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一线感控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负压重症病房中的作用

2020-11-06杜姗菱陈晓玲吴彪李斌王青

海南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危重症负压

杜姗菱,陈晓玲,吴彪,李斌,王青

海南省人民医院传染科1、护理部2,海南 海口 5703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 年12 月出现以来,疫情迅速向各地蔓延。海南省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于2020年1月20日起开始收治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院立即启动刚验收的负压病房为危重症隔离病房,此后,危重症患者逐渐增多。截至2月10日,负压病房共收治危重症患者9例,由于危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还可能出现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多器官功能衰竭[1]。我院救治小组以重症医学中心为主导,从各科室抽调有重症救治经验的医护及医技人员参加,虽然所有人员在短时间内均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办的防护培训及考核,但没有经过实地培训和演练,面对复杂传染病的救治及特殊环境下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感知上恐惧。在应急状态下,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考验。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及一线工作人员安全,护理部选派有丰富传染病防控救治经验、过硬心理素质的感染科护士驻扎在临床一线担当感控员,参与并指导负压病房工作人员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中实行的医院感染各环节防控管理,在整个疫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院内感染及传染源蔓延情况,现将具体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日至3月30日,海南省人民医院负压病房收治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房肺炎患者9例,参与一线救治人员74人,其中医生20人,护士42 人,医技人员6 人,保洁工人6 人;男性28 人,女性46人;年龄26~46岁,工作年限3~27年,见表1。

表1 一线工作人员一般情况(n=74)

1.2 方法 在应对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由来自不同科室的人员临时组建成负压隔离重症病房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应急救治工作顺利实施,有效阻断传染源扩散,避免发生医院交叉感染,成立临床一线感控员管理小组。组长由科护士长担任,感控成员由传染科护士担任,负责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完善护理管理,内容包括应急管理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等。同时负责监督指导防护用品穿脱,重点环节操作的医院管理控制及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支持及后勤保障等。每天进行工作汇报,每周举行一次小组工作总结。

1.3 应对措施

1.3.1 划分区域,规范穿脱防护用品程序 (1)建立应急隔离病房,科学划分各区域,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进入负压病房的门必须先关缓冲间的门后方可打开。(2)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并张贴穿脱防护用品的程序及进出路线醒目的标识,清洁区采用蓝色标识,潜在污染区采用黄色标识,污染区采用红色标识。(3)分别设立工作人员、患者、污物专用通道。

1.3.2 人员培训 (1)对新入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强调个人卫生处置,目前疫情发展动向,传染病负压病房的各项消毒管理制度,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流程、医疗废物的处理等。(2)实地演练及操作的培训包括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二级防护:装备及穿脱程序包括更换洗手衣、手卫生、戴一次性帽子、戴N95 口罩、换工作鞋、穿防护服、穿双层鞋套/靴套、戴双层手套、护目镜、面屏;重点检查佩戴N95口罩方法及漏气检测、穿脱手套和防护服、摘护目镜/面屏是否存在污染、手卫生是否到位等。三级防护:实施高风险操作时的装备,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加自动净化送风系统。

1.3.3 切实做好环节过程管理和医院感染监管 制定各项操作安全培训,时时把握控制重点操作环节,现场监控及配合医护人员在进行高风险操作过程中,除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外,还要对操作环节进行风险管理和改进,防止医护人员因实施操作发生暴露而出现院内感染。

