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世界最高国家公园

2020-11-06杜尚儒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澜沧江三江园区

杜尚儒

即将挂牌成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世界级名片。据国际第三方独立评估报告显示: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是中国2030年全面实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试点期间探索制定的政策和实践将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希望这些理念和政策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成功后,在中国的其他国家公园加以推广。评估小组专家认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独具特色,具有全球重要意义,值得中国人民引以为豪,应将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将这些资源永续保护,世代传承。

8月初,我们一行三人走进青海,开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专题调研采访工作。

8月4日下午,记者如约来到位于西宁市北川河东路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办理进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访的相关手续。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园在即,办公楼内能感受到一种紧张、高效、有序的忙碌气氛。管理局宣教处的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媒体的采访函。开园前工作千头万绪,他们人手不够,有些应接不暇。同时,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这位负责人不建议我们到三江源地区实地采访:一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暂时不接待游客,二是三江源地区气候复杂多变,海拔较高,环境险恶,加之路途遥远,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好在我们早有预约,而且做了充分准备,所以經过严格的审查、核实和报备,我们终于获准行程。

依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划分为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涉及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杂多、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4个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个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三个园区分设长江源园区管委会治多管理处和曲麻莱管理处、黄河源园区管委会、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等下属机构。我们此行调研采访的园区涉及三个县,即玛多、杂多和曲麻莱。

玛多:寻根母亲河

8月5日早上,我们开始联系租车。西宁的租车市场很成熟,租车业务最好的季节就是每年6月至8月,冬季很少有长途业务。当地朋友建议我们租一辆性能较好的越野车,经过比较和权衡,一辆九成新的紧凑型SUV成为我们的座驾。

上午十点多,我们离开西宁,第一个目标是玛多县。线路是沿青藏高速(109国道)西行,进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后转入214国道即共(和)玉(树)高速,朝玉树藏族自治州方向继续前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提醒我们,西宁至玉树800多公里,多次经过冻土地带,全程限速每小时80公里,正常情况一天赶不到玉树,一般会选择在玛多县城或称多县清水河镇住宿吃饭,沿途再没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其他县城或镇点距离高速都很远。

正如工作人员提醒的那样,沿途风光很美,但车速不能过快。下午六点左右,我们赶到玛多县城玛查里镇。手机显示,这里的海拔为4225米,为青海省乃至全国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

玛多,藏语为“黄河的源头”。依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完整的黄河流域范围,包括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两个保护分区,和保护区外部分区域,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涉及玛多县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里镇,19个行政村。公园重点保护黄河源区冰川雪山、高海拔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强化高原兽类、珍稀鸟类和特有鱼类种质资源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规定,园区可以开展黄河探源和自然生态体验,展现高原千湖原始壮阔景观。

我们第一站调研采访的地方,位于扎陵湖-鄂陵湖保护区内。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已经接到管理局的批文。如果没有批文,我们是进不了保护区的。第二天,即8月6日,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孔祥贵作为向导,陪同我们前往扎陵湖-鄂陵湖保护区。

扎陵湖-鄂陵湖保护区的入口距离县城十几公里,入口处设有关卡,没有通行证的车辆禁止进入保护区。孔祥贵帮我们提前办理了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大队开具的车辆通行证,他说没有通行证,他也无法带我们进入保护区。据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四严”,即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看来所言不虚。

县城到保护区入口的公路正在施工。孔祥贵介绍说,柏油路只修到保护区的入口处,进入保护区的道路不允许做硬化处理,仍保持砂石路面。根据规划要求,园区内应遵循生态保护内在规律,尊重三江源生态系统特点。

进入保护区后,左手方向能看到一条大坝和一个人工湖。孔祥贵告诉我们,那是水电站,近旁是扎陵湖乡政府所在地。

玛多县黄河源水电站1998年破土动工,建成后曾作为黄河源第一座水电站和世界海拔最高的水电站载入水电建设史,玛多县也因此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据了解,黄河源水电站投资总额近8000万元,海拔3980米,并以25亿立方米的库容在黄河源头造就了一个人工景观。

