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关联能否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双元”创新?
2020-11-06周雪峰乔晓丽左静静
周雪峰 乔晓丽 左静静
【摘 要】 文章采用手工搜集的2011—2018年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金融关联数据和专利数据研究高管金融关联对中小民营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关联显著促进中小民企“双元”创新,且较于探索式创新,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的影响更显著。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却无法显著影响金融关联与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的关系。区分不同金融关联类型后发现,银行金融关联更有利于促进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非银行金融关联更有利于促进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而环境不确定性均能够增强前述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金融关联; “双元”创新; 环境不确定性; 探索式创新; 利用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22-0096-09
一、引言
随着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边际收益逐渐减弱,经济下行、市场低迷及产能过剩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为了减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政府采取的重要措施,主要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而有效供给的增加依赖于创新驱动战略,因此,创新成为推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变量。March[ 1 ]从知识分类和组织学习角度将创新分为“双元”创新,即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立足于革新已有的组织惯例,努力探索新的产品、技术、流程和方法,主要为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服务;利用式创新则建立在现有技术、客户和市场知识基础上,并对现有技能和流程进行加强。已有研究发现,引领中国技术创新的是民营企业[ 2 ],中小企业创造性破坏动力强[ 3 ],创新效率最高[ 4 ],是推动我国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但是,创新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弱排他性等特征易使中小民营企业(以下简称中小民企)面临较强融资约束,政府的廉洁程度、金融体系和司法体系的完善程度与企业外部融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5 ]。然而,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中小民企创新水平。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企业家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中小民企获取稀缺资源,对中小民企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提升作用。金融关联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加企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6 ]和延长债务期限[ 7 ],已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治理机制。
部分学者研究了金融关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负相关及非线性[ 8-12 ]。企业创新在收益不确定性、资源要求、风险、是否涉及基础研究及研发技术的机密性等方面存在很强的异质性,因此不同的创新模式对金融关联资源的渴求程度必然会有所不同,即金融关联是否会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产生差异性影响?此外,企业经营活动必然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其必须正视外部环境变化。当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增强时,其更倾向于追求先动和竞争性战略,往往会通过创新来保护自身的市场地位,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是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压力下催生而来,只有在与外部环境良好匹配的条件下,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绩效提升[ 13 ]。因此,从环境不确定性视角研究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双元”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金融关联及金融关联类型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外部环境条件下,金融关联资源应当如何与中小民企不同创新模式匹配。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于“烙印”理论,辨识了银行金融关联与非银行金融关联的差异,为研究中小民企“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第二,基于“权变理论”,揭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中小民企金融关联资源的配置,厘清金融关联类型对中小民企“双元”创新发挥作用的机理,丰富已有的战略管理理论。第三,本文对中小民企创新实践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能够帮助中小民企管理层全面理解金融关联的作用,指导中小民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合理配置金融关联资源进行“双元”创新;另一方面对非银行金融关联的研究有利于探索适合中小民企“双元”创新的金融制度安排,为优化我国金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令人信服的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金融关联与中小民企创新
创新活动需要巨额资金的持续投入,融资约束是我国中小民企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阻力,因此金融中介所提供的融资服务对企业创新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首先,基于“软信息”建立的金融关联是企业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一方面,金融关联能够有效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民企之间的业务协同和知识共享,缓解其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缓解中小民企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金融关联还是一种声誉担保机制,往往向外部资本市场传递了优质企业的信号,使其他借款人相信企业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以此间接获得其他金融机构的“隐形贷款”。其次,中小民企通过聘请具有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背景的人士进入企业管理层,能帮助企业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包含金融机构在内的内部资本市场,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和集中管理将会使中小民企避开外部融资的诸多限制,同时,内部资本市场也将为中小民企提供诸如“现金流互补”和“交叉补贴”等融资方式,这对中小民企而言意味着新的融资优势。因此,金融关联的存在将为中小民企创新活动疏通融资渠道。
