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重视经历活动过程

2020-11-06——以《绘制校园平面图》为例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创造性信息技术

——以《绘制校园平面图》为例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需要学生自主参与并合理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活动。在《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有效地改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会数学魅力,感受数学本质,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信息技术 创造性 时空界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内容中,《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一直是教师觉得比较难以有效实施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合理地进行测量、确定位置,还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能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及时发现、分享问题和成果,互相帮助并加以鼓励,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问题与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笔者提前布置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作业。在小学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小学校园时,往往语言描述比较苍白无力,如何能让自己的介绍更形象、生动?如果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亲手绘制出一张校园平面图,那该有多好。这样一个带有情怀的任务,激发起学生课前浓厚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当学生们在课前依次把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传给笔者时,笔者惊住了:为什么图片有大有小,还有位置关系不合适、比例尺应用不合理的问题呢?

二、分析与对策

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往往只关注直观感受和绘画本身,忽略了比例尺的应用,加上绘画的随意性,对物体大小的感受又比较模糊,造成了绘制的平面图与实际偏差较大。跟学生交流后笔者还得知,大多数学生都是白己独立完成,缺乏合作交流,对于校园布局整体的明确表达缺乏有效体现的技术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便高效展示与交流,并以确定比例尺为重点突破口,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进行不断地补充和调整并做出相应的修改。实践下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策划与实施

【活动一】课前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并做好相应投票和评论的设置,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认真仔细观察每一位同学绘制的平面图,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选择的作品优势在哪里。

效果分析:学生观察同学的作品,当做出选择时,都会给出自己合理的理由和意见,被选出的排名靠前的作品,都是因为作品美观、物体位置合理等。同时也提出了有关物体大小的问题,以及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会更好等的意见。这样的交流方式打破了常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家就可以为进一步实践操作和修改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省出了课上交流、分析的宝贵时间。当进入课堂时,学生的交流与操作也变得更从容和顺畅。

【活动二】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对自己绘制的平面图的修改思路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如何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修改,同时要确定解决的几个问题:

1.确定绘画图纸的大小,以教师提供的A4紙为标准。

2.确定比例尺,方向和相应的标注等。

3.利用测量工具进行有效数据的测量。

4.制订小组内的分工计划。

效果分析:如何有效地充分利用纸张的大小,确定比例尺非常重要,学生想把完整的校园平面图画在纸上,首先要知道校园整体的实际数据,这对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让学生用皮尺或步测去实际测量,无疑会耽误很多时间。我给学生提供了软件测距工具,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测量实际距离的工作,而且测距工具中校园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为学生修改自己绘制的平面图提供了信息补充和借鉴。

学生掌握了测距工具与方法,操作的积极性与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样既方便又具有挑战性,传统测量方法所需要的人,可以分配到记录数据、绘制平面图、计算图上距离、确定比例尺和监督组织等其他工作上。作为教师,则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肯定学生的大胆设计和联想,鼓励学生创作出更有特色和创造性的校园平面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效率,为各人完善自己平面图的绘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活动三】完成校园平面图的绘制和修改后,把小组完成的作品拍照推送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简单的介绍,把自己组内的合作经验和创作亮点和大家分享,同时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找到作品之间的差距,为课后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效的依据。

效果分析:利用和课前相同的投票系统,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第二次票选,这时学生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平面图的美观、数据的准确合理、效果呈现和特色介绍等都会成为学生投选的依据。

作为对学生活动成果的肯定与鼓励,笔者将学生票选出的校园平面图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全景浏览空间,让实时全景和平面图相结合,学生介绍自己校园时,更加生动、直观,也显得从容自如。

当学生见到自己的作品在网站上得到了展示,非常喜悦。作为教师,笔者也很欣慰。我们一直倡导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方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评价;学生既能在此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水平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自信。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实践与反思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注意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撑,本案例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上网浏览、在线评价,应用测距工具等软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多种便利,促成教学省时高效。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形式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应让学生放宽视野,可以是课内外相结合,这样在时间和空间上就能有更大的自由度,使学生在感受知识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习,在分享中积累经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打破时空的界限,为更好地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本案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目标的达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不仅让学生有了绘制平面图的依据和抓手,而且培养了他们爱学、乐学、探学的学习品质。

1.由听教师讲数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得在原本较难实施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从“观众”和“听众”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逐步形成以自己讨论、研究、比较、构建为主的知识框架。通过一系列活动,真切地获得可信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习的兴趣也渐渐浓厚起来,同时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里,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乐趣。

2.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从“明確研究目的——获取相关信息——信息加工——得出假设——做出验证——合理应用”的过程和方法中,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培养了他们科学、有效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形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3.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激发出创造的激情。

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空间和余地,将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化成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自我调控,从学会到会学,使自己真正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同时又能享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和快乐。教学活动中最后引出“再次交流评价”,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和提升的空间,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广阔空间里,获得的知识得以延伸,同时也碰撞出了创造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创造性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