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
2020-11-06向丽丽
摘要:根据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需要,在政府、企业和私人三种单一主体供给模式的基础上,从提供和生产两个角度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供给主体、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即,政府为了“减负”,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实现培训普及、课程资源普及、优惠性政策普及的“三普”目标,通过向他方购买服务的手段,建立起以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采用工学一体化、互联网+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多媒体资源培训等多种方式,涵盖就业技能习得、岗位技能提升、公共知识普及等内容的职业培训形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業培训;公共供给;政府;企业;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10-0025-04
职业培训是带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国家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人社部印发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皆要求全国上下从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出发,围绕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及其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大力开展普及性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助力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然而,我国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整体供给状况并不理想,由政府、企业和私人等单一主体各自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的职业培训还存在较多问题,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探索企业、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供给模式,对于开展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有保障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主体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产出方式,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中的供给主体应包含提供者和生产者,要解决“产权归谁”“由谁实施”的问题[1];二是组织机构的构成,能够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主体的,主要有代表社会公共权力的政府及其直属部门、用产品或服务换取经济收入的企业,以及作为政府和企业桥梁的并为之提供协调、监督及其他服务的行业协会。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支配、领导和财产等主权归政府所有,且政府要为培训的整体效益负责。因此,政府属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提供方,包括提供专项资金、监督引导、统筹协调等,也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少量的就业技能培训。企业,主要包括公司、工厂、营利性民办学校及培训机构等,负责开展具有针对性、专门化的职业培训,最后用有偿方式向政府提交服务成果。行业协会则负责制定行业标准,把控潜在风险,预测市场人才需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应支撑等。因此,企业和行业协会属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生产方[2]。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内容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内容的选择,应面向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诉求,以“提升技能,培育精神,改善生活”为目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的分析,结合现有职业培训资源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愿望,不断细化、优化现有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的培训内容体系。
(一)就业技能习得培训
就业技能习得培训属于职前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从事某一新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为即将步入社会且还未就业的大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基本常识培训,包括有合理就业期望值的自我准确定位、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和自身知识、能力与素质条件的匹配度分析、建立招聘企业信息库的求职渠道介绍、减少或避免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的技巧、稳步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与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途径与技巧,以及制作简历、撰写求职信、笔试面试、签订劳动合同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等。二是为转移就业或初次来到城镇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引导性和帮扶性的就业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引导他们在原有劳动能力的基础上认识新环境、适应新工作,并使其获得从事转移地某一工作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三是为失业或转岗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市场急需且人才缺口较大的职业岗位新技能培训,为他们创造再就业或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属于在职培训,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从事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新生代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关键在于“提升技能”,即通过培训服务帮助已掌握会做某件事但没有达到熟练程度的初级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基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培训内容,通过不断反思和反复实践,获得能够熟练和灵活运用的技巧性技能,并在已形成的技能基础上促进新技能的形成。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内容设置出现严重分层,与实际需求脱节。免费培训往往以理论授课或专题讲座形式开展,课时量少,对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实际帮助;一般培训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采取系统讲授的方式进行,对工作没有太大帮助;高质量培训的专业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符合市场需求,但培训费用高昂,新生代农民工无力承担。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发力,精心设计符合新生代农民工实际需求的一体化培训内容,将免费培训、一般培训和高质量培训有机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层次递进、联系紧密且新生代农民工有经济能力承担的培训体系,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由初级技能到技巧性技能再到新技能的提升和转化。
(三)公共知识普及培训
公共知识普及培训是以专业技能提升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补充,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一是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安全生产开展的以“安全知识、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操作技巧”等知识为主的安全生产培训;二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环境和切实增强创新创业知识储备与能力提升,包括创新创业知识、经验、方法、管理、技能以及前景预测的创新创业培训;三是旨在培育爱岗敬业品质和追求精益求精,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训[3]。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公共知识普及培训,目的在于利用培训手段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对与其工作岗位相关或相近的公共知识进行宣传和推广,使其了解工作岗位对安全生产、创新创业、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提高法律法规知识、创新创业意识、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培训结束后能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活动,自觉调节和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保证本人职责所在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学会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制作规范性的创新创业计划方案,并且能够将其付诸实践;知道三五个不同领域的时代楷模的事迹,深刻体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质,对本人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社会价值、文化、环境、工作方法等更加熟悉和认可等。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方式
