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
2020-11-06卢玲玲
卢玲玲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意义,着重分析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完善组织架构、设置考评机制、健全管理机制等,从各个方面提高该项管理工作的效果,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预算管理 考评机制 管理机制
一、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全体员工都应认识到该项管理的实际价值。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框架,以保证该项管理的有序进行,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调控。
二、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意义
企业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管理能力,实现切实落实管理。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为主要方向,对现有的各项资源科学整合配置,有助于企业更快地实现战略发展。具体而言,借助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管控其发展进度,并合理降低运营支出,对资金流动以及经济收益起到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各领域行业都得到发展,企业运营的范围规模也随之扩大。另外,市场需求的改变,带给企业更大的运行挑战,而若想提高市场影响力,应先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长期发展,需合理分配各项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其实现长远发展。战略规划通常是较为抽象的概念,仅是大致的方向。而借助预算管理有助于将战略规划具体化,并健全内部的管理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的工作能力。为保证该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需内部各部门人员共同协作,拉近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逐渐形成有机整体。
三、企业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制定管理机制需根据实际的整体架构、相关市场情况、运行规模以及现有管理机制等,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力,并对该项管理内容给予应有的支持,使各部门员工明确自身的职责,保证各部门能够实现有效沟通,提高内部人员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此外,不同行业的企业实际经营范围不同,而其实际的管理机制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对于预算管理而言,其最终工作成果集中体现在报表中,因此,若想实现全面的管理工作,应对报表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可从三个方面健全管理机制。
其一,围绕与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进行设置,具体制作该方面的预算报表时,相关人员应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关于主要生产、投资、筹资活动发生支出等方面的数据为基础,包含营业支出、非营业支出以及其他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支出等内容。其二,便是根据营运资金流出进行预算,企业在日常运行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运营成本,而部分资金流出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在此方面进行预算,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人员配置结构,控制企业的营运类成本支出。其三,围绕收益进行预算,据当前的管理情况,多数企业会对各部门可能产生的经济收益进行有效预算,并将其结果制作成报表,分配给各个部门,并由部门人员进行收益方面的预测,采用该种方式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对企业下一个预算期间经营效益预算的准确性[1]。
(二)健全预算组织架构
企业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应保证其内部组织架构的完整性,基于此进行具体工作内容,总体而言大致可从三个角度进行优化。
首先,应根据具体的管理工作对高层决策人员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在高层决策层下可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起到统筹兼顾的作用,在后续预算管理展开过程中,形成运行的整体框架。另外,该部门需明确预算的目标。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处于此高度的预算部门应隶属于高层决策层,相较于其他行政部门更为独立,以提高该项管理工作的高效程度。
其次,在该部门之下应设立具体的预算工作小组,保证该项管理内容的有效落实。另外,在实际全面开展工作期间,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制定相应的调整对策,有利于推动该项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此外,各预算小组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切实落实程度等相关数据需形成报告直接交给专门的管理部门。
最后,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后续的工作便是将既定的目标进行合理细分,使内部各行政部门都能了解本部门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此种运行模式,有利于健全预算组织架构,保证该项管理内容的切实落实,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实际效用。
(三)优化预算考评体系
合理的考评体系有助于实现全面预算,因此,相关人员需提高重视程度。
第一,制定明确的考评标准,为保证考评标准的可行性,需安排工作人员对当前实际情况实行全面了解,以实现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并以此为前提,制定具体的考评标准。另外,在进行考评期间,应对部分指标进行有效量化,以提高员工对考评结果的认可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准确性。
第二,通過获取全体员工的实际反馈,有利于调整优化考评体系。具体而言,企业可定期进行预算偏差分析,并对预算管理具体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此外,还需开展围绕该项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为主体的探究会议,以发现其中潜藏的问题,并探究结果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与此同时,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期间,需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整合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置对应的防范方案,不仅可以保证该项工作当前的管理效果,还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实践经验,为其全面开展做好基础保障。在优化考评体系时,应注重将评分与员工个人的业务绩效以及薪资联系在一起,以保证预算考评体系落到实处[2]。
(四)组建专业管理队伍
为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应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要求该方面的管理人员不仅拥有管理方面的能力,还需对财务预算方面有较深的理解,由此为该项工作提供基础保障。目前,部分企业在实际开展该项管理工作期间,缺少具有专业素养以及管理经验的人才,导致预算编制无法精准校正,极大影响该项工作的实施效果。企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各方面人才,因此,应吸收高素养、高水平的人才,以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推动其稳定发展。
具体而言,除引进经验丰富的人才进行预算管理外,对于现有的人员应进行能力提升,实现预算与管理能力共同推进。对于实行管理工作的人员也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并自觉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另外,企业应邀请该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定期的经验分享,以真实事件作为讲解案例,更具有代入感。借助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找到自身的不足,而进行教育培训的人员,应结合工作者实际遇到的问题给予大致的解决方向,促进其主动思考,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预算管理能力,组建高质量的管理队伍。
(五)树立全面管理意识
为保证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应从工作人员本身出发,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其一,作为预算工作者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形成全面管理的意识,保证个人的工作热情。该项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不应隶属于任何行政部门,若想保证其执行效果,需要内部各部门实现有效紧密地配合,同时,预算使用的数据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整合其他工作内容,并根据上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实现情况以及相关市场形势,基于此获得预算报告的相关数据。
其二,预算编制工作者需保持严谨,在实际工作期间,应结合企业实际的预算管理的执行程度,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调研,收集真实的数据,以完成后续预算管理方案。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全体员工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实现收益、支出以及业务等多方面的管理,推动精细化的管理效果。
其三,预算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保证该项工作的灵活度,编制内容可根据企业近期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定。同时,还应注重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使该项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长期运行起到积极作用[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不足。而企业若想实现稳定长远发展进步,需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提高对该项管理工作的管控,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陳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中国商论,2020(07):161-162.
[2]李昕昕.轨道交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商讯,2020(09):125+127.
[3]黄春菊.关于零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讨[J].财会学习,2020(06):107+109.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遵义湘江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