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陇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探析
2020-11-06李世锋张新田豆春蕾李春艳张立强
李世锋 张新田 豆春蕾 李春艳 张立强
【摘要】近年来,陇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统揽全局,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脱贫攻坚,坚持板块式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稳中向好,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关键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情况
陇县处于关山和渭北高原西部的千山之间,山岭重叠、沟壑纵横、梁峁谷坡此起彼伏,海拔800.2 - 2466m,面积2285k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7℃,降雨量600.lmm,无霜期200天;辖10镇104个行政村,人口27.3万(农业人口23.47万);耕地3.53万hm2,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4.33万hm2,大家畜存栏27万头(只),2018年县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6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17.6 56.2: 26.2,是一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大县。
2 主要做法
2.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陇县抢抓陕西省“3+X”战略机遇,立足大产业、构建大板块,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以陕果集团有机苹果基地为引领,新栽优质苹果666.67hm2,改造成龄园1333.33hm2,新增滴灌配套666.67hm2,提升苹果产业质量效益。实施食用菌“十百千亿”工程,壮大10个基地,打造香菇特色小镇,实现产值3亿元。狠抓核桃科学管理,新栽666.67hm2,改造低产园1333.33hm2,面积达到38666.67hm2。提高烤烟单产水平和优质烟叶比例,促进烟农增收。加快中蜂、中药材产業化,打响“桃园蜜谷”、“关山药谷”品牌。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6666.67hm2,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百万元村股份合作社10个,陇县羊乳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2 培育市场经营主体
县里紧紧围绕粮、畜、果、菜四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初步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县内现有5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3个农业园区,113个产业扶贫“双百”基地;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22户,注册资金2.78亿元,吸纳社员12627户,带动农户23239户,建成国家级示范社3户,省级示范社13户,家庭农场116户,专业大户470余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3户,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4户。
2.3 深化产业扶贫
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总体要求,着力实施产业规划完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覆盖到户、产业基地培育、产业效益提升、产业组织壮大、产业技术帮扶、产业政策宣讲八大巩固提升行动,全面推行“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2019年,县里整合涉农资金6496万元,实施产业项目84个,新增设施农业大棚30000m2,县里奶山羊存栏32.2万只,带动1.2万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推动了特色产业带、重点产业板块的加速形成。
2.4 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机制
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探索“五种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一是推行产业发展带动模式。以奶山羊、苹果、核桃、食用菌、中蜂、烤烟等六大特色产业为重点,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产业+农户(贫困户)”模式,带动12647贫困户44264人发展产业增收。二是推行农业园区带动模式。以74个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行“借袋还菇”、“入股分红”、“转移就业”、“土地流转”、 “创业孵化”等模式,吸纳贫困户1630户,人均增收3250元。三是全域旅游带动模式。围绕关山旅游开发建设,引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636户股民,以产业扶持资金和扶贫债券基金人股1092万元,参与景区开发建设,户均分红800元。四是经营主体带动模式。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依托专业合作社,以集体资产、资源入股,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发展特色产业,确保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稳定增长。五是“撂荒地+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贫困户”模式,推进农村荒地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农村土地经营效益。
2.5 坚持质量兴农,标准化引领
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狠抓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对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品种进行专项整治,对种植业基地进行常态化检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监督抽查执法活动和日常例行抽检相结合,建立检测台账,发布监测信息,开发“陇州五宝”(绿水青山好羊乳、出口创汇好苹果、富硒养生好核桃、“山珍之王”好香菇、百花精华好蜂蜜)系列特色农产品,全面落实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任务,巩固提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有效提升了县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6 加快成果转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以服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中心,在加快主要粮油作物试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引进葵花、春播油菜、谷子、荞麦等新优品种,辐射带动县里“小众”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采取聘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农技人员现场培训等形式,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技术指导,实现技术培训向技术服务转变、课堂培训向实训转变、专家指导向综合服务转变,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3 存在问题
3.1 农业收入稳定性差
当前生活在县上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经营方式分散,农民收入不平衡。
3.2 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发挖掘力度不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比例不尽合理。
3.3 农业多功能挖掘不够
大多数村集体产业项目缺乏差异化竞争和深度开发,村集体实体经济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4 意见和建议
4.1 坚持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4.1.1 狠抓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集中力量扶持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为一体的优质粮油、蔬菜、果品、畜牧、加工等专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保障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
4.1.2狠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抓住省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的新机遇,以特色农业示范县创建为突破口,加快创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设施配套、技术先进的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示范点,对接经营项目,推进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
4.1.3狠抓三产融合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特色优势哝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推动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2 坚持农业“三化”协调发展
4.2.1 推动农业专业化。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加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形成资源综合开发、高效设施农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特色产业基地融合发展的良好机制,逐步形成“专而精、专而强”的发展格局。
4.2.2 促进农业规模化。发挥政策、资金、技术扶持的导向作用,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推动土地流转向农业园区、“双百”产业扶贫基地、家庭农场、大户集中,推进托管、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推动分散经营向多元化合作经营转变,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4.2.3 加速农业品牌化。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突出地域特色、品种特性,强化对外宣传,持续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技术标准体系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推介会、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特色产业宣传和特色产品产销对接,做大做强做靓“陇县五宝”,使之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4.3 推进产业化经营
4.3.1 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色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把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专业村建设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发展专业生产,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合力。
4.3.2 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提升发展动力。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市场需求引进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模式,开展技术指导,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减少生产盲目性,降低技术、市场风险。
4.3.3 深化“三变”改革,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深化以权入股方式,让农民在收取租金和参与企业分红中分享改革释放的红利,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家保,熊原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6( 33):63-64+68.
[2]孙剑玲.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种子科技,2019( 13):134+137.
[3]殷沛麗,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困境研究[J].山西农经,2020( 05):83-84.
[作者简介]李世锋(1971-),男,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