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2020-11-06丁琴娥
【摘要】古籍的开发、保护及利用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庄浪县,按定义划分图书馆现存馆藏古籍,分析古籍的存放条件、管理制度、古籍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古籍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古籍文献;保护;开发;利用;庄浪县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古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记录,也是中国文明的象征。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它聚集着许多前人的智慧与经验,继承和利用好这笔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是图书馆的职责。为了让古籍文献能够长久的流传下去,被后人了解和利用,我们应该及时地采取措施,保護和补救古籍文献,使之被充分的利用起来。现浅谈庄浪县古籍的保护、开发及利用。
庄浪县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地属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降生地古城纪区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人类历史和文化积淀,县内古籍资源十分丰富。庄浪县公共古籍藏书系新中国建国初的土地改革时期,没收了部分地主、前清官吏私家藏书,约4000余册,曾归庄浪县文化馆收藏管理。1983年成立了庄浪县图书馆,但业务一直和文化馆在一起,直到1989年,随着博物馆的成立,图书馆从文化馆彻底分离,古籍才从文化馆交割到图书馆和博物馆管理。这些文献典籍是庄浪县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县域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庄浪县图书馆古籍的现状
庄浪县图书馆现存馆藏古籍按定义划分,即:1911年以前刻印的古籍总册数为3500余册,按科目分有经、史、子、集四大类(表1)。最早的是明成化十六年( 1479)刊,至明万历六年( 1578)递修的《宋史》,现存64册339卷,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1)刊《元史》现存36册152卷:保存完整的有明万历十六年( 1588)刊的《北齐》现存7册50卷,《南史》16册80卷、《北史》24册100卷,均属光绪六年(1880)四川尊经书局校刊(表1)。
2 古籍的保护
古籍文献由于年代久远,在长期流传聚散的过程中,大多已自然风化、虫蛀、变色、变脆,再加上读者翻阅,古籍书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庄浪县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已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存放条件得到改善
古籍藏书现有面积30m2,购置10个书柜,200个盒子,将散装的古籍文献合理存放。约五分之二的古籍是用函盒和夹板存放保护,保存较好,数量完整。约五分之三的古籍散装,较为珍贵的有:《资治通鉴纲目》御撰,明史官陈仁锡评阅,存4函40册;《天下郡国利弊书》存9册24卷:《玉鼎字汇》明万历乙卯年( 1615)刊.县存13册:《龙门字汇》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重刊:《黄眉故事》明万历丙辰春(1616)刊,现存2册7卷;《古文喈凤新编》清雍正十一年( 1733)刊,存三套(8册8卷),一套(4册8卷)。
2.2 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地方主管部门领导对古籍的保护越来越重视,配置专门人员管理,由原来的账本手册管理到现在计算机录入管理,按了防盗门、监控,做到了防盗;按了纱窗,做到了通风;定做了窗帘,做到了防晒、防尘;室内安装了空调,让室温保持在16 - 20℃;在每个盒子里放了甲烷,以防虫蛀;并在室内安装了消防器具。
2.3 实现古籍电子化管理
建立电子档案是保护和利用古籍的最佳途径。该馆已将3520册古籍已经全部录入电子化管理,于2013年全部上传到甘肃省古籍平台,其中《叩弹集》是保存最完整的一部书目。
3 古籍的开发、利用
3.1 培养、提高古籍工作人员文化素养
一是古籍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由于古籍文献存放年代久远,有的面目全非,有的破损严重,有的形成粉尘和虫蛀,会让工作人员无意中产生恐惧心理。所以要求从事古籍工作的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与思想水平。古籍文献工作要实现其自身价值,服务理念必须从“以文献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移,建立在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发扬“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的优良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三是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从当前图书馆古籍的发展趋势来看,工作重点将由收藏保管趋向整理抢救,工作状态将由相对封闭趋向更加开放,工作流程将由手工操作趋向计算机管理,工作功能将由单一的收藏和借阅趋向咨询、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相关业务培训。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如语言文字知识、古典文献知识、历史文化知识。馆员除了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外,还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强信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保证能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总之,古籍工作人员应该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正确判断古籍文献的价值、开发古籍文献、开展咨询工作,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古籍文献得到更好的利用。
