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西安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2020-11-06赵豪迈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西安民营企业企业家

西安必须通过扶持民营企业、鼓励创业型企业、营造企业家精神等三项措施,在西安掀起吸引企业家、鼓励企业家、成就企业家的风尚和潮流,让企业家精神在西安企业中蔚然成风,推动西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的资源整合者,是“经济增长的国王”,[1]企业家应该成为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本文试从企业家角度谈谈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使西安成为

大企业和企业家发展创新的乐土

1、大力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和企业家来西安投资兴业

企业家的培育和产生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等待其自然成长无疑会错失机遇。但短期内吸引大企业和企业家,尤其是国内外优秀民营企业来西安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则是可能的,也是见效比较快的举措,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均得益于此。西安目前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是西部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西安要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机遇期,发挥“西引力”作用,努力打造西部经济“新特区”,吸引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和企业家,尤其是东南沿海优秀民营企业来西安发展,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开西安企业家精神风气。通过发布《西安企业家行动宣言》、制定《西安重点发展前沿产业指南》、举办高端企业家论坛、制定《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落地优惠政策》等举措,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和明星企业家来西安投资兴业,共享西安发展机遇,使西安成为这些大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发展创新、驰骋市场经济和投身西部大开发的投资乐土。改革开放使这些优秀民营企业兴起,向西开放的战略机遇和“新特区”政策优势将再次奠定“内陆型改革开放高地”的新优势,西安将成为这些优秀民营企业二次投资兴业的热土。

2、扶持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发展

本地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是西安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路见证和支持了西安经济的发展,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实现更大发展。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参与PPP项目,参与军民融合改革示范项目,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鼓励民营企业深层参与改革发展。通过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继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优秀民营企业参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营造新动能,发展新业态。积极推动改进金融服务,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好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既要关注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引资工作,也要关注“经济小巨人”,支持本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小型本地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支持了西安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要充分发挥各项政策资金的综合扶持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爬坡过坎”,积极推动更多优秀本地民营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的排头兵。

积极盘活创新要素市场,营造

创业型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创业型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之源,要重视培育西安本地的创业型企业。2017年一季度在西安工商部门新登记的企业数量达到了5.2万家,同比增长102%。[2]这说明西安的创新创业活力已经初步涌现,应通过盘活创新要素市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为创业型企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助推创业型企业快速成长。

1、建立完善吸引、激励和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

人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本,西安虽然科教资源丰富,但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西安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完善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来吸引、激励和培养创业型人才。2018年,西安人才引进突破60万。[3]西安不但要积极吸引本地高校毕业生落户创业,更要建立精准化引才机制,最大限度地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针对外国人才,应在解决长期居留(绿卡)、简化投资创业手续,建设国际社区等方面,解决外国人才的实际生活问题。建立西安留学归国科技人才信息库,紧密跟踪学术界、科技界等优秀突出人才,通过多种形式与他们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科技创业型人才,制定吸引高科技人才的政策,为创业型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本。

2、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西安的高等学校、军工企业、科研院所数量排全国第三,高校数量排名全国第二。[4]西安应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搭建和打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强创业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军工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与企业资金的合作,推動产学研合作;通过提供专利技术与企业产业资本结合,强力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推动区域科技资源均衡发展,提升资源弱势地区科技资源转化的边际效应。加强技术转移与科技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核心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发挥高校密集优势,实现高校和创新性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

3、加大对产业园区的财政投入,为创业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硅谷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表现在为科技人员的创业和科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目前,西安吸引、激励科技人才和遏制科技人才外流的根本在于西安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和提高。要加紧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密切大学与工业界的联系与交流,吸引投资者利用大学的资源,投资研究和开发高技术产业。政府带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大力兴建高端科学园,包括配套设施、生活设施,为投资研究开发活动提供便利。鼓励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西安发展,并从税收、外汇、租金、贷款、研发、物流等各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创造良好的科技投资配套环境。

4、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创业型企业金融服务短板

大力发展西安金融服务产业,建设若干专业金融服务功能区和示范区,为创业型企业发展解决资金瓶颈。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形成勇于承担风险的创业文化,完善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大力引进各类银行、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发展多样化的融资形式。继续完善为创业人员提供无偿资助、小额担保贷款的“绿色通道”、创业园房租补贴、重点归国留学人员企业成长支持、创业园孵化软环境建设资金支持等资金制度,创新资金支持形式,为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提供有力支持。解决中小企业受政策歧视、融资困难等问题,扎实有效开展“亲商助商”活动,帮助创业型企业顺利度过初创风险期。

