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国女星黎灼灼的形象定位

2020-11-06刘梦婷

戏剧之家 2020年28期

刘梦婷

【摘 要】20世纪30年代①,中国电影业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明星制度,其核心是以明星的体貌特征和性别魅力对其进行形象定位。黎灼灼于1932年至1937年活跃在上海影坛,共参演了十四部影片,所饰演的角色亦正亦邪。这些角色在电影公司和大众媒介的作用下共同建构了黎灼灼“蛇蝎美人”与“健美女星”的形象。而“健美女星”不仅契合了彼时的商业话语,更合乎了抗日战争背景下民族国家建构的意识形态话语。

【关键词】黎灼灼;明星制度;形象定位;大众媒体;民族国家建构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099-03

1932年至1937年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民族电影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迅速崛起的联华影业公司与老牌的明星电影公司、天一影片公司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紧随其后的还有艺华、新华、电通等小型电影公司。电影业发展的同时,传媒业也迅速扩张,电影报刊大量出现,其他报刊中有关电影内容的版面也急剧增多。正是在电影公司和大众传媒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电影明星制度初步完备,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黎灼灼,1932年出演《人道》中的柳惜衣一角步入影坛,1937年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奔赴香港,此后一直活跃在香港影坛。而她在联华影业公司的光辉岁月适逢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也恰好是明星制度初步完备的阶段。我国本土电影公司借鉴好莱坞的造星经验和明星制度,强调以明星的体貌特征和性别魅力为表征的形象定位,并通过各种途径使明星的形象固定下来,这样有助于加强观众对明星的识别与记忆,创造影迷文化。如此一来,电影公司就可以借助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将电影作品推向市场,以保证票房收入。黎灼灼身处这样的媒体环境之中,当然也逃不脱“贴标签”的命运,被称之为“蛇蝎美人”和“健美女星”。而黎灼灼这样的形象定位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保持的呢?这值得我们探寻。

一、电影明星制度的初步完备

首先,电影产业的繁荣是孕育“明星”制度的基础②。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电影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粗制滥造和激烈的行业竞争,许多小电影公司纷纷倒闭,电影公司的数量由20世纪20年代的175家锐减至二三十家,而能够存活下来的公司不但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制片能力,且主动进行产业调整与重组,拓宽发行放映渠道,以明星电影公司与天一影片公司为突出代表。1930年,罗明佑在其华北电影有限公司和黎民伟的民新影片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集制作、发行、放映于一体的联华影业公司。由于拥有国民党高层的支持,联华影业公司迅速崛起,与20世纪20年代便已成立的明星电影公司、天一影片公司鼎足而立。艺华、新华、电通等小型电影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也相继成立,为当时电影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简而言之,20世纪30年代,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制作、发行、放映都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这为明星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必要的工业基础。

其次,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是明星制度得以完备的必要条件。这一时期,传媒业(主要是纸媒)快速发展,且随着民族电影产业的崛起,对电影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量电影专刊诞生,。例如联华影业公司创办的《联华画报》;举办中国电影明星选举活动的《电声周刊》等。二是几乎所有的报纸以专刊、副刊或增刊的形式增加有关电影的版面,例如《申报》增设了“电影专刊”“本埠增刊”;《益世报》增设了“戏剧与电影周刊”等。三是明星照相集、明星月份牌、明星漫画等广泛流行,例如1934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国电影女明星照相集》,收录了八位当红女星的照片。明星成为这些报刊关注的焦点,他们的脾气爱好、日常生活、穿着打扮、表演技巧、最新作品等被大肆宣传,为广大观众所熟知。

不过大众媒体所塑造的明星媒体形象通常是银幕形象的一种延续。这样的宣传方式一方面有助于稳固明星的形象,使明星在银幕上下都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从而创造影迷文化;另一方面,报纸杂志借明星的资讯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刺激观众消费,以此提升报刊的销量,实现双赢。

