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分析研究

2020-11-06邓佳华

时代金融 2020年26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邓佳华

摘要:为了探究农村居民目前消费结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9年数据,从中提取出分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各项消费支出、分地区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中国统计年鉴将居民的消费支出分为八类,首先提取《中国统计年鉴2019》关于八项消费的数据,对2018年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主要的消费支出因子,并将所得主因子表达式带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算出各地区的2018年城镇农村居民对应因子得分,依据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结合因子的贡献度计算出综合得分,并对地区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观察综合得分与主因子的排名,得出目前农村地区消费结构特征。为探究不同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以2009-2018年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为样本,进行时间上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主因子,并依据贡献度计算综合得分,绘制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随着时间变化发展状况折线图,从而直观反映出历年来我国城镇农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考虑到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升级对衡量农村居民经济发展状况与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进一步引入农村基尼系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构成影响组,与八项消费形成的消费组结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2000-2017年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对农村消费结构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一、引言

自实施改革开放后,居民获取收入的来源日趋多样化,与此同时,国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居民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消费力与生产力相互促进,提高消费能力,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又能创造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推动消费力的发展[1]。此外,农村消费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有无变化,可以作为衡量政府有关政策实施有效性的工具。

消费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直观指标,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年,通过研究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可以了解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差异。与此同時,对近十年来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科学客观评估政府近年来实施各项政策的有效性,为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指导意见。

二、2018中国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析研究

(一)相关性检验

检验结果KMO=0.535,Bartlett球形检验对应p<0.05,虽然各变量间相关性较弱,但可以尝试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

(二)选取主成分因子

借助于SPSS运行得到公式中的系数的平方和体现出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的总方差所做出的贡献,在此处采用“最大变异数法”,进行转轴。

由表可知,3个主因子可以实现对8个指标的较好解释,3个主因子的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7.59%>65%,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第一主因子主要反应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基础消费情况,故称为基本生活因子;第二主因子中食品烟酒对因子负向影响程度较大,教育文化的作用是使居民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反映了居民对精神层面物品的消费意愿,称为精神追求因子;第三主因子表示居民交通上的花费,为生活带来便利,称其为便利因子。权重为主成分因子对原始数据的贡献率,计算不同地区3个主因子的得分:

(三)聚类分析

对综合得分采用WARD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地区综合得分分为五类:

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综合消费结构与基本生活因子的地区分布相似,农村地区的居民日常消费还是停留在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但同孙艳玲[2]中的结果相比,精神追求和富裕因子占总消费的比重存在上升趋势。

三、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

考虑到各个经济指标存在时间上的此消彼长现象,为得知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规律,参考宁自军[3]对2009-2018各年全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进行主成分分析。

观察各项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部分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运行获取结果:

前两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5.716432%,较好解释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状况。F1因子主要受衣着和其他用品及服务、食品烟酒的正向影响与居住、教育文化的负向影响,2009年以来,消费结构变动最大的是衣着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F2因子主要受生活用品、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的正向影响和食品烟酒的负向影响,自2009年变动最大的是医疗保健。

F1因子中居住和教育文化的负值体现出这三者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F2中体现出食品烟酒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在逐年下降。F1更能反映出居民的基本消费方面的状况,F2更多表现出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的有关内容。绘制主成分因子得分趋势图:

近年F1存在不断地下降,F2存在不断地上升。未来F2的重要程度会超过F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迎来升级。

四、模型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为探究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各因素与造成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张磊[4]等、王芳(王芳,2007)[5]的数据选取方法:以农村基尼系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为影响组,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为消费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前两个典型相关系数较高,F值较大,通过似然比检验,表明其相对应的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显著,影响组变量实现对消费组变量的解释。

冗余分析输出结果显示,第一对典型变量就可以较好的说明问题:

U1较好地反映出消费结构的綜合得分。V1与农村地区基尼系数的相关性不高,基尼系数对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影响很小,剩余变量的影响较大。文化教育对应的典型系数与典型相关系数符号相反:文化教育是一个抑制变量。

影响组对应的第一对典型变量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应的载荷量绝对值最大,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消费性第一对典型变量中排名前三的变量为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收入主要用于这三类消费。

五、研究结论

目前,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中基本生活相关的花费仍占据较大的比重,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农村消费结构呈现出有规律的良好发展态势,消费结构状况不断改善,农村受限于本身的经济能力和消费环境,升级空间有限,实现生活支出不再占比过高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收入仍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的增长会带动各个分类项目的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不会再受限于最低收入标准和农村收入水平。农村地区居民贫富差距小,经济消费环境稳定。

六、研究建议

政府应该采取优惠补贴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拉动消费,提高收入。受限于收入水平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可拓展空间较低,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至关重要。

完善农村福利保障,提高农村居民面对经济变化、商品价格波动的抵抗力,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稳固的基础。

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村居民的消费成本,营造农村地区良好消费环境。受制于农村偏远的地理位置、落后的基础设施,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选择也是十分有限的,购买心仪用品的成本较高于城镇地区。

参考文献:

[1]方建中.消费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源[J].唯实,2007(10):61-65.

[2]孙艳玲.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03(12):39-41.

[3]宁自军.主成分分析在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01):11-14.

[4]张磊,韩雷,刘长庚.中国收入不平等可能性边界及不平等提取率:1978~201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11):81-100.

[5]王芳.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03):106-10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国际学院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