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源生态保护的社会力量

2020-11-06呼东方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江公园生态

呼东方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坚持开放建园理念,吸引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志愿者、科研机构等积极投身到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中来,逐渐形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同盟军”。经过五年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遵循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原则,初步建立起众多企业与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国际、国内及科研院校合作的新机制。

8月3日到7日,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与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阿拉善SEE基金会、中国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悦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海三江源生态体验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饮水思源·探秘三江源”活动启動仪式在西宁举行。

这次活动分为“长江溯源”“黄河寻源”“澜沧江探源”三条线路,以及公益晚会等,以“同饮一江水,致敬抗‘疫人”为主题,通过组织抗疫英雄、企业家、艺术家、专家学者、公益人士踏勘三江流域,观测野生动植物,体验人文地理,感受民俗文化,从直观到感官、从外到内、从过去到现在,全面触碰三江源。通过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纯正的三江源生态文化,感受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保护三江源,动员全社会共同保护中国生态安全大屏障,持续有效地为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尽一份力。

其实,今年的这次活动是在2019年“饮水思源·探秘三江源”公益活动成功举办后的再一次拓展。这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开放办园理念,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

三江源的基金会

今年3月13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赫万成参与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交流座谈会。赫万成对基金会近年来的工作予以了高度肯定,他说,基金会在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2019年,无论是资金募集还是项目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斐然成绩。尤其是三江源生态专业班的开设,对农牧民群众素质提升、农牧民家庭脱贫增收等方面意义重大。这些举措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的总体规划是相适应、相符合的,充分体现了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基金会重要的社会公益平台作用。

西宁市城西区文景街32号,从国投广场5楼一走出电梯口,一个绿色圆形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标志牌扑面而来。办公区域8块工作展示牌简明扼要地将基金会发展历程与近几年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

据基金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成立于2012年10月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是为了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修复,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三江源保护公益事业,为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提供支持而成立的。其宗旨就是凝聚社会力量,支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果洛洲杂多县黄河源头核心保护区鄂陵湖湖畔的擦泽村,工人们正在忙着给一排新修建的木屋子安装门窗。这个村子经批准将成为黄河源区生态体验点,也是基金会项目管理部牵头的三江源生态体验活动之一。之所以选择这个村子,是因为擦泽村背靠黄河源头第一山日尕则顶峰,“黄河源头”牛头纪念碑就在此处,村子旁边鄂陵湖湖滩相传是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的柏海滩,当年修建的迎亲滩遗址依然留存。

这个体验点完全符合三江源国家公园尝试将以“三江之源”自然生态体验为主体,结合生态人文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体验,开展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户外探险体验、自然环境观光体验、野生动植物资源观测识别体验、民族宗教文化体验、科学考察以及相关衍生体验等项目的要求。

与此同时,基金会还在擦泽村开展了生态保护建设村项目,这个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人居环境美化、志愿者协会(村级社区生态共管组织)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图书室、宣传牌建设、生态节能燃料等五个方面。基金会将会为这个村子投放环保焚烧炉1台,吸粪车1辆,环保垃圾桶24个,投影仪1个,配套音响2个,书架3个,图书300册。

据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基金会的基本工作范畴大都包含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开放办园的工作范围之内。而基金会从2018年4月归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后,整体工作有了方向性的调整。一方面搭建社会融资平台,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平台,让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同时广泛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到2019年年底,已募集近3000万元资金,其中饮水思源活动公益晚会募集资金925万元。

另一方面,调动企业参与,牵手多方力量呵护美丽江源,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共享机制。2018年,恒源祥集团举行了“益起遇见可可西里”公益活动捐赠仪式,为可可西里管理工作人员捐赠了量身定制的具有科技智能御寒的装备和生活用品。与此同时,还分批在上海为可可西里保护站工作人员提供健康体检服务。

2018年7月,广汽传祺公司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捐赠了20台GS8巡查巡护专用车,用于国家公园工作人员日常巡查巡护工作。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鉴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特殊的环境,专门开发了针对性很强的生态类保险项目。另外在生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园区责任、财产损失等方面也与国家公园展开了全方位合作。2018年10月,捐赠生态管护员保险保费163.20万元,为1.7万多名生态管护员提供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总额达55亿元。2019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定向捐助资金1900多万元,创下了基金会年度募资新纪录。