扎陵湖和鄂陵湖被称作“黄河源头姊妹湖”,距离黄河源头约190公里。扎陵湖在西,鄂陵湖在东,两湖相距30多公里。其中鄂陵湖距县城最近,仅40余公里。据孔祥贵介绍,鄂陵湖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扎陵湖面积为600余平方公里。两湖形态各异,水色不同,鄂陵湖藏语称之为“白色的湖”,扎陵湖藏语称作“蓝色的湖”。据最新探测结果,鄂陵湖最深处超过了40米。两个湖均为淡水湖,水质很好,可以饮用。

鄂陵湖畔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则山顶峰为鄂陵湖最佳观景点,登临山顶,碧水蓝天白云以及山脚下的寺庙和擦泽村尽收眼底。著名的“牛头纪念碑”就矗立在这个山顶,纪念碑的造型如牦牛的双角。纪念碑上有已故十世班禅大师和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分别题写的“黄河源头”的字样。

我们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按计划当天要赶到玉树。孔祥贵不建议我们去扎陵湖,如果再去扎陵湖,当天就要住在玛多。我们在擦泽村采访结束后,于下午三点多返回玛多县城,当晚七点前到达玉树市。

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澜沧江源头杂多县。

杂多:探访昂赛大峡谷

杂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玉树州西南,距州府所在地结古镇223公里,距省会西宁1084公里。全县共有8个乡镇31个村110个牧业社,总人口70660人,是一个纯牧业县。

8月7日,我们早上六点钟从玉树出发,上午九点半赶到杂多县。不巧的是,此前与我们保持联系的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临时被县上抽调;更不好的消息是,当地前一天突降暴雨,昂赛乡的部分道路被冲毁,我们可能无法按计划到昂赛乡去采访。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临时决定,派藏族青年结公做向导兼司机,带我们到昂赛。我们的想法也是试试运气,走到哪儿算哪儿,实在过不去就掉头,再做别的打算。

杂多是藏语“扎曲河上游”之意,而扎曲河在当地指的就是澜沧江上游。澜沧江源园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一园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澜沧江源园区联通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昂赛两个保护分区。园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旗舰物种雪豹、金钱豹的密集分布区。澜沧江园区也是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是三江源水系众多支流的发源地。境内的当曲水系水量占长江总水量的19%,扎曲水系水量占澜沧江总水量的15%。

作为闻名世界的两大水系的源头和摇篮,澜沧江园区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和生态价值。我们此行关于园区特许经营调研的重点就是在昂赛乡。

昂赛乡在杂多县境东南部,地处澜沧江(扎曲河)畔,距县城32公里。这里的地貌和我们一路上看到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其他地区的景象不同,多为陡峭的山地与河谷。由于相对海拔较低(平均4000米以下),境内植被茂盛。据资料介绍,三江源园区的乔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杂多县,杂多县又以昂赛乡的河谷地带分布最广。昂赛原始森林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灌丛类型的核心区之一,并且拥有最大面积的圆柏属原始森林。在昂赛乡的澜沧江峡谷,一路上都能看到大片大片以云杉和圆柏为主的天然林,不断划过车窗的千年古柏与急流峡谷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藏族小伙结公车技非常好,路也很熟,他带领我们有惊无险地通过多处正在抢修的水毁路段,一直到达昂赛乡年都村的一处夏季牧场。

49岁的藏族男子瓦须肖加是这片牧场的主人。两年前,他购置了几顶帐篷,在自家的牧场办起了村里第一个牧家乐。据瓦须肖加介绍,每到夏天,总会有一些城里人甚至外省的客人到这里来度假参观,还有来拍婚纱照的年轻人。瓦须肖加说,他们这里很神奇,有一个山头看起来像坐着的唐僧,有一块岩石像站着的观音,他家牧场后面的山上有天然形成的石锅石灶,就像有仙人在这里居家过日子,各种形象惟妙惟肖,非常生动。

瓦须肖加所说的其实就是地质学上的丹霞地貌。在昂赛乡境内,已发现近3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质景观,地质学家称其为“青藏高原最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因此,也有人将这一区域称为青藏高原的“红石公园”。我们注意到,正常的自然光线下,这里裸露的山石岩体的“丹色”不足,因此有专家认为,从颜色及岩性成因看,更应该称之为砂砾峰林,岩石经长期风化剥蚀和雨水侵蚀等原因,形成了陡峭高耸的石峰、石柱、石墙、石林等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而在当地,这些神秘的丹霞地貌大多与各种神奇美妙的传说故事联系在一起。

