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经济效应探究
2020-11-06孙天娇黄瑞钟佩言杨思睿
孙天娇 黄瑞 钟佩言 杨思睿
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经济形势下重要国家战略,是国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2013-2019年间,国务院陆续批复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本文通过分析自贸区设立对地区经济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自贸区的经济作用机制,最终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贸区 经济效应 区域经济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背景
1978年以来,中国坐上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增长,中国把握住机会加入WTO,逐渐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2001至2017年间平均交易量为150412.8亿人民币,相比1978年355亿人民币的贸易总额,出口增速和进口增速百分比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29%和17.12。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为40%以上[1]。可以说,外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2013年,中国需要建设高质量的外贸模式,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成为贸易强国是中国的下一步的奋斗目标。2013年,中央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同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自贸区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的重要政策,上海自贸区作为第一个自贸区取得了耀眼成绩。2017 年在上海自贸区内,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54项扩大开放措施累计落地项目已达 2404 个,其中仅 2017 年就新增412 个。上海自贸区还吸引了大批的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其对外贸易出口占全上海市的40%[3]。
二、自贸区设立的进程
上海自贸区为全国各地的自贸区提供了典范和政策模板。自贸区的建立旨在积极主动扩大货物进口,在大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自贸区的情况下,通过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推出负面清单扩大开放口径等措施,来追求高质量的贸易模式。继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上海自贸区之后,国务院在2015年批复成立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2017年批复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区。2018年批复同意设立海南自贸区。2019年8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区。
三、自贸区对区域经济作用路径
自贸区主要通过贸易自由化对经济的增长产生正向作用。具体来说,正向作用体现在改变政府职能,集聚效应,强化市场机制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产生制度红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驱动影响[4]。
第一,自贸区改变了原有的政府职能,重新界定了政府的职能边界,政府由事先审批变为事中及事后监管,由此实现综合审批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提升办事效率,降低了交易费用并提升产出效率,形成制度红利,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第二,自贸区的贸易效应会带来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变化,改变国家及地区间的贸易流向与贸易条件[5]。自贸区实施进口自由、无配额限制、不缴纳进口税,加上外汇管制等政策优惠,同时园区内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利率的市场化这些因素也直接促进金融业产业升级,为外商投资创造了灵活融资渠道的同时,对民营或外资企业的入驻起促进作用,进而对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有较大积极作用[6]。
第三,自贸区采取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降低了外商投资进入壁垒,消除了外商投资的灰色领域,较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外商投资管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强化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可以降低国内税费和交易成本,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自贸区产生的投资效应往往会加快区域内的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这对实现区内经济效益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自贸区的设立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自由贸易园区不仅有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服务功能,同时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保险、物流等服务业取得了成效性发展,显著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由于自贸区拥有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易吸引跨国公司和技术的引入,从而促进了知识的外溢,对本地企业转型产生了示范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7]。
第五,自贸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带动了城市及腹地经济发展。自贸区依赖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加工、贸易、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催生培育一些新的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自贸区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还为物资的运输和仓储提供了便利,由于自贸区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和贸易空间,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交易,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8]。
负效应则体现在自贸区的建立可能与中国其他经济区域产生“擠出”效应,在政策和资源等方面导致竞争和利益冲突,从而对经济产生负影响。此外,自贸区的增长效应会受到区内产业发展平衡性、改革推进力度和具体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税收、金融、法律等制度方面的创新,与国际惯例接轨,自贸区就难以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其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功能也将会受到影响[9]。
四、结论
建立自贸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自贸区已成为各地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就目前自贸区的发展来看,虽然在改革举措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发展缓慢,地区之间差距大,制度不完善等不足,因而提出对我国自贸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实施力度,扩大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已建立自贸区的管理与扶持,探索和发展新的自贸区区域,不断扩大我国自贸区的涉及领域和覆盖范围,将自贸区的正效应更大程度的带给地方。
第二,创新税收制度,加强优惠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目前,我国各地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现行税制较为复杂,税收营商环境相比世界著名自贸区有较大差距。另外,我国很多税收优惠政策有明确的时限且时间较短,税收的确定性、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针对各地不同情况,我国可适当赋予自贸区税收立法权,灵活制定税收政策,进一步扩大优惠范围,制定较长期的激励政策,使税收优惠成为帮助自贸区扩大规模、吸引外资的更强助力。
第三,重视人才培养,发展更多自贸区专业化人才。世界各国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18个自贸区。自贸区的建立需要做到人才先行,自贸区对于就职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了解自贸区进出口业务和相应法律法规、具有国际贸易商务谈判能力、市场开发和风险防控能力等。国家应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相关专业,各高校也需开设自贸区课程体系,尝试与自贸区校企联合,建立就业创业基地,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人才。
第四,接轨国家战略,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的 “五通”问题与自贸区中的“四话”要求目标高度契合。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川、辽宁等地区都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连接点。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应联合建设,整体布局,综合考虑,合力打造中国的世界贸易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郎好运.论对外贸易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J].山东纺织经济,2019,3:30-33.
[2]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70 年: 回顾与展望[J].财贸经济,2019,10:34-49.
[3]陈波.中国自贸区:开放创新,多点开花[J].中国经济报告,2018,11:90-96.
[4]赵亮.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D].东南大学,2015.
[5]岳文,陈飞翔.积极加速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J].经济学家,2014(01):40-47.
[6]金洁.广东自贸区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8(05):49-50.
[7]林娜,兰蓓.关于成都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学报,2014(02):65-67.
[8]金鹏辉.以自贸区金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J].中国金融,2019(20):30-32.
[9]谭娜,周先波,林建浩.上海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J].国际贸易问题,2015(10):14-24+86.
基金项目: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兴趣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编号是2019378。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指导老师:李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