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深度开发与产业园区布局浅谈
2020-11-06任培
任培
摘要:经过近四十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无论在工业种类、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随着全球范围不断竞争加剧,现阶段国内一些产业发展同时遭遇环境保护和成本竞争双重发展瓶颈,发展压力不断增大,大大降低企业利润和发展后劲。文章针对该问题不断技术创新,专业化精细布局和产业嫁接等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资源的深度循环利用,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产业制造成本,以推动产业经济二次腾飞目标。
关键词:产业布局;工业产业园;资源深度应用;产业嫁接;绿色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无论工业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均GDP保持了接近9%的年均增长率,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约合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折算达到10276美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实现新的跨越。在工业门类方面,国内工业已建立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产品种类齐全、产业链完备的众多产业群。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基本国力得到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排列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虽然改革后各方面经济指标进步令世人瞩目,但这些耀眼经济发展成绩背后的隐忧也值得关注。这种追赶式高速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较为粗放式增长的模式,资源与环境没能很好兼顾平衡和保护。这种发展惯性也使国内一些粗放产业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环境和成本条件的约束边界,经济进一步发展动力不足。并且,在这种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中,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破坏环境的代价。
近几年,随着国家及国民对环境保护意识渐渐增强,以及对绿水青山美好生活的追求,国家也开始逐步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并逐渐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产业进行环保认证,部分环保指标已按发达国家的较高标准严格实行。粗放式的单体产业发展模式竞争力在这种新发展阶段下显著下降,严重依靠粗放式发展的产业经济数据不断下滑。伴随世界开放程度增加,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环保压力增大,继续依靠耗费资源、“高产乱排”的道路必将越走越窄。许多粗放式发展产业在国内明显感受到来自成本和环境的发展瓶颈,近年来一些较为低端制造业出现发展困局,也造成国内部分中低端制造产业关闭现象和部分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在这样产业大趋势背景下,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模式、企业竞争方式、经济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将发生显著变化。通过“供给侧改革”和“走绿色循环工业化道路”,将成为中国迈入产业强国的战略方向。
在升级产业发展与环境和谐发展方面,政府前期已进行系列科学探索和政策引导。如:规划产业集群,建设工业产业园区等等,这些政策引导也取得积极效果,极大解决了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问题。但要实现产业与环境友好、资源充分利用和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园区科学规划和产业布局方面,开展产业资源深度利用和专业细分研究,提升制造产业发展动力,实现中国向发达国家迈进的社会发展目标。
二、产业规划现状
工业生产本质上就是各类有形资源的形态转化和组合过程,即将自然资源加工制造成可用于消费或再加工过程的产品,而且需要采取自然资源作为加工制造过程的原料。因此,消耗自然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同时,工业生产过程还会产生废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废物),废料无序排放将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工业生产活动的必然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改变。通过对排放物处理即为减少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向环境排放前处理是国家法律法规强制要求的,对企业而言这种处理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增大产品制造的总成本。
为适应产业集中、环境集中治理,目前产业模式多采用工业园区方式,各地建立以产品目标类别布局企业,规划出相应产业园区。这一方面有利于公共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统一将排放限制在特定区域,便于集中处理。相对于分散治理的模式,工业园区在集中处理在及时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然而,这种园区方式,各排放企业仍然按原有工艺路线生产,产品流和排放物料路线没有变化,虽然各个企业将排放物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废料转运物流,这种集中处理降低了处理成本,但是排放物总量上没有改变,排放物处理难度仍然巨大。针对上述问题,如通过产业嫁接,产业间物料资源互补,实现物料资源化循环发展,将某个企业排弃的物料作为另类企业的生产原料资源再次循环,就能在环境治理和产业成本优势大大提高,更有利于产业绿色发展。所以产业间的空间布局需要进一步精细化搭配,在不同产业链上,整合能源和排放物料的产业链条,经过跨产业间相互搭配和整合,实现产业间资源和能源互补生产,近零排放。实现综合成本大幅下降目标,促进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三、产业园区规划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和产品市场竞争呈现全球化的模式下,必然对产业发展提出全新的经济需求,不但要要求产品在产业链全过程环境友好,绿色发展。还要着力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才能有效地提升制造出来产品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同时建立具有社会责任的现代公司形象。