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06邓立阮国宪
邓立,阮国宪
汉中市口腔医院正畸科1、口腔修复科2,陕西 汉中 723000
口腔健康问题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牙齿畸形较为常见及典型,其有效治疗方法为正畸治疗。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是对于牙齿或领骨进行施加力量,进而使其可以达到预期位置[1]。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因而需要一个稳定的装置对其进行承担,也就是提出的“正畸支抗”的概念[2]。口腔正畸能不能最终治疗成功,一个最为关键因素就取决于正畸支抗能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近年来,临床上不断开发出一些新的特地为正畸支抗设计的种植体系统,微种植体支抗正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其临床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3-4]。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汉中市口腔医院门诊接受口腔正畸治疗者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牙齿畸形为安氏Ⅱ类上颌前突;③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条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如牙周炎、牙龈炎、口腔黏膜性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既往有口腔正畸治疗史者;④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依从性较差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 例。观察组中男性40 例,女性25 例;年龄18~37 岁,平均(23.4±4.7)岁。对照组中男性42 例,女性23 例;年龄19~34岁,平均(25.2±5.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选择长沙天美齿科公司生产的直丝弓矫治器,宁波慈北口腔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微型种植体支抗自攻型微钦钉及专用起子。患者均首先彻底清洁口腔,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两组患者均为直丝弓矫治,整平排齐牙齿。然后进行拔牙间隙的关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方法是传统滑动,力值在100~200 g,每月进行加力1次。观察组患者的方式则为微种植体支抗,首先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的位置将微种植体进行种植,注意的是其植入方向要平行于牙根。牵引钩和种植体之间进行牵引,其方式为弹性牵引,将拔牙间隙予以关闭,力值在100~200 g,同样也是加力时间也是每月一次。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并种植体情况进行观察[5-6]。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9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进行摄X线片,包括头颅侧位、颌全景片,测量治疗前后的模型数据,记录治疗前后一系列指标的变化包括上下齿槽座角(ANB)、上齿槽座角(SNA)以及上中切牙SN 角(U1-SN)、上-下中切牙角(U1-L1),同时记录模型的覆颌(OB)和覆盖(OJ)、尖牙间以及第一磨牙间宽度。此外,治疗后测定后磨牙位移的距离,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症、软组织水肿、不适感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NA、ANB、U1-L1、U1-SN 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NA、ANB、U1-L1、U1-SN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NA、ANB、U1-L1、U1-SN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NA、ANB、U1-L1、U1-SN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5 65 SNA-1.94±0.57-0.67±0.63 4.392<0.05 ANB-2.40±0.73-1.32±0.47 3.225<0.05 U1-L1 25.62±6.47 11.16±3.24 7.326<0.05 U1-SN-17.95±2.72-10.73±3.80 5.930<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模型测量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B、OJ、尖牙间宽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第一磨牙间宽度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磨牙平均位移(3.62±0.63)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25±0.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1,P<0.05)。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模型测量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模型测量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5 65 OB(°)-4.50±0.78-3.41±0.66 2.879<0.05 OJ(°)-6.67±1.31-5.15±1.01 2.724<0.05尖牙间宽度(mm)1.68±0.67 0.67±0.46 3.453<0.05第一磨牙间宽度(mm)-1.50±0.53-1.44±0.44 0.887>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口腔炎症、软组织水肿及不适感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对照组发生软组织水肿、不适感分别为1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4,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口腔功能、牙齿和面颊部美观的重视,口腔正畸治疗的受众也越来越广泛[7]。正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即牙齿矫正,该治疗的实施不仅仅是为了美观的需要,口腔骨骼的生物学改建过程才是正畸治疗的实质[8-9]。口腔正畸治疗采用支抗治疗,所谓支抗是指一种结构,可以对矫治力的反作用力进行抵抗或抵消,该治疗成功的基础也是可以实施牢固有效的支抗。临床上常加强支抗的方法较多,既往常用的方法包括横腭杆、弓、唇挡、固定舌弓、头帽口外弓以及领间牵引等[10-11]。不过临床上也发现这些方法均并不理想,不足主要体现多个方面。其一是舒适性不佳,再就是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治疗过程中容易合并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意外伤害,治疗后也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再就是患者的矫治效果往往不能达到理想预期,尤其是双颌前突严重和Ⅲ度以上牙列拥挤的患者,这类情况往往需要超强支抗[12]。最后还有就是患者舒适性不佳,因而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也使治疗效果不佳[1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正畸治疗装置和器械的进步,传统的支抗也逐渐被新型的治疗方法所取代。
近几年来,微种植体支抗作为专门为正畸治疗所设计的支抗得到了开发应用,成为目前口腔正畸治疗中最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14]。微种植体支抗的优势明显,一方面该种植体具有较小的直径,在牙槽嵴的两邻牙牙根之间植入过程中非常灵活,植入部位受到的影响和限制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其直径较小,虽然口腔空间内较为狭小,但是依然具有较好的操作空间;再就是微种植体不需要骨性结合,其与骨组织进行的是机械嵌合固位,因此其创伤小、舒适程度高;微种植体承受天然牙较大的正畸力度且不会移动,具有较好的稳固性;手术操作时间也较短,常常在10 min 内完成,患者的配合度也较高;此外,微种植体取出时也很方面,不需要特殊处理和麻醉,愈合良好[15-16]。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U1-L1、U1-SN 等指标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优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OB、OJ、尖牙间宽度改善程度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优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一磨牙间宽度改善程度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切牙后移及压低的的效果更佳明显,也明确了磨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针对SNA,对照组SNA 变化幅度小于观察组,说明患者牙冠及根尖存在较小的内收幅度,原因在于拔牙间隙关闭后,牙弓出现的适应性调整所引起。而观察组患者减小更加明显,则是因为上中切牙牙冠及根尖有较大的内收幅度。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磨牙平均位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提示微种植体支抗在整个正畸过程中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其稳定性较高。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微种植体支抗的安全性较好,虽然为有创操作,但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这也与治疗前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钻孔时的谨慎操作、患者较好的配合等工作是分不开的。治疗过程中,笔者也认识到微种植体支抗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并不长,该技术也存在某些不足,临床医师应重视操作技能的提高,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保养指导。治疗时应对种植体部位进行合理的选择,操作时要远离血管、神经以及其他敏感的器官组织[17]。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疗效可靠、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