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020-11-06高俊文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藤野先生仙台救国

高俊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设计

1.导入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三位恩师:一是《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他是鲁迅儿时上私塾时遇到的第一位老师;二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先生,他是鲁迅弃医从文后的思想启蒙者;还有一位,他是一位日本人,是鲁迅在仙台医学院学医时遇到的老师——他就是藤野先生。

2.整体感知

(1)本文以《藤野先生》为题,请大家通读全文,围绕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的过程,梳理全文结构并概括每部分内容。

我遇藤野先生的原因。(1—5)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6—35)

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36—38)

(如果学生划分层次有难度,可让他们先找到“我与先生的交往过程”的部分,再来思考首尾两部分与藤野先生有何关联。)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梳理一下该部分讲述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否都是对藤野先生的直接描写?

①初次见面;②添改讲义;③纠正解剖图;④关心实习情况;⑤问“裹脚”之事;⑥试卷风波;⑦幻灯片事件;⑧依依惜别。

这些事件中,其中“试卷风波”和“幻灯片事件”不是主要关于藤野先生的直接描写,其他六件事都是直接描写藤野先生。

3.分析人物形象

(1)请大家认真阅读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事件,结合其中的细节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初次见面——生活中不拘小节但教学上严谨认真。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认真负责,对教学一丝不苟。

关心实习情况——关心中国学生,尊重中国习俗。

问“裹脚”之事——对医学的好奇与求真。

依依惜别——待人真挚诚恳。

小结: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2)那么,鲁迅先生是如何评价藤野先生的?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一位严谨的学者,一位优秀的老师”能否称其为“伟大”?

不足以,那么我们还需从文章的其他部分去挖掘藤野先生的“伟大”。

(4)文中有哪些内容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

①离开东京,去往仙台(1—5)

②试卷风波,幻灯片事件(24—31)

(5)从这两个片段中,我们能看到哪些人?结合文中细节分析他们的形象。

清国留学生:他们本是担负着求学救国的使命来到日本,却成天游山玩水,在寓所歌舞升平,不知亡国危,犹唱后庭花,不学无术,茫然无知。

仙台职员:对“我”颇有优待,但这种优待只是生活起居方面,与后文藤野先生对我心灵的关照和精神的鼓励形成对比。

日本“爱国”青年:见“我”考试及格便怀疑先生泄题,认为愚弱的国民必定都是低能儿;看“爱国电影”时完全无视我的存在,对着被杀戮的我的同胞高呼万岁,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

中国看客:闲看自己的同胞被杀而毫无反应,这里要注意“闲”字和“酒醉似的”修辞效果:“闲”,无事可做而无聊地消遣时光;“酒醉似的”,稀里糊涂不知所以,体现了中国看客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

(6)為什么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里要写这四类人?

对比。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田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鲁迅1902年去日本留学,距离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仅八年,“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中,鲁迅“动不动”受到“同级生中的一群”“加以白眼,另眼看待”。在“这恶骂风气”中,藤野先生不是随风气偏倒的小草,而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他摈弃民族偏见和军国主义反动观点,“尊重中国的先贤”“看重中国人”“为中国”“希望中国……”而对中国留学生“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和“鼓励”,确实“特别难得”、特别可贵。当时的日本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极不公正地看待中国留学生,使鲁迅先生的民族自尊心深受伤害。但藤野先生对一个外国留学生,特别是对一个比较清贫任性的出自弱国的留学生,毫无利己的动机,如此的热情诚恳、精心周到,长期坚持不懈地添改讲义,仅仅用“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等词语,是无法准确概括的。这里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多么热忱真挚、殷切深厚,也说明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在“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这一共同目标及基础上建立的友谊是多么殷深浓厚。和藤野先生相反,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外国人,一个祖国曾和中国是交战国的外国人,在“中国人是低能儿”的“恶骂风气”中,尚且能“为中国”“希望中国……”;而作为中国人,作为受国家派遣、出国留学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却丧失责任感、使命感,醉生梦死,愚昧麻木,不学无术。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品格是多么难得可贵、高尚和伟大啊!

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的不学无术,“物以稀为贵”的优待,托词检查的无礼,匿名信的诬蔑,广告的讥刺,看电影事件的刺激组织起来,并以之为纽带和桥梁,使它们和藤野先生的伟大性格联系在一起,构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4.理解文章主旨

(1)鲁迅因学医与藤野先生相识,因弃医与藤野先生而别,他为何要学医又弃医?

鲁迅起初决定学医是因为他的父亲被庸医误诊而死,他希望学习西医挽救国人的性命,其宗旨是为了救国;而当他经历了“幻灯片事件”,目睹了国人的麻木不仁,他明白了“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他决定弃医,从精神层面来根治中国的顽疾,其目的也是为了救国。

(2)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救国图强之心?

鲁迅初到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甚是反感决意离开,表现了他时刻牢记救国图强的使命;他去往仙台途中,特别提及了“日暮里”的驿站和客死水户的遗民朱舜水先生,流露出思乡爱国之情;他到仙台医学院认真学习是为了多掌握知识,回国之后治病救人,报效国家;“幻灯片事件”在军国主义统治的日本应该是“平常之事”,而这件“平常之事”却触动了鲁迅的内心,改变了他从小立下的志向,不是他容易冲动,而是他内心蕴藏着深厚的爱国之情和极强的民族自尊,这重大的转变正是反映了他的爱国之深、救国之切。所以,鲁迅的爱国之情是本文的另一条线索。藤野先生是明线,爱国之情是暗线。明暗交织,藤野先生的教导激励了鲁迅的爱国之情,而鲁迅的爱国之情更凸显了藤野先生的伟大,正如结尾所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如何理解鲁迅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首先,藤野先生对“我”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严谨的态度,为“我”树立了做事做人的标杆。

其次,藤野先生在大多数日本人歧视侮辱中国人的大环境中仍能摒除民族偏见,尊重中国,希望医学传到中国去,他这种无国界的善意和公正感动了“我”。

再次,藤野先生对“我”求医的支持和弃医的理解,也是对“我”爱国之情的尊重和理解,正是他的勉励一直鞭策着“我”在救国图强之路上不断奋进。

所以说,藤野先生是在“我”人生最重要階段予我最大安慰、最大鼓励、最深理解的人,他是最使“我”感激的老师。

四、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难免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所以,在授课时,我设计了两大板块,一是抓住文章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暗线,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板块是将其他看似无关的情节与之对比,让学生思考清国留学生、仙台职员、日本“爱国”青年、中国看客这四类人与作者和藤野先生有何关联。明白这四类人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衬托作者和藤野先生,凸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藤野先生的无私公正、友善真诚。让学生更明显地看到了鲁迅先生一生求索救国之道的拳拳赤子之心,也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无国界精神的伟大之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品味细节和对比思辨中走进那个时代,走进作者内心,而不是空洞地提出口号,突兀地拔高思想。当然,我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和更多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推进课堂。

[作者通联: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猜你喜欢

藤野先生仙台救国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践行幸福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台小学
三仙台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刍议《藤野先生》中的对比手法
听谎有瘾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