提高资源环境生产率和绿色发展也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在现有经济规模和产业技术发展阶段,还不能完全解决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废弃物产生和排放问题,通常采取集中或原地無害化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为达到国家相关行业规定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建设特定处理场所,增加环保处理材料材料,投入处理机器设施和配备相应操作人员才能完成处理过程,这些活动不能为原有产品增加额外直接经济效益,是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在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下,产业利用现有科技水平和不大幅度增加设备投入条件下,加强政府产业引导作用,创新思维,可采取对产业科学细分和产业“嫁接”模式,规划不同产业特点的产业群,可以同时实现近零排放和资源高效利用,大幅降低环保处理总量和相关投入规模,提高整个产业群内的产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下面本文提出几个产业发展模式加以探讨。
(一)专业化产业集群模式
产业园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成果和产业发展的工业活动载体,产业园区的建设在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产业园区规划上,不仅仅以产品种类集中产业,更应综合生产过程能源流和物料流细分规划产业集群,实现资源深度利用。这在今后各地工业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时,可以更加精细划分,充分因地制宜,科学搭配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资源利用率。
例如:在电镀、喷涂和油漆涂装等相关企业,在工业分类中都作为涂层产业分类,产品出口都是化学保护涂层,所以一般布置在表面涂层园区,然而这几类表面涂装企业主要排放物的理化物性和物料特征差别甚大。虽然均为化学品类废料,但是一些企业主要产生固体颗粒物的固废类,一些为有机溶剂的VOC排放处理,还有含有酸碱金属离子的水溶液形式废料,它们的物化特性和形态差别很大。在对应工业园区内,即便排放集中,其处理成本仍然很高。产业分类时,可以考虑应进一步将这几种涂层相关企业进行细分规划,例如将颗粒类涂装和有机溶剂类区分开,如果数量大,还可以将产业进一步细分到物品不同颜色功能处理区。这样更为专业化细分表面涂层产业更有利于排放物回收和深度处理,少量增加成本就可将排放物净化处理,应用于一些要求不太高应用场景,实现物料二次利用。如回收后的固体粉末涂料,简单筛选等净化处理就能二次使用到建筑防护栏保护,实现“变废为宝”,极大减少排放。涉及相关类似行业还包括:家具、杆塔、栏柱、机柜类等等产业。
所以在产业集群规划更应在科学上指导下,认真分析产业链中制造企业工艺上的细微之处,在原有产业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可以做到产业规划更精细,提升产业精细化发展水平。
(二)产业循环模式
工业生产过程或多或少将副产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形态的废物。一方面废物的产生增大排放时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无害化处理废料必然增加设备投入和能源消耗,也间接增大产品制造成本,有些物料处理难度相当大,后期处理需新增不小的投入,处理成本相当大,这些大幅增加的成本转嫁都将降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针对该类问题,可以在产业集群时,充分利用政府规划布局,相关产业根据其生产工艺特点,将互补类企业协调和生产工艺间对接,通过这种产业或副产物之间的对接,可大大延长主要副产物产业链,嫁接出新的附加产品,通过这种产业相交模式,减少了废物排放转而形成一种有利用价值的新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总目标。
基于上述思路,在产业对接时,可以将磷肥产业和铝化工产业规划在同一或相邻工业园区。目前磷化工废渣由于大量含游离酸,而铝化工企业排放泥料呈碱性都一直是治理和综合利用难题。若采用工艺对接,采用酸碱废料中和,再简单无害化处理后,完全可以以此为主要原材料研发出新的轻质建筑材料,拓宽应用到建筑领域。同时解决环境排放问题和降低材料经济运行成本。
同样可走产业嫁接模式如:火法炼钢厂的余热、废渣实现与水泥制品产业嫁接,最大程度地利用二次能源,废渣和废水进入工业产品原料链,达到工业成本降低,排放强度减小。类似地,电厂脱硫技术多采用碱性乳液反应燃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若采用纸厂大量废碱液来替换所需工业原料,废碱液完成气体吸收、母液蒸发浓缩,实现各类物料深度利用,最后产品也能实现“梯次利用”。采用模式更新后,一方面废物排放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经济成本指标可以显著提高。实现环境与成本降低双赢。
值得深入研究相关产业实例还有很多,通过这样跨行业、跨部门产业之间的整合,可以增大产业生产中副产资源的应用深度,延伸产业链条,可极大降低企业排放强度和产品制造成本。要实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科学论证基础上,市场运作整合;另一方面更得依靠政府宏观规划实现,国家战略层面实施才能推广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经济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取得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发展,这得益于国内发展经济国策不动摇、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干劲。然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既要关注环境友好,绿色发展,同时还需要大力提质增效,以适应全球范围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必须依靠科学创新地规划,合理建立细分产业、资源深度利用和延长产业链循环科学模式,更需精细化布局。相关行业或政府层面站在新高度全盘综合思考,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打造出一条开创产业经济再次腾飞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http://www.scio.gov.cn/video/gxbb/34056/Document/1672115/1672115.htm.
[2]汪浩,贾川.我国固废综合园区案例研究与发展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4):63-65.
[3]张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重慶万州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论,2019(24):179-181.
[4]江可,周李月,王炜.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9(19):77-78.
[5]李佐军.推进绿色发展 加速形成新动能[J].新经济导刊,2019(04):15-19.
[6]张丽英.关于珠海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3(03):46-51.
(作者单位: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