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探究分析
2020-11-06李宗武
李宗武
摘 要:当前土地整治工程的重要性逐年上升,尤其是全域土地整治概念的提出已成为了国家战略部署性任务,成为了对耕地的有力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通过有效分析对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影响的衡量是评定治理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不同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变化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文章就是结合这些差异性进行具体探究,试图从中探究其普遍规律,以期结合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耕地质量;政策意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31-0060-0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especially the concept of global land renovation which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ic deployment task and a strong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but i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The effec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land renovation projects on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s the key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governance is effective or not. Different land renovation projects also have certain differences on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se differences and try to explore their universal laws, so as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the impact of land renovation projects based on the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Keywords: land renov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olicy opinions
隨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耕地、人口、粮食”这三点越来越值得人们深入关注,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国对粮食安全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纷纷采取粮食禁运等一系列措施。本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土地整治进行了细致研究,以期为我国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以此确保人们的粮食安全。
1 土地整治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1.1.1 土地整改概念
在土地整治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因土地整治问题始终都在探索。结合前人研究,对土地整治工程做出以下界定。土地整治工程是指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行政、经济及工程技术手段,对农村的农田、水利、公路、山林和村落进行综合治理,在尽力提高耕地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其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业灌溉与排水、农田道路、农田防护等多类型的工程项目。
1.1.2 耕地质量概念
耕地的主要作用是种植农作物,因为耕地的特性既包括了耕地本身的地域性因素等自然特性,同时也包括了工程施工以及后续人类生产生活所导致的其他人为特性。参考我国自然资源部门对耕地质量内涵的具体研究,作者总结了以下耕地质量的定义。耕地质量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性概念,具体体现在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农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土壤质量以及图上利用水平等综合质量状况都对耕地面积有所影响。
1.2 理论基础
在土地质量评价当中,主要采用的理论评价方法是农用地分等理论,它是根据现行标准耕作制度进行分析,实现地制定作物的光照与生产潜力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条件等进行逐级订正实现对农用地质量级别判定;采用土地肥力理论对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等能量的能力进行衡量;通过运用生产要素理论来实现对物质生产的基本要素进行评估。除此之外还运用了黑箱理论、系统理论的方法。
2 土地整治工作中现存问题
在过去的十几年实际工作当中,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当时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发展的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旧起步较晚,发展实际较短,因此在工作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研究表明,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耕地质量不够重视
对于目前的土地整治工作来说,工程进行的主要目的和行动动力是在于增加耕地面积,只要改造出来的是耕地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就可以,这是一种较为片面的认知思维。在这一错误的导向引导下,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片面追求耕地面积最大化而忽视了耕地质量的提高,土地整治不能仅仅局限于耕地数量的增加更应该重视耕地质量的提高,除了要重视增量土地还要重视存量土地。
在土地整治尤其是涉及到占补平衡项目的工程建设中,从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对增加耕地面积提出了首要目标,虽然他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确保了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但实施过程中往往不注意耕地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对耕地后备资源的极大浪费,只关注耕地数量最后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占优补劣”,虽然达到了数量上的平衡,但对耕地保护的实质内容没有充分理解,损害了国家粮食安全。
2.2 项目工程对土地质量的印象
土地整治项目的展开对提升耕地面积确实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不同土地整治类型所要进行的整改工程是大不相同,整治的对象氛围盐碱地、沙荒地、河滩地、沟壑地等等,不同类型的整治对象最终形成的整治结果也是不同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当中,土地整治工程给耕地质量提高带来的问题通常都被人们忽略,片面追求耕地面积的大幅度提升而忽视了耕地的实际质量问题,这样的土地整治工程就失去了工程建设的本来目的,从而影响了土地整治工作的具体成效。
3 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
3.1 自然因素
耕地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以及耕地位置环境等都可以对耕地质量造成影响,其中包括地形地貌、水土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在众多自然因素当中,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地貌条件,它直接影响着土地应当如何利用,同时也决定着耕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向如何。地貌条件的影响主要包括海拔和坡度,其中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高光照强度增加45%。而我国禁止在坡度大于25°的土地上开垦耕地。
3.2 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按照耕地位置环境和区位条件进行划分,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对土地质量水平的衡量。同时也包括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主要是指农田护林密度、田块平整度以及灌溉排水条件等因素。农田护林密度也大,其防风固沙能力以及防水土流失的功能就越强;田块平整度直接影响着耕地规模的大小和耕地经营的适合程度。此外,灌溉排水条件也对农作物生命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在农业生产当中就方便运输物资,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为提高耕地质量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 土地整治工程与土地质量因素
4.1 土地平整工程
在众多影响因素之中,地形与地貌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因为地形首先决定着土地利用与新造耕地基础设施应当如何建设。地貌条件对耕地质量最直观的影响条件就是海拔和坡度。海拔上升气温下降的同时光照也逐步增加。据统计,海拔每增加100m,光照强度增加4.5%,温度则下降0.6℃左右[1]。这都是对耕地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坡度直接影响着农田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设,坡上坡下的养分也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采用剥离表土,平整、归并、翻耕田块以及客土回填等措施进行对土地的整治,从而改善地质地貌带给耕地质量的影响。
4.2 灌溉与排水工程
水是作物机体的重要组成,也是制造农作物有机物的重要原料和作物养料的载体,因此合理的改善水质状况也对土壤养分及其温度有着一定影响,因此通过兴建“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灌排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农田的水分状况,抑止土壤盐碱化的速度从而也改善了灌溉水资源状况[2]。
4.3 土壤改良工程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耕地质量也有着很大影响。土壤质地主要可以分为沙土、黏土、壤土等几个方面,其中壤土是最理想的耕种土地。土壤当中的有机物含量也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肥沃情况,土壤的盐碱化、土壤侵蚀等因素都是评定土地质量的重要依据。土壤改良工程的落实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灌溉与生产,同时发挥机耕效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解放劳动力。
4.4 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农业生产主要受气候条件中的光温水热、无霜期及其时空分布的影响,因此气候条件对于耕地质量带来的影响是复杂而又广泛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例如洪涝、霜冻和冰雹等则会给农作物带来致命打击。因此要进行合理的农田保护工程防护自然灾害的同时,也要实施对生态环境的防护。
4.5 田间道路工程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因素。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避免田间地表径流对道路的冲刷,合理在田间修建灌溉排水工程,提高了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耕地质量。
5 展望与意见
通过上述研究,不同地域、土地类型对耕地的质量影响都有所不同。在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项目当中应当合理利用土地的类型差异,有效解决我国仍然存在的人地矛盾,在开发耕地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首先注重项目工程的落实,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耕地质量上。其次要严格把控复垦工程的选址,以确保耕地质量的稳定性。也要不断提高灌溉排水工程的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从而提高机械化水平。在以后的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加强土壤改良要素和农田生态防护要素对耕地质量的定量化影响。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代就有着丰厚的土地改革经验,然而在实际应用当中,当前我国的耕地态势大概处于人均耕地少且日益减少;总体耕地适量水平偏低、后备资源不足且没有质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应当不断通过土地整改工程的落實来实现对耕地质量的提高,要想切实保护我国现有耕地,要不断缓解我国当前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明乐乐.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7.
[2]匡丽花,叶英聪,赵小敏,等.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7):198-205.
[3]汪文雄,余利红,刘凌览,等.农地整治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标杆管理和DEA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