3.2 古籍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通过古籍的整理归类,登记建档,电子录入,充分提高了古籍的利用价值,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如:王晓军(泾川县人氏)著、2008年郭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刘沪将军传奇》一书,其编写工作就充分利用了馆藏古籍,深入挖掘史料,再现历史人物的风采。刘沪将军是北宋仁宗年间,奉命率军抗击西夏,收复水落城(今庄浪县城),招降纳叛,安抚黎庶,三抗停工令,扩筑水落城,后被迫封为忠烈侯,千百年来为庄浪人所敬仰。正月十二是刘将军的诞辰,也是庄浪人的节日盛会,每年这一天要举办盛大的庙会,祭祀纪念,后来县委县政府将这一天定为庄浪“艺术节”。庄浪人对刘沪将军近乎神灵般顶礼膜拜,但对刘将军的事迹多数人却知之甚少。笔者感叹于庄浪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爱戴,决心查史寻源,从2004年就开始搜集历史资料,查阅古籍《宋史.刘沪传》、《宋史.伊洙传》、《宋史.郑传》、《宋史.刘文质传》,及后人对刘沪将军的评说等史料,于2008年夏天完成了《刘沪将军传奇》一书,弘扬了民族精神;又如:郑世昌(庄浪县人氏)在2006年出版的《帝王之诗》的编写上,查阅了大量的馆藏古籍。
4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目前我馆由于存在人才资源的匮乏、断层,没有专业的古籍管理人员,希望上级部门重视古籍专业人员的配置,对古籍做到人才上的重视。二是古籍工作者有“重藏轻用”的观念。古籍因其年代久远而又稀少,藏而不用,秘不示人,只注重其保存价值,而不进行必要的开发利用,是很多图书馆的通用做法,“藏”固然重要,但合理的“用”也是非常必要的。“重藏而不轻用”应该成为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工作者的共识。三是古籍作为稀有和不可再生之源,它还有历史文物性。因此,图书馆设置种种权限,降低读者利用门槛,如不准读者借出,只限制在古籍阅览室里阅读。不准复印,只能用照相机拍摄。这样造成读者的奢求而不能如愿阅读,引发读者种种埋怨和对图书馆的不满,造成不能充分利用的现象。为了满足读者各个层面的需求,我们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复制和数字化古籍文献,让读者感觉古籍不再是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因此,树立现代化意识,强化古籍电子化建设。当全国各图书馆实现古籍数字化管理后,就可以建立以网络为纽带的古籍数字化地区联合的数据库和全国性数据库,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这样通过互联网让读者获取古籍信息,既可避免地域限制给读者带来的不便,扩大读者对古籍的利用范围、提高古籍利用率,又可以避免因读者多次翻阅对古籍造成的损毁,还解决了古籍文献保存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总之,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用之不尽的宝库,也是图书馆文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尽可能地保护、开发、利用,才能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晨星,李亚军,注重古籍保护促进文化传承[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3(24): 128+133.
[2]刘梦雪,我国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9(14):178-J 79.
[3]曹瑞琴,图书馆古籍保护及其开发利用叭农业网络信息,2017(10): 94-95+99.
[4]付强.关于县级图书馆古籍的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一以蓬莱市图书馆为例[J]J两域图书馆论坛,2015(04): 23-26.
[5]古晓梅.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开发问题管窥一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 37(06):53-55.
[6]马英,齐海华,刘金树.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并行的思考『Jl.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3): 244.
[7]祁晓敏探析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理论观察,2011(01): 124-125.
[8]王斌.浅淡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J].科技情報开发与经济,2010,20(16): 122-123.
[作者简介]丁琴娥(1978-),女,甘肃平凉人,馆员,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