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壮医毒虚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0-11-06宁德珠李承义宋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壮医

宁德珠 李承义 宋宁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以“气道”症状为主的急性感染性肺炎,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位而言,属于壮医气道病范畴,病变可波及谷道、水道、龙路和火路。壮医认为“毒、虚”是COVID-19的主要致病因素,贯穿于COVID-19的整个疾病的发病及诊治过程。文章基于壮医毒虚论,运用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学说和“三气同步”理论,以及调气、解毒、补虚的治疗原则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思路。

【关键词】 壮医;毒虚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治疗原则;三气同步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8-0001-04

Explore the COVID-19 Based on toxin and weakness leading to Disease of Zhuang Medicine

NING Dezhu1 LI Chengyi1 SONG Ning2*

1.Graduate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China;

2.Zhuang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China

Abstract:Coron avirus disease-19,COVID-19(COVID-19) is an acute infectious pneumonia with airway symptoms. It is obviously contagious and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airway diseases in terms of the disease location. The disease can affect gully, watercourse, dragon road and fire road. Zhuang doctors believe that “poison and deficiency” are the main pathogenic factors of COVID-19,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diseas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ree routes and two paths” and the theory of “three Qi synchronization”, as well as the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regulating qi, detoxifying and filling deficiency,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VID-19.

Keywords:Zhuangyi Medicine; Toxin and Asthenia ;COVID-19 ;Therapeutic Principles;Three Qi Synchronization

壮医是壮族的原创医学,是一门由壮族人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医学体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形成了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为基础的天人自然观,以“三道两路”论为基础的生理病理观,以“毒虚致百病”为病因病机论,构建了壮医基本理论体系[1]。阴阳理论是壮医学重要的基本理论,壮医重视阴阳,认为万物可分阴阳,万物皆由阴阳起,阴阳的核心为“衡”[2],即人体与世间万物都应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壮医的“三气同步”理论也强调“衡”,人体的天、地、人三气协调平稳运行才能保持“衡”,才能保持人體的健康状态。人体的健康更强调的是“动”,天气在上,其气以降为顺;地气在下,其气以升为顺,人气居中,中和涵养,调达上下,以和为要[3]。“动”能让三道(气道、谷道、水道)和两路(龙路和火路)的气血达到均衡,贯穿于人体的上下左右内外,循环流动而不止,把人体的天部、地部、人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天、地、人三气同步而达到健康状态[4]。

壮医认为“毒”可致病,“虚”也可致病,毒和虚是疾病发生的两大因素,毒虚论旨在研究毒和虚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来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 avirus disease-19,COVID-19)由于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可引起呼吸系统、肠道、肝及神经系统感染[5]。从病因角度看,COVID-19属于壮医“瘴病”范畴[6],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

从壮医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是由于机体正气亏虚,外感“毒邪”侵袭,堵塞道路,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以三道两路为传变路径,向人体的各个方向致病。向上影响肺之宣降,表现为气道病,在中影响脾胃之升降,表现为谷道病,在下影响水液之运行,表现为水道病,内外则影响血液的运行和信息的传导,表现为龙路、火路病。COVID-19的早期大多影响天部和人部,病变部位以肺脾为主[7],主要表现为气道和谷道症状;后期“毒邪”向人体的各个方向传变,常累及地部以及两路,出现肝脏、肾脏、大脑等脏腑病变,并且有微血栓的形成,表现为神志异常和血液循环障碍,辨证主要为龙路和火路病。急危重症期多出现休克、人体各脏器衰竭等,涉及人体的三道两路。

1 从壮医“毒虚论”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因病机

1.1 “毒邪”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外因 自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陆续出现了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咽干、胸闷、脘痞等;重症期出现咳嗽喘憋,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等症状。壮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毒邪侵袭气道,堵塞气道,并常累及三道两路,使道路不通,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同步而发病。在壮医里有“毒邪致百病[8]”之说。“毒”,是指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分为有形之毒和无形之毒,有形之毒为肉眼可见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实物,如毒蛇、毒虫等。无形之毒为看不见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致病因素,如风、湿、痧、瘴、蛊等。若外感之毒对人体造成伤害,造成人体气机阻滞,邪毒滞留,三道不畅,两路不通,则气血行不利而可变生痰浊、湿毒、瘀毒等。所以“毒”既可以是致病因素,也可以是病理产物。而“湿毒”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因素[9]。湿毒为患,多缠绵难愈。

百病毒为因,2019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影响人体气机,阻滞人体道路,气血运行受阻,上为气道失于宣降,中为谷道失于升降,下为水道失于藏纳,龙路火路失调。气道不通,谷道不运,水道不行,龙路不通,火路不传导,则天、人、地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天部居上,其气宜降,气道为病,天部之气失于制约,气逆于上,可引起头身疼痛,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等症状。人部居中,其气主和,人部将天部吸收的自然界清气与胃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气混合,以化生气血。故天部受邪发病,可影响人部。人部失去化生气血的来源,无法向天部及地部的脏腑组织传输营养物质,可表现为虚损之象,如天部病变的咳痰无力,气短乏力;人部病变的腹痛、腹泻,四肢倦怠或脘腹胀满等,地部病变的水肿、尿少,或尿频,尿急和脱水征等,日久影响两路,气血受阻,出现各脏器的血液循环和神志异常症状。