金融关联能够提高管理层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提高中小民企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创新活动周期长、不确定性及风险大,管理者在面临业绩考核压力时往往会减少创新活动投入,即存在创新短视行为,因此,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便成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直接决定因素。张敏等[ 14 ]发现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需要以一定的资源消耗为基础,金融关联作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关键“阀门”,能够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供给。金融关联将从以下两个渠道影响中小民企的风险承担能力:首先,就资金融通渠道而言,具有金融背景的高管进入管理层后,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金增加,充足的资金供应使管理层在做出创新决策时不再瞻前顾后,激励其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项目。其次,基于高管的风险偏好特征,具有金融机构工作经历的高管有更强的风险承担意识。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这些潜在风险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在不确定性决策面前的风险判断力,进而增加对高风险投资决策的概率。所以,相对而言,具有金融机构从业背景的高管往往表现出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风險承担水平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企业通过创新活动获取长远竞争优势[ 15 ]。因此,管理层的高风险承担水平会伴随着更多的创新投入。
综上所述,金融关联通过拓展中小民企创新活动的融资渠道,提高管理层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推动创新活动持续有序进行。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金融关联能够促进中小民企创新。
(二)金融关联与中小民企“双元”创新
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在资源基础、资源配置和风险承担方面具有差异,如何寻求外部资源并将其有效配置于不同的创新模式是中小民企实施“双元”创新战略的关键问题。相对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由于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而面临强融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民企开展探索式创新,而金融关联的存在则会有效缓解企业的资源约束,增强企业探索式创新的风险抵抗能力,最终促使探索式创新的开展。同样,中小民企开展利用式创新也需要相应的資源支持,金融关联促使中小民企将注意力和资源投向基于已有技术、知识的循序利用式创新,通过不断吸收市场中溢出的技术和知识,从而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金融关联均能促进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
然而,由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具有不同的特点,金融关联对不同创新模式产生的影响应当存在差异。探索式创新需要企业脱离原有技术轨道,在新兴市场中提供产品和服务,具有更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一种更具进攻性的创新战略。而利用式创新立足于现有知识和技术,并在已有市场进行小幅度创新,因此,利用式创新所提供的产品可能是企业原有产品组合中的新产品,但对市场而言可能不是新产品。相比于利用式创新,债权人可能无法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做出有效评估,其为企业探索式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动机较弱,而利用式创新的相关信息可在市场上随时获得,外部投资者可以对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活动进行准确评估,因此债权人更倾向于为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提供融资。Kamien和Schwartz[ 16 ]发现,由于不确定性和风险差异,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很难得到外部投资者的支持,而利用式创新存在融资约束的可能性较低。这表明相对于利用式创新,外部融资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更为重要。而金融关联的建立直接增加了中小民企的资金补给,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励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同时,相比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周期更长,更容易引发经理人的职业忧虑。因此,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能力对中小民企开展探索式创新活动更为重要。一方面,金融关联的建立能够为中小民企带来丰富的资金来源,解决探索式创新活动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管理者对创新项目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金融背景高管往往拥有更为丰富的创新项目决策能力,这为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咨询功能。因此,金融关联更能影响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
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a和假设2b:
H2a:金融关联能够促进中小民企“双元”创新。
H2b:相比于利用式创新,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
(三)金融关联、环境不确定性与中小民企“双元”创新
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组织战略及组织产出会受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也不例外,企业会依据外部环境调整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在外部环境变化较为稳定时,中小民企可以对市场进行准确评估,很少需要对已有技术进行颠覆性创新,其更倾向开展利用式创新。此时,金融关联将为中小民企带来充足的资金,从而对利用式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在高度动荡环境中,技术变化频繁,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同时消费者更倾向于全新的和创新的产品及服务,那些具有创造力的产品更容易博得消费者的眼球[ 17 ]。在此情况下,利用式创新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探索式创新致力于打破已有组织惯例,向市场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形成新的品牌忠诚度,取得持久竞争优势。因此,环境不确定性能够刺激中小民企的探索式创新。但是,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也会增加中小民企的信息不对称,因为不稳定的环境提高了商业银行判断投资机会的难度[ 18 ],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银行会选择收缩信贷[ 19 ],导致中小民企融资成本上升,融资约束程度提高。此时,金融关联的建立将为中小民企带来丰富的融资来源,金融关联会显著减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银行借款水平的负面影响[ 20 ],能够减少资源稀缺对中小民企创新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尤其对具有高不确定性的探索式创新,金融关联所带来的资源能够对其产生很好的缓冲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相比于利用式创新,环境不确定性更能正向影响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2011—2018年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由于2011年之前披露的创新数据较少,因此样本期间选择从2011年开始,并按如下原则对样本进行处理:(1)剔除ST等T类样本;(2)剔除数据存在异常值及缺失的样本;(3)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4)对连续变量Winsorize缩尾处理。最终得到2 067个研究样本。本文的金融关联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高管个人简历,并结合百度搜索引擎对年报中披露不全的高管简历进行补充核对,政治关联数据的获得与金融关联类似,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其余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
