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实践

2020-11-06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笔者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29)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理论,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和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要素。为充分发挥高校教学对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既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又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提出了十大基本任务,首要任务就是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许多高校以此为目标推进了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也出现了新趋势。大学英语课程作为语言学科,包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如何进行价值引领,使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将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方向[1]。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技能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些学者和教师研究和论证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2]-[5],也有不少学者和教师探索了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6]-[8]。但对于如何从教材中挖掘思政教育素材,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法理论指导,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正如谢琪岚所指出的,大学英语教师一般是语言文学或语言教育学专业背景,缺乏思想政治专业背景和相关教学经验,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不知道如何有效捕捉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9]。本文尝试从教学材料中挖掘思政元素,诠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各环节中,以期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及能力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目前各大高校非英语专业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和题材十分广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2版)》为例(以下简称《新标准1》),探讨如何从单元教学材料中挖掘思政元素,并以合适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从而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意、有机、有效地融进大学英语教学。

(一)“爱国”元素的挖掘实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最稳定的文化基因[10],要求中国公民充分肯定自己国家发展的成就,自信有本国特色的理论、道路和制度[1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大学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思政教育需要教师提前做很多功课。

1.“爱国”素材选取

《新标准 1》第五单 元 AR1(Making the Headlines)就是一篇非常好的爱国主义素材。以英美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利用在科技和经济文化中的优势,极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侵袭和扩张,输出其价值观。同时,国内外反动势力在一些重大问题和事件上散布虚假信息,混淆视听,扭曲真相,使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消极思想和不正确言论感到迷茫和困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的认同感下降甚至丧失。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本单元的素材,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法引导,帮助学生拨开迷雾,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成就,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这是笔者这一单元要实现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2.教学法选择:比较教育法

“比较教育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种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即将两种不同现象或事物的属性、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引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提高思想认识[12]。在这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语言支架的搭建者、学生见解表达的协助者。而作为主体的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批判性思维,在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素质维度得以全面提升的同时,将爱国主义自然内化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为此,笔者通过正面事实和反面事例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西方政客和媒体所谓的“言论自由”、“客观”、“公正”实际上都包裹着他们的意识形态,是为了获取自己的国家或商业利益。

在课前预习环节,笔者要求学生搜集2020年1月至5月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的新闻焦点。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发现,中国各大媒体在这一时期的头版头条几乎都是有关国内“抗击新冠疫情”的报道,从武汉封城到全国医疗队支援武汉,再到武汉解除封锁、新冠病例清零、国家经济重启……所有这些都说明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打了一个漂亮的疫情防控战,这与很多欧美国家的防疫失败形成强烈对比。学生从这些新闻报道中读懂了这场“战疫”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表示更加认同我们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作用。

在课文的warm-up环节,笔者先设计了两个问题供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分享见解,为后续思政内容的融入作铺垫。

(1)What are the principles of journalism?

(2)Do you trust the current media?If not,what’s wrong with the media?

在课文学习环节,笔者使用比较教育法隐形植入思政教育内容。学生先就课文第8段的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But TV news is not necessarily more objective or reliable than a newspaper report,…This is why it is usual to talk of the“power of the media”– the power to influence the public,more or less covertly.

接着,教师不作任何主观引导,学生就笔者选取的《纽约时报》2020年3月8号报道中国和意大利“封城”的两段文字,以小组为单位,比较报道的主题、用词的褒贬和潜在的态度。

To fight the coronavirus,China placed nearly 60 million people under lockdown and instituted strict and quarantine and travel restrictions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others.Its campaign has come at great cost to people's livelihoods and personal liberties.

(New York Times 10.30 AM.March 8,2020)

Breaking News:Italy is locking down Milan,Venice and much of its north,risking its economy in an effort to contain Europe’s worst coronavirus outbreak.

(New York Times 10.50 AM.March 8,2020)

通过比较以上两段文字,学生不难发现:针对中、意两国同一项防疫措施,这两篇发布时间仅仅间隔20分钟的报道,其立场却大相径庭,这赤裸裸地表露了西方媒体的“双标”价值观。《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对外媒有关中国抗疫的报道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西方媒体对有关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大多数是负面的,很多本该中立的报道经过西方媒体的加工变成了“负面消息”。

课后拓展环节,笔者要求学生从任一西方主流媒体选择一条有关中国抗疫和一条西方国家抗疫的报道,从受访者或目击证人的选择、图片的拍摄角度、具有评价意义的词汇的选用等层面,至少选择一个进行对比比较。

3.教育目标达成

在本单元三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正反材料的对比比较,同时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动力源泉。完成本单元教学后,学生们的爱国意识显著增强,也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敬业”元素的挖掘实例

