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卡冲突无人机作战运用特点分析与启示

2020-11-06张广政阚欢迎刘侃

无人机 2020年9期
关键词:阿方纳卡哈罗

张广政,阚欢迎,刘侃

虽然纳卡冲突规模和作战强度有限,却打开了无人化、智能化作战的天窗,充分展示了无人机在信息化条件下非接触式作战中的巨大能量。冲突期间,无人机在夺取制空优势、摧毁装备目标、打击有生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战样式新颖、运用特色鲜明,极具警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2020年9月27日,为争夺纳卡领土主权,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爆发了新一轮冲突,阿方综合运用察打一体无人机、反辐射无人机和无人侦察机,协同远程火力打击力量,成功压制亚美尼亚防空体系,并对其坦克、装甲车辆、地面部队实施精确打击,取得丰硕战果。

纳卡冲突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即纳卡地区,地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接壤南部,面积约11000km2,八成居民为亚美尼亚族,被亚美尼亚实际控制。长期以来,亚阿两国围绕纳卡领土主权问题摩擦不断,今年9月27日,再次爆发新一轮冲突,双方均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出动飞机、无人机、坦克和装甲战车在内的重型武器参战,造成大量人员和装备损失。10月10日双方虽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但很快又被打破,未来局势和冲突走向依然难以预测。阿塞拜疆在冲突中大胆使用无人机快速介入战争,在无人机装备建设、战法创新和战术运用方面令人耳目一新。

阿塞拜疆无人机参战概况

冲突期间,阿塞拜疆方面适时发布了大量无人机攻击亚美尼亚军队的视频,画面显示面对阿方无人机精确打击,亚方大量地面目标如坦克、火炮和装甲车辆等重型武器,运输车队和地面作战分队等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连SM-8、S300等防空装备也遭无人机摧毁。10月3日阿塞拜疆国防部战报数据表明,冲突首个星期,阿塞拜疆借助无人机取得丰硕战果,摧毁230辆坦克和装甲车、250门火炮和导弹系统、38套防空系统、10个指挥控制中心、7个弹药库、130辆军用车辆和1个S-300防空系统等。出于多方因素,数据可能有扩大成份,但足以表明阿方依托无人机在夺取战场制空优势、塑造战场有利态势、引导战场舆论导向等方面成效巨大。

不难想象,此次冲突阿塞拜疆准备充分,近10余年时间内,分别从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大量引进先进无人机系统,主要型号包括“赫尔墨斯”(Hermes)系列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安卡”(Anka)和“旗手”(Bayraktar)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哈罗普”(Harop)反辐射无人机,轨道器(Orbiter)系列小型无人侦察机等,甚至在冲突发生后,又紧急引进一批察打一体无人机,可谓投资巨大。

主力参战机型共3种型号,分别为土耳其“旗手”TB2(下称TB2)察打一体无人机、以色列“哈罗普”反辐射无人机和“安”-2(An-2)无人侦察机,详见表1。

表1 阿塞拜疆无人机参战主力型号。

TB2无人机

2019年阿塞拜疆从土耳其引进约50架TB2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冲突爆发后又紧急订购一批,但数量不详。A批次(Block A)原型机于2009年6月首飞,B批次(Block B)改进型于2012年立项,2014年4月首飞成功,同年11月列装土耳其陆军。2015年12月17日,TB2完成激光制导弹药试射试验,在8000m高空能击毁目标,标志该机具备对地打击能力,升级为察打一体无人机。该机采用翼身融合、倒V形尾翼气动布局设计,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后端,机体由复合材料制成。

TB2无人机系统任务载荷包括激光制导导弹、光电/红外摄像机、激光指示器和激光测距仪。

TB2无人机具备较强的对地打击能力,是此次冲突执行对地精确打击的主力机型,关键任务载荷是4枚机载MAM-L/C智能微型弹药,该弹药专为中小型无人机空对地任务而开发,具备激光半主动末端制导、惯性/GPS复合制导两种寻的模式,最大射程取决于发射高度和制导方式,激光寻的模式下射程8km,惯性/GPS寻的模式下射程可达14km,对轻型装甲类目标打击效果较好。

“哈罗普”无人机

图1 TB2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

图2 TB2可挂载4 枚MAM-L/C智能微型弹药。

图3 TB2无人机光电吊舱。

以色列航宇工业公司“哈罗普”反辐射无人机是“哈比”2的改进型,2005年巴黎航展首次亮相,具备360°全方位侦察搜索能力,作战使用半径1000km,主要任务是侦察识别敌雷达信号,并完成跟踪定位和自主攻击。该型无人机采用鸭翼气动布局设计,机身由高强度铝材制造,机体表面涂敷有吸波涂料,红外信号特征低,具备一定隐身和低空突防能力,是阿塞拜疆摧毁或压制亚美尼亚防空体系、夺取制空优势的主力机型。

