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韧性
2020-11-06
在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所帶来的巨大影响持续发酵。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市场环境中,行业洗牌无法避免,而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在埃森哲看来,经过此“疫”之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锦上添花,而已成为必选之项。根据其最新研究,转型成效显著的中国领军企业占比已升至11%,先行者充分利用数字化强化核心技术,迅速挖掘并拓展新的增长领域,展示出更强的盈利能力,并对疫情后的恢复和增长有更强的信心。
21CBR-21 朱伟-Z
21: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公共健康危机,埃森哲调研受访企业都有哪些新发现?
Z:现阶段来看,中国疫情控制得较好,但世界范围内疫情的影响尚未结束。本质上,企业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显著提高,单纯依靠过去的经验和竞争优势已无法应对新挑战,而数字化建设能给企业带来快速预测和反应的能力,重塑竞争格局。宏观层面上,数字化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企业微观层面,我们发现,在数字化转型中投资起步早、全面、深入的企业,在疫情中体现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有些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在疫情爆发前就发出预警,企业得以补充关键物料的库存,在疫情期间持续生产和出货,还可以监测新出现的需求,快速推出全新服务等,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快速创新能力让我们印象深刻。
疫情也带来供需两端的双重挑战,各行业中都有企业计划未来1-2年间减少数字化投入,大部分企业想要更快看到数字化转型的回报,但数字化转型是长期、全面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将决定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此时减少或停止投入,追逐短期成效,可能会让企业错失未来增长的可能性。
21:遭受此次疫情冲击中,不同行业的“自救之道”有哪些差异化?企业对于“数字化”有哪些新思考?
Z:由于时间点和冲击方向不同,各行业应对疫情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与消费端最近的零售业,自救方式是由外向内,在疫情暴发后,首要任务是开拓线上渠道,为“宅”在家中的消费者开发新品,并确保供应链能跟上;制造业则首先稳定供应链,尽快复工复产,产能恢复后,发现海外市场遭受严重打击,要开拓国内市场,自救方式是由内向外。
过去,企业面临的挑战可能只是经营中的某个环节,即使没有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单凭依靠经验和流程,也能解决问题,此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全方位的考验。调研中发现,高管们多次提及数据透明度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准确掌握内部信息、有效获得外部信息,辅以智能决策,才有可能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预测。
疫情给企业的另一大启示是协同的重要性。新型合作模式层出不穷,上下游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都模糊。许多企业向领军者看齐,逐步将数字化重点放在对内打通各职能和业务领域的壁垒,对外强化上下游、生态系统的数字化协同和业务创新,以提升反应速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21:在疫情的突发事件前,中国企业暴露的“数字化”短板有哪些?
Z:在多变的局势下,企业或许要更多思考,自身“平日功”是否真的到位?以便能在紧急、不确定情况下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比如,有很多新消费需求萌生,企业却不能应用数字化手段迅速转向新市场;“数据烟囱”阻碍管理者及时调用生产数据;有些企业已经上“云”,但发现计算能力和信息安全标准跟不上在线需求的激增;人力资源系统满足不了远程、在线办公的动态管理要求等。
在大部分企业,连接起数据、技术、业务和组织等各个方面的体系还不够灵活,造成很大一部分价值被“禁锢”在落后的运营流程中,未能帮助企业应对突发情况。无论是轻装上阵的数字原生企业,还是被遗留系统拖累的传统企业,它们都可能面临这样的窘境。
从技术应用、各流程上的技术渗透率以及组织和文化三大维度上看,企业不仅要布局新技术应用,且要沉淀核心能力,整合和共享资源及数据,将视线聚焦在推动技术创新在企业内的规模化应用,真正实现企业的整体进化。
21: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的经营风格上,是否有微妙的变化?
Z:“韧性和创新”是我们所提炼的领军企业的两大核心优势。
顺风顺水的时候,企业对韧性强调得不多,更多谈求新求变。韧性背后的预警机制、流程标准化、人机协作、供应商网络,不仅前期投入大,运营过程也可能要付出额外成本;危机下,韧性强的企业首先稳住自身运营,才能快速响应市场上的新需求。
支撑创新的正是韧性。曾经大家都追求Just in time,将效率提升到极致,尽量节约成本。危机面前,企业意识要平衡效率和稳定性,从Just in time转向考虑Just in case。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企业将现金流和供应链视作维持经营连续性的两大关键。后疫情时代,相信更多企业会重视稳定性,加强“韧性”建设。
韧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提前预测,二是快速响应。要想提前预测,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内外部的实时数据和训练好的模型是基础;光有预测却还不够,必须有行动落地。组织是否灵活,内部团队、上下游伙伴能否有效配合,考验的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的应用,而是技术和管理能力全方位的提升。
创新也是如此,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只是第一步,只有研发、营销、财务各部门通力合作,才可能及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