爱岗敬业体现的是公民热爱、珍视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勤勉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任何一个社会的保存和发展,都是以其成员勤奋工作、创造价值为前提的[13]。而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其敬业精神的培养更是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1.“敬业”素材选取

对于大学生来说,热爱所学专业并通过不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才智的坚定信念是敬业精神的一种体现,但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敬业精神缺失的问题。大学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新标准1》第8单元AR1篇章(Quitters are winners,Bulldogs are losers),是一篇非常具有思辨性的文章,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对我们一直推崇的bulldogs精神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Quitters是胜利者的论点。如果学生没有认真领会文章的深意,可能会错误解读作者的观点,为其逃避困难、不思进取找借口。这是进行敬业教育的非常好的素材,因此笔者在组织这一单元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输入材料进行思政教育。

2.教学法选择:产出导向法

外语教育家文秋芳教授在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中提出了全人教育说(Whole-person Education Principle)。POA理论认为,语言教育面对的是人,人是有情感、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就需要顾及人的智力、情感与道德等各个方面。具体而言,外语教学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而且要达成高等教育的人文性目标。要达到人文性目标,就需要认真选择产出任务的话题,精心选择为产出任务服务的输入材料,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14]。

在warm-up环节,笔者首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视频导入材料,该视频为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的访谈节目,节目中科比介绍了自己成功背后的原因,科比是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的成功故事具有激励和启示意义。笔者提前设计了一些问题供学生观后讨论:

(1)What do you think contributes to his success?

(2)What’s his work ethic like?

(3)How does he get mentally and emotional so strong?

(4)Why does he keep challenging himself and trying to do something which seems impossible?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到科比成功的背后是他对篮球执着的热爱、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其职业精神体现在二十多年如一日研究每一场比赛,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因为相信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不可企及的高度,他不想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环节,并针对作者的观点提问:Why does the writer say quitters are winners,bulldogs are losers?通过仔细阅读文章,学生理解了作者的真正意图,文中的quitter并非指遭遇挫折就会放弃努力的半途而废者,而是指那些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追求可实现目标的人。

最后拓展环节,笔者把文章题目Quitters are winners,Bulldogs are losers作为辩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针对这一辩题,正方同学从如何树立可行性目标入手,强调树立可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反方则从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入手,强调只有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3.教育目标达成

(三)“诚信”元素的挖掘实例

诚实守信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品质。诚信既是个人道德的基石,又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诚”的内容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实,二为诚恳。“真实”是不有意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诚恳”是不有意歪曲自己主观意图的本来面貌,简言之,就是要做到“忠于客观,忠于自己”[15]。

1.“诚信”素材选取

近几年来,自媒体发展迅猛,网络的隐匿性给了一些自媒体人“随心所欲”的空间,甚至有的自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发布虚假信息,降低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从而需要人们更强的辨别力。比虚假信息更具杀伤力的是那些千奇百怪、防不胜防的网络谣言,以及人们随手转发未经查证的小道消息,它们成为了扰乱公众视听的帮凶。例如,自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朋友圈传播谣言、抹黑国家,煽动大众的恐慌情绪,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因此,高校教师应把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在面对纷杂的网络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辨别能力,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忠于客观;在学术上更应该讲求诚信,做到独立思考、杜绝抄袭。

《新标准1》第三单元AR1Thinking for yourself一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阐述了独立思考、忠于自己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公民层面“诚”的价值观而言,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2.教学法选择: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依据课本内容所涉及的场景,借助外界的多媒体、图片、音乐、视频等再现课本中的情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理解文章内涵[16]。

网站群建设实现了站群间分级管理,授权维护,共享资源。共享站群间软硬资源,消除网站群信息的孤立封闭,不仅节约了资金,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还促进了电子政务质的飞跃,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办公。

在warm-up环节,笔者基于网上广为流传的关于疫情的三大谣言,即: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熏醋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出门需要护目镜,设计了两个问题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引出文章主题。

(1)Do you believe this kind of messages online?Why?

(2)Have you ever shared this kind of messages in your WeChat Moments?If yes,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find out the truth?

在课文学习环节,笔者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忠于自己的重要性。按情景教学法的要求,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饰“the math teacher”、“I”、“my friend Sarah”、“旁白”四个角色,对课文进行朗读和表演。通过有声有色地再现课文内容,学生们仿佛和作者一道回到13岁时的数学课堂,体会作者内心所受到的煎熬——自我怀疑、紧张无助、彷徨无措,接受来自数学老师的一连串灵魂拷问——(既然知道答案,)为什么不(大胆地)写出来?为什么(不相信自己而)问别人?数学老师的提问和答疑看似简单粗暴,实则意义深远。

最后作为课后拓展任务,笔者结合课上所学内容,布置了以下讨论话题:

(1)Will you copy others if you are not sure of your answers in the examination?

