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020-11-06孙新
孙新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学校教学模式发生变化。除了教育学生的知识文化之外,更需要对学生的性格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较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建者,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及个人品性对班级学习氛围有着巨大的影响。班主任只有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处理班级事务过程中游刃有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使班级学习氛围和价值观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班主任 中学生 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
学生和班主任有可能是积极的学习伙伴关系,也有可能走向心理的对立和冲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责任,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认真分析学生管理策略和方法,同时防止矫枉过正遭到学生的抵触。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进行充分疏导和管理,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信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愿和动力,使学生能够真正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保持自律,提高学习成绩。
一、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急速发育的时期,同时心理活动处在剧烈的波动阶段。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现状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到以下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1](21-23)。
(一)学习课业方面造成的心理负担,对学生的影响。
“寒窗十年”,放在现代教育环境恰如其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愈发激烈。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面对来自同龄人的竞争,还有家庭的期望、教师的关切等道德因素,使中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另外,现代化的教育知识体系课业繁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些学生出现厌学焦虑的情绪。
(二)人际关系处理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状态有问题。
学生生活在象牙塔里,处理人际关系的逻辑比较简单,如果不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就会给学生学习造成影响。首先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个人行为过分干涉,针对性地对某些学生横加指责,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和老师关系恶化。老师又是重要的授业者,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其次是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如果学生因为人际关系产生烦恼,导致学习心态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学生长期焦虑,影响学习成绩。最后,家庭出身和家庭矛盾会导致学生在心理上承受过重,无法表现出足够的动力和兴趣。
(三)学生的情感问题。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周围同学暗生情愫是难以回避的。如果能够较好地处理自身的感情,则会对学习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若处理不好,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业状况受到影响。
二、班主任对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班主任自身理念的不足。
素质教育时代,班主任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人生发展角度来看,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与学习成才的关键时期,在中学时期形成的情感思想可能会影响一辈子,如相处之道、奋斗精神、爱心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点滴抓起,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优秀人格至关重要。实际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及教师更多关注升学率及管理秩序等,综合素质却被忽视,一些班主任并未重视管理工作质量,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等,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忽视学生个体需求。
虽然经过课改及各方面努力,学生素质培养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高中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各有差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不注意学生的个体需求,管理工作趋于大众化,忽视中学生的创造性,没有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自身长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受到制约。有些班主任培养方法过于死板,与学生交流不够灵活,缺乏有效创新的方式促进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无法满足认知需求,长此以往,造成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三)缺乏实施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活动。
由于工作安排、课时紧张等因素,班级管理中忽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甚至一些相关活动课只是表面工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中,培养活动无法做到针对性和专业性,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一些班主任将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看成德育内容进行扩展,实施时更多倾向于思想行为的规范,更多采用说教方式,导致在培养过程中学生与班主任产生心理距离,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三、班主任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对学生的约束和管理,应该从学生心理情绪的本质出发,采用合适的方法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顾虑和疑惑。管控班级集体情绪,增强班级凝聚力,使整个班级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暗示和影响,逐渐提高自我管控动力和信心,从而积极面对中学期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努力完成学业。
(一)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在中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暗示和影响且缺乏判断力。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自我,增強自信及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在学习和为人处世方面获得自信,有效消除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关于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波动进行总结发言,使学生意识到班主任作为局外人,能够清楚地明晰每个学生的行为变化,从而在心理上对班主任形成信任,减少困惑和减压力,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和交流。另外,学生能够从班主任的发言中,找准自身的定位,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另外,在一些个人谈话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处境客观的总结,使学生认清楚自身的学习发展形势,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解决问题和困境。
(二)发挥学生班委的力量,增强班集体的管理能力和凝聚力。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治往往更易于接受,选拔班委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学生选拔的班委人员应该尽量采取民主方式,使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和看法。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应该要求班委做表率,负起责任,对学生的行为做到合理的监督和督促,使学生之间的互助关系得到发展和巩固,培养班级的优良作风和凝聚力。在班委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给予全体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学生积极自治,发挥主人翁意识,众志成城、共同进步。
(三)激发学生的竞争热情,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中学时代应该是竞争和团结共存的集体主义生活时代。学生在中学时代不得不接受来自集体的约束和管理,同时在集体中发挥才能和光彩。在集体中进行良性竞争,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应该调动学生的争强心理,减少孤立情绪,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集体生活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学生之间的不利心理因素。在班级竞争过程中,不仅是班级的内部竞争,同年级之间的竞赛、全校的竞赛都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生活学习热情,使学生长期保持乐观进取的学习心态。另外,竞赛的内容不仅是学习成绩,体育赛事、演讲大赛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获得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消解个人的不良情绪,调节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
(四)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将一些班级问题交给学生自我处理,班主任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增强主人公心态,减少抵触情绪,使班主任和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减少猜忌和隔阂。班主任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倚仗,是保持班级核心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如果班主任在一些事务处理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对待,就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将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业成绩造成干扰和打击[2](21)。在一些班級事务处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将决策的权利交给学生集体本身,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做出符合自身预期的决策,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的心理需求,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群策群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校事务,增强学生处理事务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自己是班级的协助管理者而非独裁者。在一些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将自身意志强加于班集体,使学生和教师的关系非常紧张,也使学生的学业成绩无法切实有效地提升。
(五)帮助班级中表现不好的学生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心理困境是导致学生学业困难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多加了解。使消极表现的学生及时走出困境,重新获取积极进取的信心,在行为上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应该鼓励其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心理慰藉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开拓进取。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系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变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完成对学生的解读和管理,使学生和班级整体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使学生在中学时代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并为之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章剑飞.基于班主任作用“弱化”的初中生自我管理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7(8).
[2]曹娜.对初中班级管理的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