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思考与实践

2020-11-06陆勇

关键词:辅音译林英语课程

陆勇

摘 要:“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常见的两种使用教材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在读懂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教教材”,发挥教材育人功能,更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

关键词:教教材;用教材教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045-2

对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区别,相关论述和分析非常多。李海林教授曾说,“教教材”指教书本知识,教教材框定的知识;“用教材教”指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上的书本知识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因此,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应根据学情、因时因地因对象、更实际、更精细地考虑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信息有所取舍,从而完成对学生的知识讲授、语言训练或思维训练乃至应试准备,真正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一、在读懂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教教材”,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增删了不少内容,使得教材本身更趋于完美,为广大英语教师“教教材”提供了范本。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 4的Reading板块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一文是修订时增加的,介绍了Spud Webb不断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成长为NBA球星的故事。这篇短文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语言的范本,写作特色鲜明。文本中有这样的句子:He was very small—much smaller than the other kids at school. However, he had a big dream—he wanted to play in the NBA.作者用small和much smaller形容他的身材,对比他的big dream,最后自然而然得出结论:Size and body type does not matter. You can do almost anything if you never give up.文本背后所体现的主人公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精神,是我们主流社会所提倡的,也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的营养品。类似这样的教学内容,修订后的译林版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师是教材的第一读者,在备课过程中,要领会编者意图,读懂、读透教材,发挥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

当然,从更高的要求看,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只是教教材是不够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英语和语文同属语言类学科,二者的教学应该是有共通之处的。教学中不唯教材,不把教材当做必须接受的权威或圣旨,而是把教材作为“例子”甚至“诱饵”,去“钓”起学生学习、思考的“鱼”,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那么,怎样理解“用教材教”?如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调整教材编排顺序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者根据教学内容内在的关联和教与学的实际,可以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调整。以译林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6第一课时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本课时是整个单元的“导入”部分,教学内容是与食物相关的词汇,激发学生学习中心话题Food and lifestyle的兴趣。笔者在教学时,通过“操练有关食物的名词,猜测食物名称”和“给所学食物名称归类,学生交换食物”等活动,将Grammar的部分教学内容“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有选择地移到本课时,充实了本堂课的内容,也为后续的教学作了恰到好处的铺垫,有效地分散难点。

2.增删、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教情、学情,融入自己对学科内容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所得,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和整合,选取更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内容和方法,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便于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教学设计。

以译林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7语音教学板块Study skills为例,教材是这样编写的:

Some consonant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are like this:

教材编写者根据在单词中的位置把consonant groups分成在词首和词尾两种情况。在词首的又分成五种,词尾的分成两种。在教学这一板块内容时,笔者把consonant groups分成四种情况:

(1)辅音连缀

辅音连缀的教学要特别提醒并训练学生朗读时不要加入//音,如/klɑs/不要读成/klɑs/。

(2)辅音浊化

爆破音中的清辅音/k/, /p/, /t/在/s/后要浊化,/m/或/n/在/s/后则不存在浊化问题。把辅音浊化单独列出来训练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形成技能。

(3)成节音

成节音(syllabic)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1“语音项目表”专门列出來的内容。成节音的朗读是学生语音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中,笔者通过例词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分清:“辅音+/l/或/n/”在词尾时是成节音,单独构成一个音节;在词首时和后面的元音构成音节,不构成成节音。

(4)辅音后跟半元音/w/

/k/或/t/后跟/w/也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在看音标朗读单词时往往有困难,我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直接读/kw/或/tw/,也可以不直接读。而/s/后跟/w/则不可以直接读。教学时笔者还补充另一难点“辅音后跟另一个半元音/j/”,指导、训练学生感悟并模仿朗读。

教无定法,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替换部分学习内容;学了节选自名著Alice in Wonderland的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6课文Down the rabbit hole后,还可以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开展课外阅读、欣赏动画电影等。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教材本身,而在于通过教材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学习者、开发者,在“教教材”的同时,根据课程标准、教情、学情以及教者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处理、有机整合教材,有意识地“用教材教”,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江苏 南通226000)

猜你喜欢

辅音译林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我和《译林》的故事
《译林》2010年封面设计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