1.2 虚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内因 百病虚为根,虚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内因。与中医类似,壮医也论虚实。实即邪气实,指的是邪气亢盛,虚即正气虚。正气是藏于体内的一切能够抵抗毒邪的生物能量,包括“卫气”,指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各脏腑的正常功能。瘴毒侵袭,是否发病,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毒力的大小,二是正气的强弱。当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身体羸弱时,人体的正气虚弱,人体不易抵抗瘴毒而发病。有些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患者,一开始并没有出现发热,倦怠乏力,肌肉酸痛,腹泻等表现,而是毒邪直犯“巧坞”(大脑),出现神志昏迷,张口呼吸,汗出肢冷,唇甲紫绀等重症危重表现。而正气较强的感染者,临床表现多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仅咽拭子检查及胸片显示阳性。所以虚的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壮医辨虚,类似中医,有气血阴阳之分。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现的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0mmHg(1mmHg=0.133kPa),继则出现全身乏力,思维迟钝,反应能力差等症状,与“气虚”有关。此时若不予以重视,容易休克或者病情继续恶化。

2 从壮医“毒虚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的壮医治则

调气、解毒、补虚是基于壮医的天人自然观、生理病理观及病因病机论提出来的治疗原则。调气,即调节、激发或通畅人体之气;解毒主要以药物或外治法来化解毒邪;补虚,即补其不足,针对虚损性疾病,壮医重视食疗与动物药的运用。

2.1 调气 调气,调节人体之气,使三气保持同步。所谓气行与则血行,血行则“道路”通。与中医类似,壮医非常重视气血,认为人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应该是三气同步、气血均衡。并在壮医八字治疗方针:“调气,解毒,祛瘀,补虚”里,把调气放在治疗总则的第一位。宋宁等[10]基于三气同步学说提出三部调气法,即调天气法、调人气法和调地气法。壮医理论中,将整个人体分为上(天)、中(人)、下(地)三部,位于上部之气称为天气,位于中部之气称为人气,位于下部之气称为地气。天气居上,以降为顺,以通为调;人气居中,以和为要,通调天地二气;地部居下,以升为顺。对于COVID-19患者早期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头身困重、乏力、胸闷脘痞、呕恶或腹泻腹胀等以肺脾症状为主的,治疗上应以通气道、调谷道为主,恢复气道之宣降,谷道之升降。庞宇舟等[11]整理出了壮医治疗气道病的高频用药,可通气道,祛邪毒,如山芝麻、枇杷叶、石仙桃、七叶一枝花、黄皮叶和雷公根等。而壮医尤其重视外治,通过针灸壮医脐环穴达到的调气作用尤其显著[12],脐上为天部,脐中为人部,脐下为地部,通过针灸各脏器在脐部的投影来达到调理相应脏腑之气的作用。

2.2 解毒 由于壮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灌木丛生,潮湿多雨,气候闷热,易患瘴毒,瘴毒为病而生瘴疾。壮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对毒有深刻的见解。毒有外感之毒与内生之毒。基于“三道两路论”对瘴疾进行辨证,分为气道瘴证、谷道瘴证、水道瘴证、龙路瘴证和火路瘴证[13]。以腹痛腹泻、不欲饮食、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为谷道瘴证;以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表现为主的为气道瘴证,以尿少浮肿或尿急尿频等症状为主的为水道瘴证;以血液循环系统病变为主的为龙路瘴证;以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为火路瘴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常以气道瘴证和谷道瘴證为主。治疗应以除瘴毒,调气机为主,可选用薏苡仁、艾叶、常山、槟榔等药物,槟榔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疗诸虐,御瘴疠”[14]。方可选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加槟榔[15]。若患者久病体虚,身体羸弱,中阳不足,则谷道不运,湿毒直犯中焦,则可在早期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肢体重着等不典型症状,以谷道瘴证和水道瘴证为主,而没有明显的气道瘴证表现。在治疗上一方面应采用芳香辟秽之品以解毒,另一方面应结合健运谷道之品以运湿[16],如过山香、马鞭草、草果、薏苡仁、铁冬青之类。疫情发生时,正巧武汉为寒湿季节,导致人体处于一个外有寒湿瘴毒,内有湿毒的环境之中。无论外湿与内湿,均以中焦脾胃为中心[17]。而“瘴生湿,湿生痰”[18],痰郁久化热。痰湿阻滞,气机闭塞,出现湿热蕴结瘴毒为病的中期,以痰多黄稠、喘息气促、腹胀便秘、口苦或口干,大便黏腻,舌苔黄浊等表现为主。治疗应清热解毒以除瘴,芳香化浊以除湿。可根据具体表现,给予宣清导浊汤[19],若腑气严重不通,则适当灵活予以承气汤类方以泄下存阴[20]。若是出现神昏惊厥、谵语、狂躁、皮肤出现花斑疹点、口唇紫暗、舌暗红、汗出肢冷等危急重症期,辨证为龙路瘴证和火路瘴证征象为主,是瘴毒侵犯巧坞(大脑),阻滞信息传导,扰乱血液循行而致。治疗以解毒救逆,开窍闭脱为主,急以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继用桃红四物汤类。