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方式是指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具体采取哪些方法或者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将他们共同生产和提供的职业培训服务输送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手中,方式的选择会对培训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面对包罗万象的职业培训内容,供给主体要选择多种多样的供给方式来与培训内容配套,从而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而具体方法的选择,既要遵循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特点,同时又要考虑能够与培训目标进行有效匹配。
(一)工学一体化
“工学一体化”也称“工学结合”,是一种具有职业特色且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教学方式。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为重点、工学结合的培训体系;2019年,《提升计划》进一步强调要逐步推广工学一体化培训方式,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和企业个性化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具备基于社会经验的自学能力,学习需求与之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以问题为中心,内部学习动机强烈,迫切希望通过培训来获取立即可用的知识和快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工作岗位晋升、现有生活水平改变、自我认可度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等。工学一体化,将职业培训课程与工作岗位用人标准对接合一,培训内容也是工作内容;将职业培训实施过程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做到训即是工,工也是训,边学边做,从而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学习知识即为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培训(知识)—能力—成果”的转化。此种方式能够有效调动新生代农民工“身体”“情感”“头脑”“心灵”的参与,帮助他们扎实掌握培训内容,实现成果转化,不断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二)“互联网+职业培训”
在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数字红利得到充分释放的新时代,“互联网+职业培训”正成为传统集中面授培训的重要辅助方式。此方式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以智慧空间为载体,将传统集中面授培训的知识讲授、技能训练以及考试考核等实施过程整合在计算机上,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实现教室、实习实训室、考场的时空跨越[4]。“互联网+职业培训”的关键在于建立集智慧教室、虚拟工厂、智慧考场以及智慧服务大厅于一体的智慧培训空间,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培训、实践、考核、资格认定等一条龙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在智慧空间里可相应设置主要进行报名组织、缴费、技能证书、出勤等方面的管理模块,由课程组织、课程学习、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组成的学习模块,组织、预约及管理考试的考核模块,以及用于职业技能竞赛、资格认定和面试等的资格认定模块。
在以“时间短、见效快、重技能、强应用”为特点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利用互联网实时交互、资源共享、超越时空、个性化、终身化等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既可以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共用同一培训资源,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可以广泛获取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其他资源,从而有效地解决集中面授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互联网+职业培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时间,在家也能接受培训,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这也给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举办者带来了组织安排、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诸多便利。另外,“互联网+职业培训”能够随时隨地实现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紧密结合,教师按照培训项目一边讲解知识、一边让新生代农民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学习成果及时转化成专业技能,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三)职业培训包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服务对象是一个数量众多、需求旺盛、来自各行各业工作一线的庞杂群体,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对劳动者岗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主体之间相互合作,选择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职业培训方式[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随后颁布《关于推进职业培训包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职业培训包的地位,使其成为职业培训供给主体为劳动者提供由政府购买的职业培训的工作规范和指南。而《提升计划》明确指出要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逐步推广职业培训包等职业培训方式。由此可见,职业培训包逐渐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方式。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精神和现有研究成果,可将职业培训包归纳为:由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个供给主体,针对某一职业岗位共同开发,集包含学员标准、岗位能力标准、方法标准、师资标准和评价标准等在内的标准包,以职业培训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与就业咨询为主的指南包,以及由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合作伙伴组成的资源包于一体的职业培训资源总和。
(四)多媒体资源培训
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的多媒体资源教学方式,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培训方式[6]。多媒体资源培训,主要在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单一的媒体资源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原有的呈现方式,使其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如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在书本培训教材中插入与之相关的来源于生活的图像,将图像做成动画放入多媒体课件中,添加新生代農民工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素材,构造一个动静结合、灵活多样、丰富有趣的培训课堂,让新生代农民工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行的单一主体供给模式相比,由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共同构建的公共供给模式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承担购买者的角色,减轻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压力,又有利于激发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培训的公益性。其次,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提高了培训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人才需求的敏感性,丰富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质量。最后,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向社会购买培训服务,做到专款专用,能有效防止经费滥用,确保了公共投入的绩效。然而,由于政府尚未出台针对性、指导性、规范性的政策文件,加上多主体合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难以调节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市场准入条件不严等问题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的落地还面临诸多障碍,需要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组.我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供给模式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3(1):58-61.
[2]向丽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模式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彭子茂,舒菁英.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工匠精神”培养与培训服务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02-103.
[4]王丽萍,张以宁,王晓岩.技工院校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的探讨[J].培训与鉴定,2019(8):120-121.
[5]杨冬梅.聚焦天津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培训包”开发实践——以“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为例[J].职教论坛,2019(3):98-102.
[6]林媛媛.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6.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