瓦须肖加告诉我们,远远就能看见的玛日尕扎赛山(海拔5384米),是当地较高的一座山,也是藏区人心目中12座著名的山峰之一。

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大队的检查站就在瓦须肖加的牧场附近,值勤的大队长马玉章查看了我们的批文后,很乐意接替结公充当我们的向导和司机,沿着澜沧江继续向下游前进。

前方的道路更加惊险,极其简易的乡间公路在山间盘旋,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激流勇进的澜沧江,不时有季节性河流和山泉溪水从车轮下流过。大约行驶了十几公里后,来到一处稍平坦的地方,路边有几顶漂亮的帐篷和新建的小木屋。马玉章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说那些小木屋是管委会准备提供给当地贫困户牧民的,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走出贫困。

澜沧江在这里转了个接近90度的弯,峡谷陡然宽阔,水流相对缓慢。马玉章介绍说,澜沧江在昂赛峡谷段水量大,流速快,两岸风景优美独特,非常适合开展漂流探险活动,下面的河湾是一处理想的码头位置。已有相关机构向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邀请美国的漂流爱好者及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澜沧江漂流活动。不过,这属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特许经营项目,目前正处于论证和审批阶段,若最终获得批准,昂赛峡谷的澜沧江漂流有可能会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漂流项目。

资料显示,澜沧江源园区以江源高原峡谷为主,高寒森林、灌丛、草原、草甸镶嵌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旗舰物种雪豹、金钱豹的密集分布区。园区有野生脊椎动物78种、鸟类22种、兽类40种、鱼类10种、两栖爬行类6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中藏药材资源相对丰富。昂赛乡植被丰富,特殊的生态和地理环境,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杂多县境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在昂赛几乎都能看到,有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雪豹、盘羊、巖羊、马麝、棕熊、猞猁等,珍稀鸟类主要有黑颈鹤、金雕、雪鸡等。马玉章介绍说,近年来,昂赛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现在见到雪豹、狼等夜间出没动物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目前观测雪豹的最佳地点就在昂赛,他本人曾在保护区内发现并救助过一只受伤的雪豹。

马玉章还说,有专家到昂赛考察后给他们建议,这条路最好不要修,尽量保持现状,这样才惊险刺激,玩穿越探险和极限挑战的人就喜欢这种接近原生态的砂石路面。

根据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涉及杂多县莫云、查旦、扎青、阿多、昂赛5个乡,19个行政村。该园区将重点保护澜沧江源园区冰川雪山、冰蚀地貌、高山峡谷林灌木,加强对旗舰种雪豹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并努力打造澜沧江森林峡谷揽胜走廊,塑造国际河流源区探秘胜地。

曲麻莱:长江黄河第一县

结束杂多县的采访后,我们于8月8日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曲麻莱县。

当地人说,通往曲麻莱县有一条省道,从杂多县到治多县再到曲麻莱县,可以不经过玉树市结古镇,距离会近很多,但路况肯定不如国道214,不过比我们刚刚走过的昂赛的乡道要好得多。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还是决定沿国道214原路返回至玉树市,在玉树市结古镇吃了午饭后,远远地望着地震后重建的结古寺,匆匆忙忙拍了几张照片,继续赶路。

离开结古镇,沿省道308一路北上,途经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万里长江第一湾”治多县叶青村,翻越海拔4815米哈秀山垭口,于下午五点多过了通天河大桥,六点前顺利到达曲麻莱县。

曲麻莱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概括为“两座大山”(昆仑山主峰玉珠峰,藏区九大神山之一嘎朵觉吾),“两江源头”(黄河正源、长江北源楚玛尔河),“一台一路,一王国一宝地”(格萨尔王登基台、唐蕃古道,野生动物王国、矿产资源宝地),“一处遗产、一个公园”(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些资源基本上构成了曲麻莱县的生态文化资源框架。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两县,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楚玛尔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及邻近乌兰乌拉湖流域和通天河源头三角地等非保护区范围,涉及治多县索加乡、扎河乡和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叶格乡,共15个行政村。园区将重点保护长江源区冰川雪山、高海拔江河湿地、草原草甸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羊、雪豹、藏野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并打造“野生动物天堂”展示平台,搭建长江源科考探险廊道。