(2)When many of your classmates plagiarize in their essays,will you do the same?

3.教育目标达成

通过预热环节的讨论,学生意识到,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要学会独立思考和甄别,不应轻易相信并随手转发不明来源的信息,给他人造成困扰和损失。这一环节在引出课文主题Thinking for yourself(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组织学生结合时事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忠于客观”的重要性。

课堂学习环节通过运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相信自己、忠于自己的重要性,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却是独立思考精神和诚信品格的体现。

拓展任务则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诚为本才不会让思考偏离主线,忠于客观、忠于自己、诚实守信,这是我们的社会所珍视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四)“友善”元素的挖掘实例

现代社会拥有较大的公共空间,人人都需要与他人互动,待人友善可以推动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是“公民的核心价值规范之一”[17]。与人为善是合格公民必须具有的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友善”的概念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挖掘课本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1.“友善”素材选取

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要符合大学生认知,遵循成长规律。大学英语课堂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新的环境中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使他们意识到宽容友善的重要性。

《新标准1》第一单元AR1Diary of a Fresher是一则大学新生日记,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其中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正是大一新生的普遍问题,笔者充分挖掘这篇课文中的友善因素,对学生适时引导,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2.教学法选择: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指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18],以达到教育的目的。Willis把任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任务准备阶段”、“任务执行阶段”和“语言加强阶段”[19]。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进行任务的导入并提供真实的语料;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最后是任务输出阶段,聚焦语言,教师进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并总结学习难点。

新生入学是学生的真实经历,笔者为学生设置基于此的真实任务,通过这些任务载体,在增强其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新环境下与同学相处。通过完成各项输入和输出任务,达到引导学生“待人友善”的思政目的。

首先是“任务准备阶段”,也是本篇课文的导入阶段。笔者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作者在开学之初经历的事件,完成第一个任务:填写表格。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有针对性地找出作者经历。教师在课程开始阶段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非常重要[20]。课文是一名新生的日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任务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基础。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What did the author do? What is the problem?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体会作者与大学辅导员见面的情景。

… I meet my tutor,…,who looks determined to be affable.…As he speaks,he moves his head from side to side,which makes his coffee spill into the saucer….“Splendid”,he barks,without waiting for the answer,and moves on.

(节选自《新标准1》第1单元AR1第5-8段)

阅读完成之后,进行第二个任务:分析句子。笔者通过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 Why does the authoruse the word“determine”?

(2)Is the tutor really interested in the students he’s talking to?

通过分析,学生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人物给人感觉并不十分友善,determine一词的使用形象地传达出刻意和牵强的感觉,同时也说明作者作为新生,在入学第一天对陌生环境充满敏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就更需要周围人发自内心的友善及关爱。

之后是“任务执行阶段”。由于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刚刚经历了大学新生报到、结识新同学的过程,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文章作者的经历进行对比,对比中学生发现,自己的入学体验要幸运得多,温暖得多。笔者随之布置了一项基于真实生活的口语任务,让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导师、师兄师姐、同学和室友等角色,重现报到时与导师见面、被学长引领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与同学相识在宿舍等温暖瞬间。活动开始前,教师需提醒学生使用文中出现的语言,注意语言表达和措辞,思考如何通过恰当的表达,让身处异地、紧张敏感的新同学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友善和温暖。

课文材料的输入不足以支撑学生完成这一任务,笔者在此环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场景语料,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21]。

最后是“语言加强阶段”。笔者对各小组汇报表演进行总结反馈,指出语言问题,同时采访每一个小组中扮演新生的同学,请其分享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待人友善的意义。

3.教育目标达成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环环相扣,通过任务准备阶段的输入性阅读任务,让学生感受作者在入学第一天因环境的陌生和辅导员的冷漠所经历的孤独和沮丧,之后让学生带着同理心,在任务执行阶段,通过对比自己的入学经历,意识到虽然同为新生,只因为遇到的人态度不同、氛围不同,新生活体验也就大相径庭。而通过角色扮演重现入学时的温暖瞬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营造友善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每个同学都应该彼此友善,共同营造美好和谐的大学校园。

三、结语

本文通过4个教学案例实践,探讨了如何运用教学理论,通过有效的课堂环节设计,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领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意、有机、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各环节,寓道于教、寓思于教、寓政于教,在传道解惑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笔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