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11-06王成民
王成民
生物学科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和自然学科,拥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用心发掘,用心组织,就能实现教学教育双丰收。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一、激活学生感恩的心
很多父母会包揽孩子所有的生活琐事;有些家长由于生活物质条件比较好,孩子一有成绩就给超量的物质奖励,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老师的辛苦。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去激活学生感恩的心呢?如,在教授《人的生殖》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相关知识外,还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使学生了解到母亲为了新生命而承受的痛苦。
二、渗透的环境教育
生物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的责任。因此,我会充分发掘教材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现状有真切的认识,并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讲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呼伦贝尔草原的狼、羊、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种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每一种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重要性案例的收集,进而让学生在思想深处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接着,教师可以再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很多人非但没有与动物和谐相处,反而对动物滥捕滥杀,致使生物圈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协作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提升对知识的学习,既是从感性入手,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在教学中,我除了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外,还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团队”实践活动,如在《绿化校园设计方案》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对学校现有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然后组员分工合作、汇总讨论,形成完善的方案。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实践活动。植树节前后,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政府号召的活动,组織学生展开力所能及的植树、护树活动;五一劳动节前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小区、街道展开环境保护的宣传,学生们可以清除粘贴在墙壁上的小广告,可以清扫路面上的垃圾,可以展开环境保护的知识讲座,等等。相信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自觉将垃圾扔进相应的垃圾箱,不会随意践踏草坪,不会攀折花木。
四、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生物课堂是学生接受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将生态保护知识点、教师和学生有效结合起来的纽带,恰当的教学方式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够将生态道德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优良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展开生态道德教育。多媒体课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信息,能够带给学生更为强烈的视觉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比较突出的就是植被破坏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如果植被生长情况良好,土壤都被植被所用,土壤沙漠化的可能性就非常少。如果植被面积减少,土壤都裸露出来,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沙漠化,而土壤沙漠化又会造成沙尘暴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长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功能,呈现树木植被破坏与土壤沙漠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植树造林,加强对绿色草坪的保护。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促使学生养成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初中生物学科中含有大量的对学生展开生态道德教育的素材,涉及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既符合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