项目带动结硕果

2019年9月18日,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组织开展的“关爱三江源妇女健康义诊——曲麻莱行”活动启动仪式在玉树州曲麻莱县举行。中国妇女儿童保健协会,中国投资协会健康产业公益扶贫促进中心大力支持这次活动,并为“关爱三江源妇女健康行动”捐赠总价值30万元的仪器设备。青海大美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及青海健康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这次义诊筛查活动捐赠价值10万元的仪器设备及药剂药械。

这是基金会所做的民生改善项目之一。

基金会工作人员将近几年的工作总结为“442211”,即:四大项目、四大公益活动、两个基地建设、两个宣传平台建设,以及一个生态班和一个生态体验公司。

据基金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四个品牌项目中最主要的是生态小区建设项目。基金会编制完成了针对国家公园范围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小区项目建议书》,项目主要针对当前三江源地区村镇牧民聚集地周边一些小范围、小区域、小面积的生态疮疤和小生态瘢痕进行修复和治理。目前,该项目正在多方筹集资金,按照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步实施。2019年已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合作共同实施了局部地区的草原治理小区建设,同时经积极沟通协商,初步与中国绿化基金会达成项目合作意向。

其次是生态村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目前共完成投资277万元。其为中达日县窝赛乡康巴、直却、依隆三个村投资120万元,称多县珍秦镇十一村投资87万元,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投资7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六个方面:村域内垃圾收集、分类、清运、储存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焚烧炉配置;非集中定居点环保卫生厕所建设;生态文明主题图书馆建设;节能设备配备;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培训;成立村级生态环保协会或志愿者。在项目执行中,基金会多次对项目进行了实地勘察调研,并与当地主管领导和村两委进行了对接,根据项目实施地的实际需求规划布局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加大督导力度力求项目显成效。

关爱三江源妇女健康行动也是一个重要项目。基金会投资50多万元实施了曲麻莱县“关爱三江源地区妇女健康行动”,为三江源地区妇女送醫送药送设备,组织医疗专家团队深入全县5乡1镇开展了为期十五天的健康宣教和妇科病筛查工作。活动宣教受众2000多人次,筛查患者394人,并为每位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将所有检查结果反馈当地卫生部门,为危重病人在省第四人民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通过项目实施,宣传和普及了健康理念,提升了牧区妇女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在传统文化保护项目上,基金会通过梳理和调研,在青海省文旅厅、社会协会与民间团体、考古专家的指导建议下确立项目方向,重点编制完成了《三江源地区岩画资源普查项目建议书》。同时,积极寻求项目合作,募集项目资金。向青海省文旅厅和青海省考古研究所上报了《关于支持开展三江源地区岩画资源普查的申请》,与青海省考古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根据资金募集情况逐步推进。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成效斐然。2019年,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成功举办。整场论坛讲座专业性强、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内容详实,学术氛围浓厚。通过论坛,增强了人们对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中华水塔重要生态地位的认识,提高了对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意识,坚定了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国家公园的即将成立,也让三江源区的生态体验活动蓄势待发。以生态示范、自然体验和科学研究为目的,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教育和自然体验试点方案,基金会编制规划了《三江源自然生态体验项目特许经营方案》,这是为向社会各界提供生态环境教育和自然体验途径,提供原住文化体验的机会,展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成效,开展生态保护建设实践,推广生态保护经验,为全社会深入了解三江源的原生景观、原住文化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搭建平台。目前生态体验项目已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试点范围,正在探索实施。

为了夯实生态科研基础,基金会建立了两个科研基地。2019年10月23日,由基金会与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在贵南县过马营镇直亥村圆满落成。基地将依托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的学科优势,合作开展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研究、自然生物资源与生态探险体验融合发展探索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研究支持。

同时,基金会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在班玛县玛可河流域建立了野生动物监测基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一期共布设60台红外相机,在近4800个相机工作日中共拍摄到18种兽类和9种鸟类,并首次记录到黄喉貂影像。此外,还记录到马麝、中华斑羚、水鹿等其他珍稀物种,为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采集到了大量的影像资料。目前正在开展二期监测,布设红外相机200台,今年3月进行了第二次数据采集。

基金会还创办了《三江源生态》杂志和基金会网站。《三江源生态》已出刊6期,分别送至省、州、县相关单位、大专院校等,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基金会网站改版扩容后,网站更加符合新的宣传和资金募集要求,打通了网站与金融机构的渠道,实现了线上捐资募集。通过改版升级,实现了PC端门户网站、手机端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号多端点融合,访问量达50万人次。