(二)主要变量选取及度量
1.被解释变量
“双元”创新:探索式创新(Exploration)和利用式创新(Exploitation)。借鉴江伟等[ 21 ]的做法,从专利质量角度区分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本文利用发明专利申请数取对数衡量企业探索式创新(Exploration),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之和取对数衡量企业利用式创新(Exploitation),用三种类型专利申请合计数取对数衡量整体创新(Innovation)。
2.解释变量
金融关联(Fin):借鉴邓建平和曾勇[ 22 ]的研究,将企业高管现在或曾经在金融机构任职定义为金融关联,并用企业管理层中具有金融机构背景的高管占高管总人数比例来衡量。
环境不确定性(Uncer):借鉴申慧慧等[ 23 ]的研究,用经行业中位数调整后的企业前5年销售收入变异系数来衡量环境不确定性。具体做法如下:构建模型(1),以企业销售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年度为解释变量,用销售收入对时间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残差即为企业的非正常收入;统计企业每年的非正常收入,并求其标准差,然后除以过去5年销售收入的均值,便得到未经行业调整的环境不确定性,由于同样的环境对不同行业而言可能意味着机会与威胁,因此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构建应当考慮行业的差异性,用各企业未经行业调整的环境不确定性除以同一年度同一行业不确定性中位数从而得到企业经行业调整后的不确定性。
3.控制变量
参考已有研究,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政治关联(Pol)、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税收负担(Tax)、内部控制质量(IC)、成长能力(Growth)、经营业绩(ROA)、企业年龄(Age)、市场竞争强度(Comp)、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年度(Year)、行业(Industry)和省份(Province)。具体变量测量方法见表1。
(三)模型设定
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假设1至假设3,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模型(2)至模型(4),考虑到中小民企从投入创新资源到进行专利申请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故将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同时也将控制变量进行了滞后处理。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专利申请总量的均值为2.300,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604,表明中小民企整体创新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水平均值为1.781,高于探索式创新水平均值1.498,表明目前我国中小民企更倾向于利用式创新,这与我国实质性创新水平亟待提高的基本国情一致。金融关联均值为0.096,表明金融背景高管人数占高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环境不确定性均值为0.316,最大值为3.892,最小值为0.0004,表明中小民企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差异较大。
(二)多元回归分析
表3为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双元”创新影响的回归结果。其中列(1)为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整体创新水平的影响,列(2)和(3)分别为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关联能够促进中小民企整体创新,且在1%水平上显著,区分不同创新模式后发现,金融关联均能显著促进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进而验证假设2a成立。但是金融关联对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程度却存在差异②,具体表现为,当被解释变量为探索式创新时,金融关联的系数为1.156,当被解释变量为利用式创新时,金融关联的系数为1.625,因此,相对于探索式创新,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的影响更强烈,这推翻了本文所提出的假设2b。本文认为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从创新模式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看,尽管利用式创新所取得的收益低,但其风险较小,能为企业带来稳定收益,相比之下,探索式创新本质上更为冒险,尽管在长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率,但成功概率极低,从这一点来看,更多的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更偏向利用式创新而非探索式创新,尤其我国中小民企,规模普遍较小,资源稀缺,其更会选择利用式创新稳定企业业绩。因而,即使中小民企建立了金融关联,还是会优先选择把资源分配给利用式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将会影响金融关联对不同创新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利用式创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影响企业业绩水平,因此经理人多倾向于采用利用式创新来迎合资本市场对其业绩评价。而探索式创新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见效,且在创新前期往往无法形成创新成果,发生的费用支出多被计入当期损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管理层的激励水平。因此,当管理者面对资本市场业绩压力时,往往会将金融关联资源运用于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以提高短期财务业绩,而不会将金融关联资源配置给充满不确定性的探索式创新。
表4为环境不确定性对金融关联与中小民企“双元”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回归结果显示,环境不确定性正向影响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整体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交乘项系数为0.653,且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中小民企越会利用金融关联资源来开展创新活动。区分不同创新模式后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却对利用式创新无显著影响,验证了假设3成立。这是因为,在高度环境不确定下,技术更新换代加快,消费者需求变得难以琢磨,中小民企已有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此时必须加大探索式创新的投资力度,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多变的需求。此外,在动荡的环境中,企业家的危机意识不断提高,经理人的市场压力迫使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能够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袁建国等[ 24 ]认为,在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波动剧烈时,管理者的创新精神便会得到激发,其会努力在变动中求革新,紧跟技术发展变化,通过研发来抓住市场的潜在机会,进而促进探索式创新。因此,在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为了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中小民企更倾向于把资源配置给企业的探索式创新,从而保证自身在行业中的长期地位。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一,以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是否现在或曾在金融机构任职为依据,设置金融关联虚拟变量进行回归;第二,为避免建立金融关联的企业与未建立金融关联的企业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处理。经过检验结论没有变化(表略)。