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即长江的正源,在曲麻莱县与其它支流汇合后称作通天河。长江除了正源外,还有北源和南源。长江的北源为楚玛尔河,又称那木齐图乌兰木伦,蒙古语意为红叶江。藏语称之为曲麻莱河,曲麻莱县即由此得名。

曲麻莱县城所在地为约改镇,也称约改滩镇,藏语意思很文雅,为“文字潮”,也被译做“晒经地”“诵经地”。传说唐僧赴西天取经时曾在这里停留休息翻译经文,从而得名。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似有字迹,相传就是当年唐僧晒经处。这块石头如今已成为曲麻莱县一景,称作晒经台。约改镇海拔4175米,也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距离省会西宁874公里,距离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的结古镇248公里。交通方面,除了有公路与周边的国道109和214线相连,青藏铁路也从曲麻莱县经过,青藏铁路上的不冻泉和五道梁两个站都在曲麻莱县境内。

约改镇为万里长江第一座县城,但这座县城却是只有短短四十年历史的新县城。曲麻莱县的老县城位于通天河上游,距新县城约70余公里,即1952年10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成立时的县府所在地色吾沟。据说,当年选择这里做县城,是因为色吾沟地处河谷,水草丰美,但仅仅过了二十八年,到了1980年10月,县城就被迫迁到了现在的约改镇。有资料介绍,曲麻莱县县城搬迁的原因是环境恶化,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为解决老县城饮水问题而不得不搬迁。

在人们印象中,三江源地区是河流纵横、水源充沛的“中华水塔”所在地,曲麻莱县又是长江源头的富水区,怎么会缺水呢?但县城的搬迁是不争的事实,昔日的老县城已经彻底遗弃,成为一座废城。不少旅友到曲麻莱县后都喜欢到人去城空的色吾沟看一看,有网友描述,那是一座整建制被废弃的县城,街道、机关、商店、学校、居民区,清晰的标语和高大的烈士陵园纪念塔,等等,都完整地保存着,仿佛昨天还有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如果真是因为生态的原因而导致曲麻莱县城搬迁,这座仅存在了二十八年的“老县城”无异于青藏高原上一座特殊的生态纪念碑,时时提醒人们尊重自然,爱护三江源区脆弱而又无比珍贵的生态环境。

由于沱沱河、通天河、楚玛尔河等都流经曲麻莱县,因此人们习惯于称曲麻莱县为万里长江第一县。其实,曲麻莱县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的发源地。黄河的正源发源于曲麻莱县麻多乡西南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约古宗列山北麓的一条泉水,向东南方向流经星宿海后始称黄河,藏语称作“玛曲”,意为孔雀河。黄河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内全长约150公里,其中在曲麻莱县境内总长达112.7公里。据说,在约古宗列有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江泽民题写的“黄河源”石碑。由于路况及时间原因,我们未能到达200多公里外的“黄河源头第一乡”麻多乡一睹约古宗列“黄河源”石碑的风采,但屹立在曲麻莱县新县城的高大的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的“黄河源头第一县”纪念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曲麻莱县,不能不去参观格萨尔王登基台,传说这是藏族史诗中的英雄格萨尔王赛马称王加冕的遗址。曲麻莱县的勒巴沟岩画也值得一看。有专家认为,精美的勒巴沟岩画有明显的唐代佛教造型艺术风格,从岩画体态丰满的仕女图和古藏文推测,勒巴沟岩画的创作年代至少要追溯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勒巴沟沟口的文成公主庙,也是当地的著名景点,这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留下的人文景观之一。在三江源地区很多地方都有文成公主进藏的传说和历史遗迹,考证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所走的线路,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题目。

我們在曲麻莱县的采访也很顺利。按照计划,我们要到90公里外的麻秀村采访,长江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的宾馆恰好就是麻秀村人开的,这让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第二天,即8月9日早上,我们此行三江源调研基本完成。当天即告别通天河和楚玛尔河(曲麻莱河),踏上归程。

