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生成”巧归零 活用视频资源翻新篇

2020-11-06李晓莺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视频资源

李晓莺

摘 要:儿童是很有创造天赋的,他们的想象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合理开发。视频资源收集方便、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本文尝试从巧借视频采撷点滴“生成”,活用视频重现经典时刻,回放视频提炼精彩瞬间等方面开展美术教学,争取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关注“生成”巧归零,活用资源翻新篇。

关键词:视频资源 采撷“生成” 重现经典 提炼精彩

《美術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也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开发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必然的要求。美术课程资源已从学校课堂、课本以及美术学科本身的局限,扩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事实上,传统美术课堂观念陈旧、资源单一等现象仍然存在。

笔者教学实践证明,视频资源收集方便、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是适合农村学校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有效资源。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准切入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学习中。

一、巧借视频采撷点滴“生成”

视频播放直观形象,方便快捷,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记录身边的现有素材和生成性资源,让它们服务于教学。

(一)记录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美术课程的生成性资源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意义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及时采撷,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

(二)冻结快乐一刻

当前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文性,提倡“以人为本”,推行“活动促发展”。因此,在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精彩的活动内容,带给学生快乐体验的同时,也生成了许多鲜活灵动的画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按下快门,冻结这精彩的瞬间,留下的是永恒的记忆和永不褪色的画面。如校园班际足球赛、英语节、读书节、“跳蚤市场”、春游拉练活动中,或欢呼雀跃,或尽情忘我,或恋恋不舍,甚至天气变化带给孩子的惊奇……这一切,都闪耀着孩子们快乐的神情。利用视频,冻结这份快乐,记录点滴“生成”,便可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借助镜头留下那份令人难忘的快乐。

(三)定格身边面孔

在荧屏上认出熟悉的面孔或找到自己的身影,孩子们是最兴奋的。为什么不能利用好这份兴奋,让其服务于教学呢?

我们可以打开视频,记录身边的一张张面孔。可以是老师略显严肃的神情,可以是充满童真的微笑,甚至是一张张滑稽可爱的“鬼脸”。我们还要记录孩子们的童颜,或眉开眼笑或怒目圆瞪,或表情平淡或一脸吃惊……总之,孩子们的每个瞬间都可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借助视频对资源进行记录后,还要加以提炼,整合利用。巧用有效资源,重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让视频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对生成性资源进行选择。教师可以在零星的、片面的动态资源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生活实际进行选择,及时引导和点拨。其次是拓展和延伸。除了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外,教师还必须结合视频资源适当地将教材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一片新的天地,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使课堂教学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二、活用视频重现经典时刻

视频资源,最大的亮点是筛选自由,回放自如。除了我们自己采撷资源,还可以利用网络视频,重现精彩难忘的一刻。

(一)重温“传统佳节”, 回放“民俗民风”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各有千秋,过节方式不尽相同。播放各地欢度传统佳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各地的民俗民风,同时也重温家乡人欢度佳节的幸福时刻,能增强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内在表象,提高对情景事物的认知度和表现力。

1、春节、元宵品习俗

春节、元宵节是每个炎黄子孙最看重的节日。过节习俗丰富多彩:贴春联、挂灯笼、迎龙灯、游台阁……离不了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忘不掉举杯同庆的欢乐场面。孩子们经历过,激动过,然而如果让他们在画面上重现那份记忆,恐怕会有难度。利用视频,回放这份精彩,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回忆,能大大降低美术创作的难度,为开展教学工作铺路架桥。

如:在每次寒假回校后的第一节美术课上,笔者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假期里的见闻和感想。而后,播放网络视频,呈现各地欢度节日时的快乐场面。再让他们对比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说说最想以什么方式过春节、闹元宵。有了网络视频造就的视觉刺激,孩子们都很兴奋,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互动交流,进行了言语表述的铺垫,再让他们进行绘画创作,将语言文字和内心表象转化为外在表象进行美术创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2、清明、重阳祭黄帝

在我们家乡,几千年来流存着许多有关黄帝的传说故事、自然景观和文献记录,形成了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黄帝文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挖掘和弘扬黄帝文化作为打造区域人文特色的重要内容。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都要举办一年两次的黄帝祭祀活动,恭读祭文、敬献三牲五谷、行祈祀舞,并在礼成后,举行大型民间文艺表演活动。精彩的活动内容为孩子们的美术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视频,再现弘扬黄帝文化活动中的精彩片段,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谈谈自己了解到的黄帝文化相关知识,讲讲瞻仰黄帝祠宇时的激动心情和视觉震撼,引领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把内在表象转化为外在表象的能力,增强美术表现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资源利用。