五、进一步研究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的不断改革,市场上不仅涌现出大量的中小银行,而且证券公司、信托基金、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活跃于中国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正在改变着中小民企的融资方式。部分企业纷纷选择不同金融机构背景的人员进入管理层,形成银行金融关联与非银行金融关联③。“烙印”理论认为,组织和个体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且这种特征不会轻易消失。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由于不同的业务与监管政策,会拥有不同的“烙印”,在资金提供能力与风险偏好上会存在差异,从而对不同创新模式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不同金融关联类型如何影响中小民企“双元”创新值得探讨。
首先,从融资渠道来看,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较大区别。我国目前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商业银行依然控制着社会中的绝大多数资金,依靠存贷款机制来影响流通中的货币供给和需求;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只能在既定的货币存量条件下重新配置资金,其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中小民企开拓其他融资渠道,目前,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企业引入大量的战略投资者和投资基金,这种融资方式相当于权益融资,对中小民企维持探索式创新资金的持续供应可能更为关键。因此,当中小民企聘请不同金融机构背景的高管进入企业管理层时,所带来的资源会存在差别,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与银行建立的联系更为直接,可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关联高管则为中小民企打通多种融资渠道,两者带来的资金性质存在差异,所以会对不同的创新模式产生不同影响。其次,从高管个人的风险偏好来看,银行背景高管可能具有较低的风险偏好水平。目前,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仍然受到政府影响,即使银行出现经营困境,政府也会选择对银行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坏账业务从而使银行金融机构重新焕发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背景高管的后顾之忧,使其表现出较低的风险承担意愿。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完全自负盈亏,其不仅能为中小民企提供创新资金,而且可将其本身所具有的专业能力带给中小民企。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热衷于战略投资,为了实现投资项目的长期收益,这些金融机构往往会为中小民企疏通信息渠道,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从而影响其研发战略决策[ 25 ]。因此,非银行金融背景高管具有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综上,由于不同的金融关联类型具有不同的资源获取效应与差异性风险承担能力,对中小民企创新模式有何效应及该效应是否会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有待实证检验。
表5的回归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银行金融关联(Fin1)与非银行金融关联(Fin2)均能促进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但相对而言,银行金融关联更能促进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表明银行金融机构更偏向于将资金贷给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对探索式创新这种风险较大、周期较长的价值投资存在疑虑,这也很好地符合了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特征。而非银行金融关联则更能促进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这可能是因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且倾向于为中小民企引进一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机构并不看重企业的短期投资回报率,更重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影响的新技术。同时,环境不确定性会抑制银行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的影响。这表明,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在不确定性环境中,银行做出的贷款决策十分谨慎,此时,即使具有银行金融关联,也无法阻挡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但环境不确定性却促进了非银行金融关联与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关系,表明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要求企业持续地创造不同于现有技术和产品来回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为以突破式或激进式创新为特征的探索式创新提供了创新空间,此时非银行金融关联的存在给予中小民企较长的资金周转期,督促中小民企聘请更多的专业人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激发中小民企开展探索式创新的积极性。此外,回归结果还显示,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银行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由于利用式创新风险相对较低,所需资金数额较少,处于银行的风险承担范围之内,所以,此时银行金融关联的存在可以为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争取一定的资源,从而激励中小民企开展较少的利用式创新活动。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探讨了金融关联及金融关联类型对中小民企“双元”创新的影响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发现金融关联能够提高中小民企整体创新水平,区分不同创新模式后,发现金融关联均能正向影响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但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更强。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却无法对利用式创新产生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产生更强的促进作用,而非银行金融关联则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产生更强的影响。