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2020-11-06李承燕何永忠黄炳龙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广东湛江524001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危险

李承燕,何永忠,黄炳龙,敖 当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广东湛江 524001)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差,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导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率高[1]。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学及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总体预后仍不容乐观,至少25%患儿留下了听力损伤、癫痫、脑积水、智力和/或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通常早期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因此临床上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对降低其病死率、致残率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9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记录不完整者;(2)合并先天畸形者;(3)合巨细胞病毒、梅毒或真菌感染者;(4)先天性免疫缺陷者;(5)合并颅内出血者。 按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进行分类[4],将Glasgow 5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Glasgow 1~4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在95例患儿中,预后良好组有44例,预后不良组有51例。

1.2 方法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收集起病首次血常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生化及首次脑脊液(CSF)常规、生化和病原体培养等指标。对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等全面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t检验;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收治 110 例患儿,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 10 例以及合并脑出血3例、其他感染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者95例。其中男65例,女30例;胎龄28~42周,平均(38.24±2.80)周;出生身体质量1.25~4.50 kg,平均(3.06±0.56) kg。预后良好组中男30例,女14例;预后不良组中男35例,女16例,两组在胎龄、性别比例、发病日龄及出生身体质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P<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特点的单因素分析

95 例患者中剖宫产18例(18.9%),胎膜早破11例(11.6%);出现发热76例 (80.0%),反应低下 29例(30.5%), 惊厥15例 (15.8%), 肌张力增高 35例(36.8%),前囟饱满 18例 (18.9%),意识障碍 14例(14.7%)。预后不良组的惊厥发生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两组在产式、胎膜早破、发热、反应低下、肌张力增高、意识障碍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实验室检查

CSF培养培养阳性35例(36.8%),其中大肠埃希菌20例(21.1%),无乳链球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溶血性链球菌4例,解没食子酸盐链球菌巴斯德亚种1例。外周血白细胞(WBC)>4×109/L或<12×109/L、PCT≥1 ng/L、CRP≥10 mg/L、血钠<135 mmol/ L及CSF蛋白≥1g/L、CSF 腺苷脱氨酶(ADA)值≥5 U/L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CSF WBC≥500×106/L、CSF糖≤1.5 mmol/L及CSF培养阳性者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将住院时间、惊厥、CSF白细胞≥500×106/L、CSF糖≤1.5 mmol/L及CSF培养阳性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长(>21 d)及CSF糖浓度降低(≤1.5 mmol/L)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高,与自身未发育成熟的免疫系统及不完善血脑屏障等有关,导致病原菌转移到脑组织引起化脓性感染,其致残率、病死率较高[1]。本研究显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53.7%,略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5],可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总体预后较其他年龄段儿童不容乐观。有研究报道新生儿化脓性性脑膜炎死亡率高达15.9%,远期神经后遗症发生率21.6%[6],提示及早识别预后不良高危因素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并积极有效随访,有助于改善预后。国内外诸多研究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多个与不良预后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5-7],但由于研究对象选择的差异,不同研究报道的影响因素并不一致。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s)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aP<0.01

组别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n 44 51胎龄/周38.59±2.44 37.97±3.05发病日龄/d 14.73±8.82 12.41±8.05出生体质量/kg 3.08±0.50 3.03±0.62住院时间/d 21.75±14.14 32.04±15.54a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单因素分析 例(%)

表3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单因素分析 例(%)

表4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发现预后不良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且为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相似[7]。这由于预后不良组并发症高,病情迁延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较不典型,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急性脑功能障碍及颅内高压症状等[3]。本研究显示发热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症状,其次肌张力增高及反应低下,与文献报道相似[6-7]。有研究显示,惊厥是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的危险因素,后期惊厥与后遗症发生的相关性更强[8]。本研究在单因素分析发现惊厥发生率在预后不良组显著增高,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惊厥并非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资料惊厥发生率低于国内研究[5],与国外研究相符[6],可见惊厥发生率可能对多因素分析结果造成影响,需要进一步性大样本流行病调查明确其是否可作为预后不良的因素。

目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出率不高,本研究病原菌检出率仅36.8%,与研究相仿[6,9]。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不完全相同,在发达国家以 B族链球菌(GBS) 和大肠埃希菌多见[10],在我国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常见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链球菌[11]。本研究发现在新生儿化脓脑膜炎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与国内报道相近,其次GBS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本研究结果显示35例明确病菌的患儿中,大肠埃希菌有20例,占57.1%,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感染率最高的菌种。

目前多个研究提示由于研究人群就诊前都不同程度使用抗生素治疗,且新生儿在严重感染时机体反应较差,儿童外周血感染及生化指标异常,如血WBC>4×109/L或<12×109/L、血PCT≥1 ng/L、血CRP≥10 mg/L及血钠<135 mmol/L等,是否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尚无统一定论[5,12]。本研究发现外周血感染指标及生化结果异常不能作为预后不良的因素。而国外文献报道CSF糖降低(≤1.5 mmol/L)提示预后不良[12],本研究与其相仿。多因素回归分析CSF糖降低(≤1.5 mmol/L)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OR值可见,CSF糖浓度越低,患儿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住院时间长(>21 d)及CSF糖浓度降低(≤1.5 mmol/L)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及早识别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高危患儿,加强早期干预及神经康复,减少远期不良预后发生率。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关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远期预后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长期观察随访。

猜你喜欢

化脓性脑膜炎危险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Vaccination
喝水也会有危险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拥挤的危险(三)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