为提高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综合素质,培养生态专业人才,基金会与西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设了“三江源生态专业班”学历教育,学制三年。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畜牧业、旅游文化、互联网、电商等三江源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资助对象主要为三江源地区贫困家庭子女,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储备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将资助生态班学生在校期间的伙食补助及各项杂费,每届资助总额在50万元左右。2019首届生态班共资助学生42名。

为进一步拓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业务范围,不断发展和壮大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经济实体,探索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多种途径,基金会联合创办了“三江源生态体验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拓展基金会自身造血功能,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当地群众参与生态资源经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通过组织访客开展生态体验、科学研究、探险探秘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当地农牧民、合作社参与生态向导和提供相关体验服务,辐射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收益将全部用于生态公益项目建设。

民间合作力量大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澜沧江源头昂赛保护区里,一些黄色的木屋非常醒目。据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木屋是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自然”)的工作站,这个工作站主要是用来做雪豹的研究与保护。

资料显示,从2018年开始,山水自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了国家公园试点、草原可持续管理、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雪豹研究与保护四个项目。该组织还与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长江源园区管委会联合制作了《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培训手册》,并在杂多县、治多县先后开展三次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培训,培训了3500名牧民管护员。

山水自然在杂多县昂赛乡成立了自然体验试点,对选拔出的自然体验接待家庭开展了8次集中向导培训以及数十次入户培训。完成了《昂赛乡年都村生态旅游扶贫合作社管理章程草案》《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管护站自然体验管理办法草案》《自然体验者守则》等管理制度,设计中英法三语种《自然观察手册》、中藏双语《接待家庭手册》以及自然体验接待家庭资料,并建立了昂赛自然体验项目宣传和预约网站“大猫谷”。

据山水自然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昂赛乡22户自然体验接待家庭共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1个体验团队,为社区带来43.2万元的收益。其中45%属于接待家庭,45%属于社区,10%用于自然保护。昂赛合作社于2019年3月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特许经营权评审,获得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内的第一个特许经营权,为我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8年,山水自然在稱多县3个相邻的放牧单元内设立了33个草地样方开展生态监测,累计收集1177条畜产品产量记录。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该组织设立了玉树州牧民学校,对合作社成员及其领导人员开展培训,鼓励可持续性放牧、发展替代生计。全年共完成3次培训和1次跨省游学,培训了7个合作社、16名学员。对称多县、治多县的45位老牧人进行访谈。共积累84条关于草场和放牧的口述信息,丰富了对于草场生态系统传统视角的理解,为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的对话、决策体系的优化奠定基础。为了解气候变化(如增温、增湿及极端天气)对于牧民生活的影响并采取适应性措施,他们还于2016-2018年在杂多县、称多县、囊谦县、丁青县和久治县开展89次入户访谈。相关结果在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的两场边会进行了分享与传播。

2018年,山水自然还在青海省玉树市全面启动了欧亚水獭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布设红外相机21台,共计1280个红外相机工作日,建立水獭栖息地恢复试点4处。在玉树市称多县嘉塘草原核心区域累计进行了28次黑颈鹤调查,并对嘉塘草原社区监测员进行了监测培训。

今年8月,三位来自青海的牧民摄影师在上海举办了摄影展,他们拍摄的雪豹、岩羊、赤狐、旱獭等三江源野生动物和这些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在国内外引发高度关注。这三位摄影师中的次丁就曾是山水自然在当地招募的野生动物监测员之一。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救助了一头小雪豹,从而让他和朋友走上了拍摄这些身边野生动物的摄影之路。

山水自然还举办了20次红外相机和奥维地图操作培训活动,超过1500人次当地牧民参加培训。完成区域生物多样性报告3篇,即《称多县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昂赛乡红外相机群覆盖及物种多样性快速调查报告》和《东仲林场核心区红外相机全覆盖及物种多样性快速调查报告》。

据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体制试点以来,尝试采取让多家公益组织从多个领域参与生态保护与科学研究,其中山水自然项目最具代表性。

阿拉善SEE基金会三江源保护项目中心(以下简称“SEE项目”)于2012年成立,旨在守护7亿中国人的水源地,主要是通过寻找、孵化、培训和资助基层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开展以社区为主体的濒危物种监测与保护、垃圾清理、自然影像拍摄等活动,应对濒危物种盗猎、水源垃圾污染等问题,从而形成以农牧民为主体的保护示范模式。目前,SEE项目已资助1500余万元,带动三江源当地100余家基层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开展水源保护、垃圾清理、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等环保活动,有效守护三江源保护区中的60000平方公里。

