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0-11-06刘成勇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座次姓氏高中语文

刘成勇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立高度文化自信呢?我认为,依据语文教学字、詞、句、篇四大板块内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也可以从这四方面入手。

一、字

汉字蕴含着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我们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如,《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一句里的“祖”字,和《兰亭集序》中“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一句里的“禊”字。解释这两个字,要从它们的部首入手。这两个字都是“礻”部,“礻”即“示”,“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是日月星三神。汉字中凡是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这些字反映了古时候人们的宇宙观,说明那个时候人们把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看成是神灵支配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反映了当时人们消灾祛祸、趋利避害的强烈的生命意识。

二、词

比如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把“烛之武”和“佚之狐”这两个词语及其背后的姓氏文化讲清楚。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即“烛地,名叫武的人”。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即“佚地,名叫狐的人”。历史资料《郑通志·氏族略》有记载:“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犹言介之推、佚之狐。”可见,他们两人的氏都是由地名而来。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逐渐合为一体。

三、句

对一些文学作品中语句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也离不开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如,《鸿门宴》中,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教学时教师如果仅仅把座位的朝向说清楚,那就太过寻常了,其实这里面是大有深意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补充我国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礼仪。那么在《鸿门宴》中,司马迁之所以不惜笔墨,一一写出每个人的座次,就是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轻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通过对座次这种古代文化常识的补充,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四、篇

教材里一篇篇精美的课文,通过独到的谋篇布局、辞章色彩、表达方式以至于明理达意、抒情显志,往往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比如,屈原《离骚》“香草美人”的设喻取譬,表达爱国爱民的“美政”思想。

总之,把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过程,是师生共享精神自由、开阔人生眼界、把握人生价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文学教育,2013

[2]江旭华.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浅议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策略 .考试周刊,2014

[3]王 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J].语文教学通讯 ·D 刊(学术刊),2015

猜你喜欢

座次姓氏高中语文
有趣的姓氏
官场座次有讲究
巧排座位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座次、身份认同与职业选择
姓氏拆解
活字印刷式座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