此外,好萊坞明星制度为中国明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参照和范本,大大缩短了中国明星制度的建立过程。明星制度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这为正在谋求现代化的本土电影公司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加之当时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占据了中国大半电影市场,欧美电影明星的形象定位已经被广大观众所熟悉。于是本土电影公司依样画葫芦,学习借鉴好莱坞的造星经验和明星制度,同样采用以明星的体貌特征和性别魅力为表征的形象定位手段,将明星打造成为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商标或品牌,以此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稳定票房收入。

但在明星制度施行的早期阶段,本土明星的形象定位仍然需要借助欧美明星的声誉来唤起观众原有的观影记忆,因此常常采用“东方/中国的+欧美明星名字”的形式,例如黎灼灼被称为“中国的克莱·拉宝”③。

综上所述,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电影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民族电影企业参照好莱坞明星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明星制度,其重点是对明星的形象进行合理定位。

二、“蛇蝎美人”

黎灼灼,原名黎杏球,1905年出生于香港,家境富裕,其父为香港电影先驱者黎海山。出身名门望族的黎灼灼爱好音乐、舞蹈和绘画,且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香港英华女子中学、北京女子中学,因而能流利地讲普通语、粤语和英语,同时喜爱运动,擅长游泳、骑马、打高尔夫球等,身材十分健美。此外,黎灼灼的行事作风、穿着打扮前卫大胆,有别于传统的大家闺秀,在香港社交圈名噪一时。由此可见,黎灼灼本人就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

虽然黎灼灼进入影坛实属偶然,但是她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电影事业。1932年,黎灼灼来到上海拜访她的叔叔黎民伟和婶婶林楚楚,此时联华影业公司的卜万苍导演正在筹拍电影《人道》,但因阮玲玉以性格不适合为由拒绝出演富家小姐柳惜衣一角而一筹莫展。此时前来造访的黎灼灼无疑成了卜导眼中那根最适合的救命稻草,从外形到身份,柳惜衣这个角色简直就像是为黎灼灼量身打造的一般,于是经过多方游说,黎灼灼勉强答应参演,由此开始了她的电影生涯。或许黎灼灼本人也没想到,一次稀松平常的造访竟改变了她的一生。

《人道》中,黎灼灼所饰演的柳惜衣是一位洋买办的女儿,青春浪漫、挥霍享乐,引诱质朴敦厚的农村小伙赵民杰沉湎于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中,对农村的父母妻儿置之不理。后来,柳惜衣继承了父亲的巨额遗产,另结新欢,抛弃了赵民杰。黎灼灼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成功地塑造了贪恋物欲、情感淡薄的交际花形象。正是由于《人道》中的出色表演,黎灼灼随之受到田汉的邀请,出演了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三个摩登女性》,在其中扮演交际花虞玉一角。虞玉时髦艳丽,常出入歌台舞榭,崇尚金钱,耽于享乐。影片通过金焰饰演的张榆对虞玉由亲近至疏离的态度,表达了对虞玉所代表的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批判。通过这两部影片,黎灼灼“蛇蝎美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当中。

但明星的形象定位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市场的多番考验,由电影公司根据观众的反馈审慎确定的。在虞玉之后,黎灼灼出演了《母性之光》中的慧英一角,塑造了一位恪守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富有广博爱心的慈母。黎灼灼本人曾表示,她比较喜欢这样的角色,但市场反馈往往不遂人愿,《母性之光》并没有让黎灼灼成功转型。虽然市场的反馈是明星形象定位的重要参考条件,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联华影业公司已经拥有了以贤妻良母形象定位的林楚楚。因此,为了保证明星类型的丰富性,联华影业公司着力打造黎灼灼“蛇蝎美人”的形象,如《破浪》中骄纵善妒的资产阶级小姐黄若兰;《难兄》中虐待继子、争夺财产的后母;《浪花村》中不甘寂寞、移情别恋的妻子;《天伦》中安于享乐、奢靡挥霍的若燕之妻;《迷途的羔羊》中嫌贫爱富、另结私情的沈太太;《慈母曲》中自私自利、毫无孝心的大儿媳;《新旧时代》中沉溺赌博、阿谀奉承的富家小姐宝珠等。