(二)品味“地方特色”,再现“周边新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了各具特点的民俗民风,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虽然孩子们不能事事亲临感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筛选网络视频再现周边新闻,引导孩子们了解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事公益事。

1、各色“花节”,节节溢彩

在我们家乡,各种“花节”令人目不暇接:清新素雅杏花节、秀美迷人桃花节,还有明艳耀眼茶花节,都在春季里列队出席。到了秋季,还有鼎湖峰旁的娇艳芙蓉花。

为了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花文化,笔者特意筛选了有关赏花节的视频,在进行《我的家乡》美术创作前播放欣赏。孩子们被画面中娇艳的鲜花、熙攘的人群和热闹的氛围所吸引,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所创作的作品也就有血有肉富有情感了。

2、特色“饼节”,节节飘香

烧饼是我们家乡的特色食品。近年来,为加强烧饼品牌建设,弘扬乡土饮食文化,挖掘和推广地方传统特色小吃,我县每年都组织以烧饼为主打的美食节活动。烧饼唱主角,各种特色小吃齐聚一堂,迎接各地食客品尝欣赏。美食节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動。在孩子们看来,能够亲自去现场品尝是一种享受,通过视频欣赏,也可以饱饱眼福过过瘾。

每次美食节过,笔者都会收集制作美食节的视频,作为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有人山人海排队购买的场景,有手忙脚乱买卖交易的画面;有大袋小袋行色匆匆的一幕,有美滋美味享用品尝的瞬间。

沿着自己徜徉美食广场的记忆,欣赏着视频带来的独特视觉效果,孩子们兴奋的情绪渲染了整个课堂。在激情中进行美术创作,每一笔每一画都飘着美食的香味,闪耀着愉悦的色彩。

3、公益活动,激情飞扬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提高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组织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成了我们身边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爱心捐赠”,让孩子们通过衣物、文具,向远方的孩子传递了友谊;“绿化家园”,在领回一株株花木苗的同时,也更明确了美化家乡的重要性;“环保卫士”,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小区拾捡垃圾,同时也传递着要保护环境的信息;“商品义卖”,使零用钱有了一举多得的功能;“心灵沟通”,让偏离正轨的人找回了自我……正是这一次次的公益活动,向人们传播着正能量,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于是,在进行《我有“画”对你说》绘画创作之前,教师先通过视频播放我们身边的公益活动,燃起孩子们内心的正能量。然后通过“选镜头”“说画面”“绘想法”等形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最后,通过展示孩子们充满着正能量的美术作品,延续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内涵。

4、露天广场,舞出希望

广场舞成了时下的一种流行元素。自然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美术创作现成的素材。在课前,笔者要求孩子们去现场观看欣赏广场舞表演,要求分集体和个人,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有效观察。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通过场景播放和个体特写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再观察。有孩子因为认出了熟悉的面孔而兴奋,还有孩子为知晓某个舞蹈动作而动情。激动之后静下心来,呈现出的是认真创作的专注和丰富多姿的画面,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回放视频提炼精彩瞬间

开始这一尝试之后,笔者渐渐发现运用视频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远比枯燥的口头讲解来的有趣。而视频资源直观的画面效果,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同时,视频资源不受时间的控制,没有次数的约束,更能让我们随心所欲,想用就用。

(一)观察视频动态,丰富情感体验

在丰富视觉体验方面,网络视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源,有文字,有图片,有声音也有动画,甚至还集声音、图像、文字多功能于一体。这一独特优势能生发一种创作情景,还原生活情境。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多种方法播放、重复播放。如果能巧用这些资源,通过分解人物动作,展现过程,还原人物表情,凸显神韵,倾听人物语言,如闻其声,引领学生在观察中丰富情感体验,就一定能给学生的美术创作带来更大的快乐。

(二)学习视频镜头,嫁接创作手法

美术创作没有细节的描写和刻画,不够生动具体,就没办法打动别人,作品也就没有生命力。视频用什么方法能赢得孩子如此青睐呢?原来,视频在拍摄时都运用了许多镜头,或全景拍摄,或特别写真,或慢镜回放,或快镜跟踪。这些方法如果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就能铺陈精彩的画面,雕琢人物的细节,丰富作品的意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造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在笔者看来,我们的孩子也都是天生的“画家”,如果教师能抛弃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归零翻篇,走出“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一狭窄天地,巧妙地运用视频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一定能掀开一页新的篇章。

(缙云县紫薇小学 浙江丽水)

猜你喜欢

视频资源
视频资源管理体系及大数据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视频资源应用
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视频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资源制作工作初探
初中物理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析
视频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整体性原则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视频资源使用初探
视频资源的开发、运用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