“哈罗普”无人机系统由无人机、发射运输车、地面控制站组成,基本作战单元为18架无人机,通常采取集群作战方式,可在20min内发射全部18架无人机,实现目标区域的全域覆盖。

机身前端装有无源雷达导引头,截获辐射信号,与预存信号样本对比分析,识别敌方信号并锁定跟踪,采用惯性导航和GPS卫星定位技术,实现自主攻击。“哈罗普”最大起飞重量160kg,最大任务载荷重量70kg,战斗部为23kg高爆弹头,攻击误差不超过5m,具备“人在回路”控制功能,可适时调整飞行航线和打击目标,能在敌防空武器打击范围外发起攻击,对敌防空系统和指挥机构实施“点穴式”打击。

图4 TB2无人机地面控制站。

“安”-2无人机

“安”-2 无人机由退役有人机“安”-2改装而成,“安”-2运输机为前苏联研制生产的轻型运输机,1947年量产,曾大量装备前苏联,目前基本处于退役状态。这款飞机采用双翼布局、后三点式起落架设计,具有起飞距离短、维护保养简单等优点。阿方将其改装为低成本无人侦察机,配置侦察设备及简易炸药。

无人机作战运用特点分析

多型无人机协同作战,瘫痪敌防空体系

阿塞拜疆无人机在纳卡冲突中大显身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冲突早期综合运用无人侦察机、反辐射无人机展开协同作战,成功压制亚美尼亚防空体系,有效夺取战场制空优势。

预先侦察阶段,阿方依托低成本、数量众多的“安”-2无人机执行侦察诱骗任务,利用“哈罗普”反辐射无人机实施精确打击,采用诱骗、侦察、反辐射攻击战法突击敌防空阵地。“安”-2靠前部署,抵近侦察,诱使敌防空雷达开机,“哈罗普”随后跟进,捕获雷达辐射信号,适时攻击。

图5 “哈罗普”无人机系统组成。

阿方创新运用“安”-2和“哈罗普”两种不同型号无人机执行不同作战任务,形成高技术、低成本搭配、异型协同使用模式,具有职责清晰、优势互补、效益显著特征。数量可观的“安”-2无人机主责侦察诱骗,不仅大量消耗敌防空火力,还迫敌过早暴露防空体系配备;“哈罗普”无人机专门实施对地攻击,精确摧毁成功率更高,对敌防空体系形成持续压制。此外,不同型号无人机协同作战,信号频谱各异、作战方式有别,也增加了敌防空探测难度,有效瘫痪亚方防空体系。数据表明,冲突首个星期,大量“安”-2无人机作为诱饵配合“哈罗普”无人机对亚方防空体系展开袭击,取得摧毁39套防空系统和10个指挥控制中心战果,成为阿塞拜疆夺取战场制空优势的关键。

图6 发射贮运箱中的“哈罗普”无人机。

实时定位、引导打击,摧毁敌纵深目标

纵深火力突击是纳卡冲突双方相持作战的传统经典战法,阿塞拜疆动用了俄制“龙卷风”和土耳其制T-300“虎”式远程火箭炮,最大射程超过100km。据悉,T-300火箭炮口径为300mm,4联发射,有效射程120km,覆盖整个纳卡及亚南部地区。但阿方还大量使用无人机为远程炮兵提供实时情报获取,确保了火力突击效果,成为取得相持作战优势的关键法宝。

先期火力打击阶段,阿方充分利用无人机续航时间长、侦察距离远、信息传输实时性好等优势,深入亚方纵深区域,对关键目标实施侦察定位,并为远程火箭炮部队提供精确情报保障和毁伤评估。采用实时定位、火力突击战法,“哈罗普”和TB2无人机突防侦察,搜索定位炮兵和导弹阵地等关键目标,实时回传侦察视频和坐标信息,远程火箭炮部队快速展开火力突击,战果丰硕。

阿方大胆尝试无人机坐标引导打击,形成无人机引导/远火突击使用模式,由2~4架“哈罗普”/TB2无人机组成编队前出侦察,远火分队与长机建立通信联络并做好射击准备,发现目标后僚机实施攻击,长机侦察监视,实时回传目标数据,远火展开火力突击,这种模式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等优势,成为阿方制胜法宝。数据表明,冲突早期阿方取得摧毁250个火炮及导弹系统战绩,实际战果若按30%计算,则有75门火炮被摧毁,按6门制炮兵连计算,约合13个炮兵连,重创亚美尼亚远程打击火力。

