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B病毒感染与BI-RADS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2020-11-06段德玉林思灼蒋泓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8期
关键词: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血流

段德玉 林思灼 蒋泓波

【摘要】 目的 研究EB病毒感染与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300例乳腺癌患者, 均进行EB病毒检测。观察乳腺癌患者的EB病毒感染情况;观察EB病毒感染患者的BI-RADS分级情况;分析EB病毒感染与BI-RADS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乳腺癌患者中检出EB病毒阳性84例, 阳性检出率为28.00%;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纯癌(71.43%)、浸润导管癌(42.07%)、导管内癌(18.18%)、髓样癌(11.39%)、浸润小叶癌(0)。84例EB病毒感染者中, BI-RADS1级3例(3.57%)、BI-RADS2级9例(10.71%)、BI-RADS3级15例(17.86%)、BI-RADS4级22例(26.19%)、BI-RADS5级35例(41.67%)。以4~5级患者占比最多。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EB病毒感染与BI-RADS分级无相关性(r=0.179, P>0.05)。结论 乳腺癌EB病毒感染患者普遍属于BI-RADS高分级(4~5级), EB病毒感染与BI-RADS分级无相关性。

【关键词】 EB病毒;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分级;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44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并不明朗, 在临床医学进行研究时针对诱导癌变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其中含有家族史、初潮过早等[1]。乳腺癌发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 在病情逐渐恶化后会有乳腺肿块出现, 并且表面并不光滑。大部分乳腺癌属于无痛性的乳腺肿块, 少部分患者会有隐痛症状[2]。针对乳腺癌病情最好是早诊断早治疗, 以此提升患者预后, 提高生存率。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 是淋巴细胞病毒的一种, 目前多数调查指出, EB病毒的发生受到肿瘤的影响。此项研究分析乳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与BI-RADS分级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

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0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纳入标准:①确诊乳腺癌;②签署同意书;③肿瘤直径<2 cm。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放疗治疗者;③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④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⑤不能完整协助研究者。

1. 2 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 进行乳腺超声检查, 全面扫描患者乳头以及乳晕等位置, 观察淋巴结。于患者双乳头象限全面检查, 观察患者的病灶等基本情况, 观察患者收缩期峰值速度以及舒张末期流速等。

EB病毒检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 采用美国PanPath公司提供试剂盒, 石蜡病理切片经过二甲苯脱蜡处理, 利用地高辛标记引物与胃酶消化处理过的病理切片组织进行杂交反应。(反向引物5TCTGTGGCAGGACTGGTGGCCCTGAACAT3/正向引物5AGACACCGTCCTACCACCCGGGACTTGTA3), 杂交反应完成后, 将剩余探针洗去, 对抗体使用碱性磷酸酶标记孵育, 液显色采用四唑氮藍(NBT)进行, 复染使用甲基绿进行, 最后用中性树胶进行封片。封片后镜检。EB病毒阳性:细胞检出呈深蓝色;阴性:细胞检出不着色, 呈复染治疗绿色。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乳腺癌患者的EB病毒感染情况;②观察EB病毒感染患者的BI-RADS分级情况;③分析EB病毒感染与BI-RADS分级的相关性。

1. 4 BI-RADS分级判定标准 BI-RADS1级:检出结果阴性, 并无异常病变;BI-RADS2级:良性, 脂性囊肿以及脂肪瘤等病变, BI-RADS3级:良性病变可能性较高, 需要随访观察;BI-RADS4级:有异常病变, 恶性病变可能性较高;BI-RADS5级:恶性检出率>95%。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乳腺癌患者的EB病毒感染情况 300例乳腺癌患者中检出EB病毒阳性84例, 阳性检出率为28.00%;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纯癌(71.43%)、浸润导管癌(42.07%)、导管内癌(18.18%)、髓样癌(11.39%)、浸润小叶癌(0)。见表1。

2. 2 EB病毒感染患者的BI-RADS分级情况 84例EB病毒感染者中, BI-RADS1级3例(3.57%)、BI-RADS2级9例(10.71%)、BI-RADS3级15例(17.86%)、BI-RADS4级22例(26.19%)、BI-RADS5级35例(41.67%)。以4~5级患者占比最多。见表2。