考虑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后,发现环境不确定性抑制了银行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却正向调节银行金融关联对中小民企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時,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也能激励中小民企利用银行金融关联资源开展利用式创新。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对政府而言: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引导民营资本设立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例如社区银行、科技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及贷款公司等,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而优化我国金融结构,缓解我国中小民企在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中小民企创新模式选择。当前尽管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但其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政府应设计合理的税收激励制度或者补贴制度引导中小民企提高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积极、大规模地开展探索式创新,而非进行策略性的利用式创新。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中小民企应当运用其与金融机构的社会关系资本,有效获取企业自身缺乏的技术人才、创新资金、市场信息。那些热衷于颠覆性创新的中小民企应充分利用非银行金融关联资源,从而利用战略投资优势来为探索式创新活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中小民企应当理性选择创新模式。就目前而言,中小民企更热衷于开展利用式创新,虽然利用式创新能够有效降低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风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带来回报,但是探索式创新要求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搜索和获取外部知识、技术、市场变化趋势,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中小民企应当合理利用金融关联资源开展探索式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 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87.
[2] 赵兴庐,刘衡,张建琦.市场化程度的感知、产权制度与企业创新精神: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比较研究[J].南方经济,2014(5):25-41.
[3] 邓可斌,丁重.中国为什么缺乏创造性破坏?——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6):66-79.
[4] 王俊.政府R&D资助与企业R&D投入的产出效率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6):93-106.
[5] CLAESSENS S, LAEVEN L.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perty rights,and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e,2003,58(6):2401-2436.
[6] 陈仕华,马超.高管金融联结背景的企业贷款融资: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观察[J].改革,2013(4):111-119.
[7] 祝继高,韩非池,陆正飞.产业政策、银行关联与企业债务融资: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5(3):176-191.
[8] GHOSH S. Banker on board and innovative activ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10):4205- 4214.
[9] 蒋艳,夏云峰,醋卫华,等.银行股权关联、高管权力与企业创新[J].财经科学,2017(2):25-37.
[10] 郭韬,任雪娇,赵丽丽.关系型融资对创新型企业R&D投资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结构的门槛视角[J].管理评论,2017(7):61-69.
[11] 赵丽娟,张敦力.CEO社会资本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委托代理和资源获取的理论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2):80-92.
[12] 王满四,王旭东.关系型融资、关系治理与企业创新:来自沪深A股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5):118-129.
[13] MENGUC B, AUH S. The asymmetric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 orientation on the ambidexterity firm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or prospectors and defender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8,37(4):455-470.
[14] 张敏,童丽静,许浩然.社会网络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5(11):161-175.
[15] FACCIO M, MARCHICA M T, MURA R. Large shareholder 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1,24(11):3601-3641.
[16] KAMIEN M I, SCHWARTZ N L. Self-financing of an R&D projec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6,68(3):252-261.
[17] SIMONSON I.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s' responses to customized offers: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1):32-45.
[18] BAUM C F,CAGLAYAN M,OZKAN N. The second moments matter: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on the allocation of loanable funds[J].Economics Letters,2009,102(2):1-89.
[19] VALENCIA F. Aggregate uncertainty and the supply of credit[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7,81:150-165.
[20] 蔣腾,张永冀,赵晓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债务融资[J].管理评论,2018(3):29-39.
[21] 江伟,底璐璐,胡玉明.改进型创新抑或突破型创新:基于客户集中度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9(7):155-173.
[22] 邓建平,曾勇.金融关联能否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J].金融研究,2011(8):78-92.
[23] 申慧慧,于鹏,吴联生.国有股权、环境不确定性与投资效率[J].经济研究,2012(7):113-126.
[24] 袁建国,后青松,程晨.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5(1):139-155.
[25] 张瑾华,何轩,李新春.银行融资依赖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6(4):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