定点清除、集群作战、持续攻击,削弱敌战斗意志

纳卡冲突中阿方利用巨大的无人机储备,深入发掘无人机作战潜能,充分发挥其定点清除和集群作战优势,实现对亚美尼亚持续压制和攻击,使之成为悬在纳卡上空的梦魇。

图7 阿方将“安”-2 运输机改装为无人机。

图8 “哈罗普”持续压制敌防空系统。

大量视频数据显示,阿塞拜疆无人机多次对亚美尼亚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和导弹发射装置等重型目标痛下杀手,甚至还对其运输车队、作战分队等防护能力薄弱的目标展开袭击,造成亚方大量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并有效削弱其战斗意志。依托TB2察打一体无人机与“哈罗普”反辐射无人机强大的编队协同作战和独立作战能力,再配合使用其他型号无人机和火力打击手段,采用定点清除、集群作战战法,重创亚美尼亚部队,效果明显。

冲突期间,阿军还高调发布了TB2无人机精确打击SM-9防空阵地视频,画面显示,从无人机发现目标、锁定跟踪到攻击摧毁,所有环节清晰可见,被打击的T-72坦克、BMP系列步兵战车,9K33/35近程导弹发射车、牵引火炮、运输车辆、地面有生力量等目标见图10。集群作战也是阿方无人机惯用模式,当地时间10月9日阿方出动20余架TB2无人机深入敌纵深区域对亚方装甲集群实施突击,甚至发射反坦克导弹,引导远程打击力量实施火力覆盖,击毁或击毙大量装甲车辆和有生力量,威慑效果显著。从宣传效果来看,无人机精准打击效果,有效削弱了亚方军心士气和战斗意志,战场舆论似乎正倾向阿方一侧。

图9 TB2无人机可摧毁敌纵深目标。

图10 阿塞拜疆无人机精确打击场景视频截图。

启示与建议

纳卡冲突仍在持续,未来走向难以预测,但阿塞拜疆无人机在夺取战场制空优势、反辐射攻击、引导火力突击和地面精确打击等方面成功运用,为夺取制空优势、塑造战场态势、发动心理攻势和舆论战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无人作战意识强烈,勇于尝试无人机实战运用。阿军及其高层深刻认识

无人作战在现代信息化战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无人机作为非接触式作战的重要装备,并充分研究纳卡地区山地作战环境特点和作战对手防空体系薄弱环节,把无人机作为预先侦察和先期打击的重要手段,大胆尝试高端无人机和低成本无人机搭配,诱骗/攻击,侦察/引导等使用模式,对敌防空体系和地面目标形成持续摧毁压制,为夺取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二是无人作战准备充分,持续加强无人机装备建设。型号有限、数量可观是纳卡冲突无人机作战呈现的突出特点,虽然阿塞拜疆无人机研发制造能力薄弱,但针对纳卡山地地形作战环境无人机使用的具体需求,在型号选择、装备数量方面做了大量先期准备工作。型号选择上,突出对地攻击和侦察定位需求,主力机型选定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和“哈罗普”反辐射无人机两种型号;装备数量上,突出多机协同和持续压制需求,不仅利用退役轻型运输机展开无人化改造,还在冲突初期及时引进无人机,形成以“安”-2低成本消耗型无人机为侦察主体、以TB2和“哈罗普”无人机为打击主体的无人机装备体系,有效提升了无人机持续作战潜力。

三是无人作战模式多样,重点实施无人机集群战术。纳卡冲突无人机集群作战战术特点明显,阿方多次使用数量可观的低成本“安”-2无人机突防侦察,攻击型无人机随后展开攻击,不仅大量消耗敌防空火力资源,还迫敌过早暴露防空阵地配置,为后续精确打击和摧毁压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阿方无人机集群战术攻击下,亚美尼亚有限防空力量显得无能为力,甚至有报道称亚方装备的“驱虫剂”-1近程反无人机系统和S-300防空系统被摧毁,这也是少见的反无人机装备和无人机之间的对抗作战,足以说明无人机在纳卡冲突中的优异表现。无人机能否改变战争规则?如何设计无人化作战?纳卡冲突已经提供了许多高价值线索,值得深思。

猜你喜欢

阿方纳卡哈罗
被改造的鹦鹉
纳卡风云
阿塞拜疆称控制纳卡重镇
阳台落导弹
纳卡战斗加剧局势彻底升级的威胁
哈罗公学搬上网贵族学校在家上
哈罗单车完成10亿元人民币D2轮融资
李汉三家的狗
路过人间的姑娘
那段青春,我几近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