2. 3 EB病毒感染与BI-RADS分级的相关性 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EB病毒感染与BI-RADS分级无相关性(r=0.179,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较为关注的问题。根据调查指出, 全球乳腺癌的致死率有明显的降低。在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 针对差异性, 多数患者并不能采用辐射性的诊断措施, 超声检查并没有辐射性质, 并且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能够观察患者病灶以及基本的分布状况等, 诊断结果显著, 针对妊娠期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性, 价值显著, 并且也是首要选择的措施。超声检查并没有辐射的危害风险, 一般应用于<30岁的女性患者或者哺乳期女性, 针对患者软组织的诊断效果明显, 并且能够清晰诊断出囊实性的肿块, 相较于其他诊断方式能够弥补诸多诊断结果遗漏的情况, 当然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也不能完全确保其诊断率百分百, 也存在一定的误诊情况[3]。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 首先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展开研究, 良性病变患者其胸廓血流动力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并且患者血流分级状况主要分布在3级, 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对患者的差异有明显的反映[4]。超声检查的措施较为便捷, 且无辐射伤害, 组织活检价格并不算高, 探头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的乳腺层次结构的基本血流状况, 对患者的病灶以及血流动力学都有直观的显现, 以此能够保证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通过检查肿瘤血管的状况能够有效诊断良恶性, 具有一定的价值。

EB病毒能够潜伏感染B淋巴细胞, 对机体的免疫能力有一定影响, 进而导致细胞出现癌变。EB病毒的感染较为常见, 相关的疾病包含噬血细胞综合征以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等。EB病毒主要对机体B淋巴细胞感染, 根据研究的不断深入, 调查指出, EB病毒同样对机体的上皮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有感染能

力[5]。EB病毒的感染主要有恶性肿瘤以及慢急性感染等。EB病毒属于双链的DNA病毒, 属于潜伏性的感染, EB病毒首先是在机体口咽部上皮细胞进行生长, 再對机体B淋巴细胞进行感染, 当被感染的B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后, 患者便会出现全身性的感染, 患者EB病毒感染后并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一般都是对患者B淋巴细胞进行潜伏性的感染, 若是经过某种因素的作用潜伏EB病毒会被激活, 进行复制性[6]。EB病毒的外模属于类脂质双层膜, 患者感染后通常属于隐形感染。EB病毒对B淋巴细胞进行感染后, 其会有核蛋白进行基因编码。EB病毒的感染具有多态化, 对患者的健康有一定威胁。目前关于EB病毒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也包含有恶性肿瘤以及增生性疾病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患者会有发热以及淋巴结病等。连锁淋巴细胞增生和EB病毒的相关主要是由于遗传。病毒的嗜血细胞症状使组织细胞出现明显的增生, 相关的血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因为诸多病原引发, 临床症状主要有淋巴结节以及发热等。和EB病毒有明显相关性的恶性肿瘤有鼻咽癌等。EB病毒感染主要有持续性以及复制性两种感染, 并且EB病毒感染的患者均是终身潜伏性的, 在机体B细胞中对抗原基因进行一定的限制, 避免被免疫细胞除去。

BI-RADS1级受到较多因素的作用, 并且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显著, 针对年龄层次、月经周期以及病史等的差异对分级的评估也会有影响, 并且医生的诊断经验以及设备等都会影响分级的结果。研究指出, BI-RADS1级患者的肥胖情况以及乳腺腺体的基本类型等都会是高级结果的影响因素。患者乳腺腺体的密度若是较高, 其分级也相对较高, 呈现正相关关系, 乳腺癌发病率也受到患者雌性激素的影响, 针对绝经前期阶段的患者, 其雌激素相对较高, 这时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乳腺癌和EB病毒潜伏膜蛋白能够对血管内皮的相关因子有调节效果, 这也是组织分级受到影响的关键因素, 也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键原因。EB病毒感染B淋巴细胞会经过血液循环弥漫全身, 调查指出潜伏期相对比较长, 而EB病毒也协同诸多肿瘤的生长。

综上所述,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普遍使用高频超声, 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并且针对浸润癌的基本情况有直观的反映, 在进行诊断时使用探头对患者肿块情况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检验,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乳腺良恶性在血流动力学情况和EB病毒检出中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 对于BI-RADS分级的相关性还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 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张旭. EB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 2018, 33(3):259-263.

[2] 陈美慧, 李晶, 胡文佳, 等. EB病毒编码microRNAs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8, 39(3):255-258.

[3] 吴迎, 周庆华, 王怡. BI-RADS分级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肿瘤, 2017, 37(3):89-92, 96.

[4] 石慧君.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级用于乳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8):960-963.

[5] 朱红岩. BI-RADS分级在彩超检查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规范化应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6(33):32-33.

[6] 袁长翮, 魏杰. SWE结合BI-RADS分级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河北医学, 2018, 24(3):366-370.

[收稿日期:2020-04-02]

猜你喜欢

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血流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改良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牙髓活力的应用研究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测定和临床特点
超声多普勒仪血流参数计量检定装置的研究
更昔洛韦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早孕期间不能有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