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分析
2020-11-06刘延琴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就是一门基础性的教学,而“图形与几何”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需要重视对学生空间观念以及推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逻辑能力的不断加强,使学生在后期数学学习中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也是比较难懂的,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文章探究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相关内容以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小学数学中最具有抽象性的内容。同时,如果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的教学,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他们的几何图形以及基本的一些推理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将能够为他们在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提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质量。
二、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发现,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相当于其他内容的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更加高,不是仅仅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的。更多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现实则不然。
(一)大部分学生缺乏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比较重要的,但是,作为小学生,他们毕竟年龄不大,对于立体图形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接触,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吃力。其实,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和表达,是能够养成一定的空间观念的。因为一些学生在平时也会玩一些积木或者是魔方,这些就是生活中的常见的立体图形,可是学生却没能够将日常生活与学习进行联系,从而就导致了他们在空间观念上是比较缺乏的。如果空间观念都是比较缺乏的,那么想要培养他们的几何直观就更加难了,因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二)学生对于不同图形的性质容易混淆
总的来说,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图形还是比较多的,无论是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是菱形等图形,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接触过了。在学习了这么多的图形之后,如果学生不能够明确分辨每种图形,就会对于图形之间的性质造成混淆,就会导致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这些图形时思维上会跟不上,在解题过程中思路也会不清晰。因此,在进行“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不同图形的性质,明白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避免他们出现对图形性质的认识混淆。
(三)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很多教师会担心一节课的时间不足够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知识的讲解就会比较紧凑,所能给予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是非常少的。“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不能够给予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就会导致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深刻。另外,有一些教师虽然给予了学生进行操作的机会,但是却未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会导致这种教学流于表面,未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进行实践的机会,同时,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要仔细观察他们的实践情况,引导学生完成实践。
(四)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由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好的空间想象和逻辑能力,而且不少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也没有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为此,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选择符合学生特性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兴趣。
三、 进行“图形与几何”内容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具有多重含义,其中一种就是要会描述图形的运动变化,根据语言描述进行图形的绘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树立空间观念,使得他们在进行后面的一些更复杂的图形的学习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
其次,教师在教学“图形与几何”的时候,需要帮助他们培养几何直观。当学生有了基本的空间观念之后,对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更近进一层,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識,更多的是要让他们在进行课本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几何直观。如此,当他们在面对其他的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几何直观的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
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逻辑推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某些问题为例,让学生进行推理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合理的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将答案推理出来,从而使得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并且能够在面对其他问题的时候,积极思考,扩宽思维。
四、 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探究
(一)给予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时候,动手进行实践的机会是比较缺乏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在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宽,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激发,使他们对于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教内容,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例如,当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的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例,分析这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是否为180度。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采用量一量的方法,测量画出来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将其进行相加,观察最终的度数和是不是180度;再让另外一部分学生采用拼剪的方法,将同样的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来,然后将三个角合起来,观察这三个角所拼接出来的是否是一个平角,如果是则可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自己动手实践去检验知识的快乐,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进行图形性质的归纳
小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时候,由于所学的图形在日积月累之后是比较多的,这就会导致学生容易混淆不同图形之间的性质。因此,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图形性质的归纳,利用表格或者是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一罗列出来。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体的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补充。如:首先,画出主干,主干内容分别为: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四边相等、四角相等,然后再给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菱形这四种图形,让学生将符合以上性质的图形分别对应填到不同性质的分支上。借助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发现这四种图形共同具有的性质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三种。同时,学生也能够将这种方法推及到其他图形性质的分类中,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图形性质的分辨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合小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爱玩的阶段,在教学“图形与几何”的时候,教师能够巧妙地结合一些小游戏,就可以将抽象的图形内容转化为形象的知识,并且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章节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个小游戏,激发他们学习这章内容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利用圆规,不断旋转圆的位置,画出多个圆形,最终画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学生在看完之后会感觉非常新奇,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草稿本上随意画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采用旋转或者平移的方法,进行图形的运动,并且要把自己画出来的图案与同桌或者前后桌进行交换欣赏。学生们想着图案要进行互相交换的,自然就有了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更加认真地进行图形的旋转绘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此时,教师就可以恰当地补充课堂教学的知识,问他们所画出来的图形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加深他们对于《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创新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推理的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使得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显康.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9):1-2.
[2]吴瑜娜.小学数學“图形与几何”趣味性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107-108.
[3]周天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67-68.
[4]刘亚敏.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4):245.
[5]出程达.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分析: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J].教师,2019(15):62-63.
[6]郭绮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微课融合策略[J].小学时代:奥妙,2019(4):56-57.
作者简介:刘延琴,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里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