经商务工党员中“请”,从复退军人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中“挑”等办法,优化充实村“两委”班子结构。继续贯彻落实“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农村政策,加强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通过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等渠道,真正把那些优秀品质、专业扎实、乐于奉献的大学生选派到农村,让他们向基层群众输送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层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10.

[4]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0.

猜你喜欢

村干部村级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非暴力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