SEE项目还支持三江源本地的环保组织开展水源地保护和以雪豹为主的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活动,并为其提供小额资助、项目执行培训、财务管理培训等支持。下一步,SEE项目将继续联合更多环保公益组织,推广复制有效的本土化保护模式,探索多元的生计发展方式,推动公众关注,并与政府形成合力,从而实现三江源地区的长久保护。

与此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创新项目还获得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项目于2019年5月启动。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设立4个示范村,开展包括保护地管理人员培训、人兽冲突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援助、为示范村生态旅游和特许经营提供技术扶持,为开展公众参与和环境提供技术扶持等内容。

GEF与广汽传祺大力合作,共同发布了《“诞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创行”项目阶段性成果手册。还开展了“湿地使者行”“保源有我”等志愿者环保公益活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出版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环境解说手册(2019版)》。

另外,三江源国家公园还与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三江源思源1号慈善信托计划”,首期募集资金50万元,在果洛州3个村实施了“三江源生态环保示范村”试点项目。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在澜沧江园区尖作村开展参与式保护试点,以水源地、水文化保护为主体,引导牧民群众、修行人员和外来游客不使用塑料制品,“打包”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努力将尖作村打造成青藏高原第一个“零废弃”村落。2019年,该协会还在措池村和当曲村启动了“绿色社区综合保护发展与共管模式项目”。

北京巧女基金会赴园区实地调研考察后与园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组织编制《国家公园擦泽示范村村落建设概念性规划》。

青海省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与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探路者公司、恒源祥集团等多家公司捐赠了野外巡护车辆、巡护设备、保护站光伏电站、卫星通信装备等,解决了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野外巡护不足、卓乃湖保护站无电源和网络通信等问题。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提供的资料显示,还有一些公益组织,比如原上草、雪境等非政府环保组织,都积极参与到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工作中,共同推动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工作。

科技支撑显威力

生态保护离不开科技支撑。秉持科技建园的理念,三江源国家公园从体制试点开始,就鼓励全国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入三江源开展资源调查和科学考察活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充分应用最新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全域生态监测。

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强化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和技术水平。对国家公园内各级干部、生态管理员、技术人员开展了全员培训。青海大学与诸多单位联合开展了黄河源区科学考察活动,完成了《三江源黄河源区科学考察报告》。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还开设了国家公园方向相关课程。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体制试点以来,管理局依据法律和国家公园管理要求,同意了申请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科研团队近百批次。科研团队在园区内主要开展了地质调查、地质标本采集、冻土监测、水文观测、水质采样、生物多样性调查、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监测、生态环境地面监测、草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矿区生态恢复、人类对高寒缺氧环境适应研究、生态移民调研、无人机航拍等活动。这些科研活动为摸清园区自然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现状、人类生产活动和其它状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也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三江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扶持,为加速三江源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智力扶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科研项目主要有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规范化保护与建设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黄河源区湖泊调查工作初步报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与模式》(进展报告)、《三江源国家公园星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及数据平台建设和开发应用》(进展报告)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三江源国家公园考察报告》等。

在此基础上,三江源国家公园还组织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现状、变化及管理》《草地建设成就及建设》《2018-2019年冬春雪灾对三江源区草地畜牧业影响的遥感监测评估及加强雪灾应对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等研究报告。

依托中国科学院的技术力量,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已初步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在玛多县、曲麻莱县建成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野外长期试验样地。完成了可可西里海拔4600米系留气球试飞试验,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精准测量。完成了《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发展规划》,承担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及模式”等重大项目。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为了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也是值得借鉴的。在开放办园这一理念指导下,三江源国家公园面向世界开放建园,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和推介。国家公园成立以来,派出管理人员对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韩国国立生态园等10个全世界最具名气的国家公园参观考察,引进了最前沿的国际生态保护理念和管理技能。三江源国家公园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厄瓜多尔国家公园、智利国家公园正式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

2019年,又选派各层级管理人员6批36人,到美国、俄罗斯、尼泊尔、丹麦、智利、厄瓜多尔等国参加国家公园管理与建设培训,并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同时,管理局还邀请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瑞士、韩国、南非等15个国家近百名大使、议员、专家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实地考查,并就生态保护、公园发展理念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征求意见和建议。

三江源国家公园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立了澜湄合作机制,將国家公园体制机制与未来发展融入国家战略。

正是开放办园的理念,让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了全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样本,同时也为提高三江源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探索“以园哺园”和“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公园群”等创新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部分图片由青海省三江源保护基金会提供,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三江公园生态
在公园里玩
开车去公园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见如故
盱眙生态藕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