返程的路线有必要提一下,走省道313,即清(清水河镇)曲(曲麻莱)公路,四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称多县清水河镇,再从清水河镇上国道214。若走省道308返回玉树市,要绕不少路。来的时候在地图上早就注意到这条路,但不知路况如何。经当地人介绍,这条路可以通行,我们最后决定走这条路,果然不错,一路畅通,除了中间一小段砂石路面,其余都是沥青路面。若从西宁方向前往曲麻莱县,建议从清水河镇下214国道,改走清曲公路,而不必绕行玉树市。

再次翻越巴颜喀拉山垭口,当晚重返玛多县。8月10日早上离开玛多,翻过龙甲山垭口(4812米)与長石山垭口(4542米),德令哈、茶卡盐湖、青海湖,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先后在我们眼前闪现。过了苦海,扑入眼帘的是湟源县迷人的油菜花……下午三点多顺利返回西宁。至此,历时六天、行程3000余公里的三江源之旅圆满结束。

马有义:旅游并非“主业”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而建立的,并不是因为旅游而设立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未来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并不希望有太多的游人进入三江源地区,特别是核心保护区。”青海省文联副主席、著名学者马有义在谈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时,欣慰中难掩深深的忧患意识。

马有义兼任青海省民族学院旅游系主任、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区域旅游学、旅游文化学等,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方向及对策》等多项重要项目。他指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创新实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尽管我们在摸索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借鉴了一些国际上有益的做法,但我国的国情、青海的省情与国外的环境又大不相同。青海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又十分脆弱,它的生态质量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维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中的重大举措,上升到了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而不是简单的旅游项目。

马有义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由于工作原因,他走遍了青海省的每一个县,并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工作过一年。他深有感触地说,青藏高原特别是三江源地区,风景很美,当地藏族群众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人文历史资源很丰富,但生态很脆弱,因此,“生态保护优先”、“尊重和弘扬当地藏族文化”,将是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和今后三江源国家公园工作的主要内容。马有义认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计划,也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响应,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是当地藏族群众自觉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信仰追求,与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一致的。当然,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严格保护园区的生态环境,又要保证园区的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此,国家和青海省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局部地区的试点效应逐步显现,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有了可喜的进步。

马有义指出,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意义还在于,总结和探索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措施和方法,对全国的其它国家公园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但客观地说,旅游还不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主业,一些特许经营的生态体验类项目正在启动,目前尚未对外开放。马有义强调,不仅要严格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生态,更要注重对人文生态的保护。从文化和旅游资源角度讲,马有义认为,三江源地区是一块艺术创作的宝库,尽管近年来有不少取材于三江源地区的影视、音乐、摄影等艺术作品问世,有的还在国际上获奖。但这还远远不够,如艺术创作的极地意识,青藏高原的生态文化与文学,文学与三江源的对话,以及当地的藏民族为什么会有这种与生俱来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观和价值观,等等,都值得认真挖掘和探究,这些都是未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强调,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遗产,采取扶持文学创作、出版宣传图册、制作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挖掘、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理念。做好传统技艺和文化产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强化文物的保护和展示利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确保优秀文化世代流传。其中,国家公园所在的四县,有1处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人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处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人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分布于四县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78处,其中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未来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承担有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鼓励公众参与,调动全民积极性,激发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其既定目标。马有义认为,从发展角度讲,三江源国家公园应坚定不移地竖起生态文明的大旗,在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前提下,以严格意义上的生态体验为主体,在允许范围内有限度地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利用三江源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适当开展生态体验、体育、科考、研学等活动。

返回途中,朋友问及三江源之旅的感受,笔者只在微信上匆匆回复了一个字:值。仔细阅读《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其中一段文字,可以看做是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及园区文化和生态资源最好的总结。据国际第三方独立评估报告显示: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是中国2030年全面实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试点期间探索制定的政策和实践将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强调“生态保护优先”“尊重和弘扬当地藏族文化”,令评估小组印象深刻,表示赞赏。希望这些理念和政策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成功后,在中国的其他国家公园加以推广。评估小组专家认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独具特色,具有全球重要意义,值得中国人民引以为豪,应将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将这些资源永续保护,世代传承。

猜你喜欢

澜沧江三江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通过云南沿边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澜沧江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澜沧江—湄公河客运量预测
云南省澜沧江航运发展趋势分析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