作为联华影业公司的基本演员,黎灼灼受到公司的大力宣传,数次成为《联华画报》的封面女郎④,加强了其银幕形象的说服力。通过联华公司模式化的包装策略,“蛇蝎美人”渐渐家喻户晓,成为了黎灼灼的代名词,同时这种形象也契合了父权制的观看秩序,刺激了市民的物欲和消费。

当然,明星形象的稳固离不开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而明星媒体形象通常延续着其银幕形象。因为黎灼灼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坏女人的形象,所以当时的大众媒体对黎灼灼的“贬”远远多于“捧”,而这些贬低从客观上造就了“蛇蝎美人”黎灼灼。在这些报道中,有一部分是关于黎灼灼身材相貌的,其修饰之词通常会带有一些色情意味,例如“富有肉感”“风骚泼辣”等;另一部分则集中在黎灼灼的恋爱经历方面,特别是她与电影明星张翼的绯闻——张翼有妻子,且育有二子,但黎灼灼仍然苦苦追求,甚至不求名分与其同居,还常与其活跃在各大社交场合,由此黎灼灼被冠以“追求异性最大胆”⑤之名号。此外,杂志报纸上还刊登了许多黎灼灼的写真照,对其健美性感的身材、摩登新潮的打扮等大肆渲染,让黎灼灼的银幕形象延续到了广大观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加深了观众对黎灼灼形象的认知。

正是在联华影业公司的大力包装和大众媒体的蓄意炒作下,黎灼灼“蛇蝎美人”的形象逐渐固定下来,但这样的形象并不讨好观众,导致黎灼灼的票房号召力并不强,加之千篇一律的角色形象也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失去新鲜感。所以,联华影业公司结合黎灼灼本人热爱运动、身材健美的特点,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与定位,成功将其打造成一位“健美女星”。

三、“健美女星”

黎灼灼出身名门,从小就能接触到当时一些时髦的运动,如游泳、骑马、打高尔夫球等,又因为喜欢运动,所以勤加练习,保持了十分健美的身材,这是其能够成为一位“健美女星”的重要前提。当明星由于某些原因在观众中失宠,失去了票房价值,电影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会首先考虑放弃该明星,这是当今电影行业的现状。而在当时,培养一名明星尤其是女明星非常难,所以转型或形象的杂糅是电影公司的必然选择,阮玲玉两度转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黎灼灼成为一名“健美女星”,商业价值的考量在当时或许還是次要的,时代所需才是其转型的主要驱动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一·二八事变”,使整个中华民族陷入到严重的危机当中,“东亚病夫”的耻辱感日益加深,全国人民都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面对这样的国情,国民党政府大力倡导体育救国的方针,号召人民群众加紧锻炼,以强健的身躯抵御外敌。作为一个与国民党政府有着紧密合作关系的电影企业,联华影业公司率先响应政府的号召,于1934年相继制作了两部宣传体育运动的影片,一部是黎莉莉主演的《体育皇后》;另一部便是黎灼灼主演的《破浪》。由此可见,“健美女星”这样的形象定位是体育救国思想的产物,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形象正好适应了抗日战争背景下民族国家建构的需要,响应了反法西斯时代“站起来”的使命号召。

1934年由于联华影业公司调整发展战略,开拓海外市场,黎灼灼被派往联华港厂工作。《破浪》是黎灼灼在香港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也被称作“香港第一部体育片”,黎灼灼饰演了游泳运动员黄若兰一角,其泳技在银幕上大放光彩,弥补了其之前的角色带给观众的反面印象,受到观众的欢迎。在此基础上,黎灼灼出演了一系列身体强健且具有斗争精神的角色,例如《将军之女》中徘徊在革命与亲情之间的反动军阀之女;《人海遗珠》中善良自尊、刚毅顽强的贫家女朱冰;《艺海风光一:电影城》中自信勇敢、坚持梦想的临时演员路琳;《联华交响曲二:春闺梦断》中奋力与恶魔抗争的做梦女人等。值得一提的是,《联华交响曲二:春闺梦断》虽然描绘的是梦境,但以表现主义的手法,借女人在睡梦中反抗恶魔的故事宣扬反法西斯的思想,这直接呼应了抗日救国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