2.3 补虚 补虚是壮医调和气血的重要原则,是针对气血的虚损而立。主要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恢复期与后期,此时邪毒已去七八分,故应补虚增强人体之正气来驱赶余毒和恢复脏腑的功能。壮医在补虚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补虚原则有补气道法、补谷道法、补水道法、补龙济火法等,外治补虚法有针刺补虚、药线点灸补虚、药物内服补虚、药膳补虚、佩药挂药补虚、闻药补虚等[21]。由于壮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壮族人民对动物药有独特的经验。壮医民间历来有以形补形之说,认为补虚必配血肉有情之品,重视动物药的应用。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恢复期和后期可适当运用一些补虚类动物药,或以食用药膳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面色萎黄、肢体倦怠、乏力、舌淡白、脉细等气血不足现象,滋养脏腑虚损,祛除“余毒”,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恢复脏腑的正常机能。

3 预防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壮医可提供丰富的方法。有香薰法,以艾灸于床头四角,借药力外避瘴毒[22];有壮医佩药疗法,常用药物有桂皮、大风艾、苍术、小茴香、丁香等制药包随身佩戴[23];有烟火熏疗法,利用药物的燃烧来预防,可选用五月艾、青蒿、酸醋等药物[24];有壮医食疗法,壮医食疗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善于将药物与谷物一起加工成药膳服用[25],体质虚寒或寒冷季节可适当服用羊肉、牛肉等温补之品。

4 结语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针对性药物,壮医作为壮族地区的原创医学,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为抗击疫情做贡献。从壮医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涉及人体的“三道两路”,故仅仅从一个方面入手治疗是难以得到预期效果的。因此壮医认为在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辨病辨证相结合论治,有所侧重,以“气血均衡”为方向,以“三道两路”通畅为指标,以达到人体的“三气同步”为目的。如此,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若桴鼓。

参考文献

[1]黄汉儒.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6):3-7.

[2]林辰,黄汉儒,薛丽飞.论壮医学的基本特点及核心理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1):1205-1206.

[3]陈攀.对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的思考[J].中国民间疗法,2017(7):7-8

[4]宋宁.壮医道路理论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5):490-492.

[5]吴安华,黄勋,李春辉,等.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2):99-104.

[6]张吉仲,降拥彭措(噶布),纳顺达来,等.民族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防治措施[J].中草药,2020,51(6):1463-1475.

[7]蒋荣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解读[J].北京医学,2020,42(4):334-336.

[8]庞宇舟.壮医毒论四位一体应用理论刍议[J].广西中药,2012,35(2):46-48.

[9]李晓凤,张少强,丛紫东,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5):21-24,262.

[10]宋宁,薛丽飞,梁薇.壮医“三部”调气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12):9-10.

[11]庞宇舟,蒋祖玲,宋宁,等.基于关联规则的壮医气道病用药组方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90+1193.

[12]黄瑾明,黄贵华,苏曲之,等.壮医脐环穴及其临床应用.中国针灸,2013(6):86-89

[13]李克明,唐汉庆,赵玉峰,等.壮医对“瘴”的认知及防治浅谈.广西中医药,2017(5):38-40

[1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227.

[15]释继洪.岭南卫生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16]李克明,唐汉庆,赵玉峰,等.壮医对“瘴”的认知及防治浅谈[J].广西中医药,2017,40(5):34-36.

[17]苗青,丛晓东,王冰,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与思考[J].中医杂志,2020,61(4):286-288.

[18]明·张继科.三合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2:81.

[19]朱振刚,张玉萱,刘超武,等.试论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2020,37(4):365-367.

[20]吴欢,夏露,孙永顺,等.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运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6):12-15.

[21]宋宁,蒙洁琼,梁薇.壮医补虚治则及其特色治法探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0):2078-2079.

[22]晋·葛洪.肘后备急方[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56.

[23]尚昱志,陈秋霞,方刚,等.壮医五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医学争鸣,2020,11(2):7-9.

[24]黄汉儒. 中国壮医学[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16:71.

[25]冯秋瑜, 庞宇舟, 范丽丽, 等. 壮医药膳研究概况[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4):54-56.

(收稿日期:2020-05-02 编辑:刘斌)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宁德珠(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為壮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E-mail:2695842614@qq.com

通信作者:宋宁(1978-),男,汉族,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壮瑶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理论与临床研究。E-mail:gsxn1016@126.com

猜你喜欢

壮医
壮医外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瑶药研发中心启用
以胜任能力为导向强化壮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打造对外交流“新名片”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关于壮医基础理论课程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设想
壮医平衡气血原则临床研究进展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