1.3.4 细化消毒隔离管理 (1)床上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并用双层黄色袋封扎按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废物处理,布类床上用品可使用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 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的枕头、翻身垫、棉被等每周用床单位消毒机进行特殊消毒处理。(2)医疗设备、器械实行专人专用,每天用75%酒精湿巾擦试消毒处理,血压袖带遇血液、体液等泌物污染时,可用2 000 mg/L含氯消毒浸泡或擦试,作用30 min后反复用清水冲洗或擦试。(3)患者使用呼吸机产生的冷凝水每次倒入盛装容器前先注入20 000 mg/L 含氯消毒剂作用2 h,然后将冷凝水倒掉[2]。盛装容器浸泡于2 000 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min,清水冲洗,干燥备用。呼吸机停用后,用于其他患者前将呼吸机细菌过滤网拆卸丢弃按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垃圾进行处理。(4)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表面使用75%乙醇全面擦拭消毒两次以上,再次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处理,所有仪器设备均经过严格消毒并打包后送出隔离病房。

1.3.5 统筹防护用品的管理 每天统计并检查防护用品的数量、耗损情况,掌握每一种防护用品的设计缺陷,随时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确保防护用品的完好及处于备用状态,根据操作风险系数指导选择相应的防护技术,全程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三级防护的穿脱,以保障在实施操作过程中避免发生污染或暴露的风险。

1.3.6 心理支持 (1)由于大部分医护工作人员缺乏突发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经验,对个人防护、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负压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等未完成掌握,导致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的心理处于高度应急状态,难于释放紧张和不安的情绪[3]。因此,临床一线感控员每天进入病房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随时解决病房内医院感染风险隐患,同时做好医护工作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和传染病防护相关指导和检查监督,为抗疫工作保驾护航。(2)为了更好调动一线医护工作人员态度和工作热情,随时传递医院各级领导的关心与问候,给予情感上真诚的关注和慰问,对在此次救治工作中表现出色医护工作人员给予表扬,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利用下班休息时间通过微信为大家解答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及时解决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出现不适症状的就诊、检查和取药等。

1.4 观察指标 督导检查防护技术实地培训前和培训后因一线工作人员存在某个环节疏忽大意或操作方法不正确有可能发生感染引起暴露的风险逐一进行纠正,包括穿/脱防护服、戴/脱手套、摘护目镜、面屏、戴N95口罩和脱鞋套及靴套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穿防护服时裤子掉地或拖在地上、脱防护服时污染的手套接触防护服内面及面部等;摘护目镜、面屏前未更换手套、未做好手卫生,摘护目镜、面屏时污染面触及面部等;戴/脱手套未进行手消毒或手卫生;戴N95口罩方法及漏气检测不正确。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防疫效果 在突发疫情状况下,临床一线感控员深入一线,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现场监督指导,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保证防护物资准备充足,防护工作到位,降低一线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有效地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对危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得到有力保障,无交叉感染病例发生,参与抗疫一线人员零感染。

2.2 一线人员防护技术培训前后存在问题现场查找纠正比较 对74 名一线工作人员进行防护技术培训,在培训前后存在问题现场查找并纠正,防护技术培训后一线工作人员的各项防护技术正确掌握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一线人员防护技术培训前后存在问题现场查找纠正比较[人(%)]

3 讨论

在收治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防护救治处置中,针对突发疫情工作需要,增设临床一线感控员,负责现场督导医院感染重点环节与质量控制,同时协助病房护长进行应急护理工作的流程再造,迅速启动预案,与感染管理部门紧密合作,能够快速制定并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流程及措施,强化一线医护人员的应急流程、防护培训和心理支持,同时对保洁员清洁及消毒工作的进行监管指导。由于保洁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未经过系统性医院感染相关培训,缺乏传染病消毒隔离知识和安全防护意识,是负压病房里最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人群,重点对其进行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配制消毒剂的浓度及方法、不同物品所用的消毒剂、拖地的程序及各种物表的消毒处理等,找准薄弱环节及时纠正。规范防护技术指导行为,保障防护物质管理到位,性能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抗疫人员防护工作开展有序。做好医疗设备、器械、物品和环境卫生环节消毒及终末处理,定期采样送检,确保病患使用安全,避免传染源向外蔓延。同时调动一线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本次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顺利进行,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有保障,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适应新形势下突发传染病护理工作需要[4]。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危重症负压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