5、健全完善社会服务机构,为创业型企业提供高效服务

当前,西安企业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偏少,提供的服务种类有限,尤其是类似硅谷地区人才招聘机构、猎头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跟国际大都市相比还非常欠缺,经营和管理不够规范。如全国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北京、深圳、成都、上海占据前四,北京与其他城市具有明显优势,试点企业占据34家,而西安只有两家,且只有服务型的企业。[5]西安要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中介组织是关键要素。西安市在《西安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7-2019年)》中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重点培育20家以上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全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00家以上。[6]可谓把脉精确,力度空前,但确实任重道远。西安要下大力气健全完善社会服务机构,鼓励和规范社会服务机构科学规范经营和优质高效服务,并加强对社会服务机构的统筹管理,为创业型企业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服务支撑。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冒险精神、创新精神、不满足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而陕西乃至西安的文化特色却是因循、守旧、求稳、怕变,小富即安的“小农思维”和“城墙思维”,这与企业家精神格格不入。因此,如何改变这种不利于企业家精神落地生根的文化,营造企业家发展良好氛围,是西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实现“跳出城墙看西安”,“站在秦岭之巅看西安”,推动“大西安”发展,关键就在于以“特区思维”,树立“敢为天下先”“向西开放看西安”的干事创业心态,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持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破解企业发展体制机制难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1、强化政府对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

强化政府高质量发展的意识,整备企业家发展环境,营造为企业家精神的生成与培育提供宽松氛围和文化活力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通过不断开放市场、减少政府垄断,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企业资源,共享政府公共信息,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架桥铺路。通过成立“西安民营企业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企业精神文化促进中心”等,强化民营企业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授予著名民营企业家“城市经济发展勋章”或“荣誉市民”等,为企业家精神文化营造氛围,鼓励推动西安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企业家干事创业、企业家精神落地生根的重要外部条件,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尽快出台建设创新型西安的政策框架,鼓励优秀民营企业参与创新性西安建设,为西安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2、优化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与产业发展环境

要支持政府公共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在土地供应、廉租房保障、教育医疗、疾病养老统筹等方面优先支持民营企业,强化民营企业保障机制。在投融资方面,政府应推动多元化投资、倾斜性金融信贷政策等,逐步形成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融资渠道社会化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在产业扶持方面,通过财政优惠、税金减免、税利返还、差别税率等,达到“放水养鱼”的目的。改革分配制度,鼓励新型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等分配形式,使人才能得到市场化、制度化的激励。试点探索公务员和国家公职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合法合规投资体制和机制,通过建立持股平台、防火墙和回避制度等,加强监管,引导规范其投资行为,规避权力寻租,防止职务腐败,鼓励投资兴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创新动力。

3、加大民营企业扶持保护力度,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优选对于西安产业未来发展潜力有战略性和基础性意义的优秀民营企业进行扶持,重点支持行业中的“瞪羚企业”,使其具有带动与示范作用,快速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加大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产业深化发展。积极搭建渠道,设立民营经济工业园区,推动民营企业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重点支持具备规模经济与品牌的优秀民营企业适时推进产业国际化进程,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西安成为向西开放的核心区。

综上所述,只有西安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创业型企业不断涌现,企业家精神蔚然成风,“赳赳老秦”成为“改革先锋”,西安企业家能够在全球市场纵横捭阖,明星企业和杰出企业家群体云集,西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有了坚实保障,“追赶超越”,GDP过万亿目标就会实现,西安作为大西北的龙头就会昂起来,振兴大西安的宏伟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维迎,盛斌.经济增长的国王——论企业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版.

[2]“大西安”数据:新登记企业5.2万家 同比增长102%,http://sn.ifeng.com/a/20170606/5725889_0.shtml.

[3]2018“环球趋势”年度评选出炉 西安市荣获2018年度“发展成就奖”,http://www.sohu.com/a/285437352_162522.

[4]不仅仅是网红城市,这“几点”才能看出西安的真正实力,http://www.sohu.com/a/244394221_100097814.

[5]2016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状况,http://www.jobipr.com/s/a1.htm.

[6]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http://www.xa.gov.cn/ptl/def/def/index_1121_6774_ci_trid_2628557.html.

作者簡介

赵豪迈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西安民营企业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西安国际幸福城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