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次分析法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
——基于森林资源评估的视角

2020-11-05赵诚昊王素梅

上海商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审计工作权重

赵诚昊 王素梅

0 引言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审计相比,具有涉及面广泛、专业性较强、综合性要求高等特点,需要审计小组与人员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综合考虑被审计地区的资源环境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模型来辅助审计工作尤其是自然资源评估的开展,其对于自然资源评估具有极高的适用性,可以提高对于复杂的自然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减少由于自然资源复杂特殊的原因而导致的审计结果的偏差。本文将以森林资源为例,演示层次分析法在自然资源评估中的应用过程。

1 自然资源精确评估的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体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监督制度,而自然资源的评估对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又起到重要作用。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审计,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并具有广泛兼容性的评价体系,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准确地评估可以帮助审计工作开展,获取审计证据,更加准确高效地得出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工作的评价结果。

然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尤其体现在资源评估方面。由于自然资源涉及较多环境学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对自然资源进行审计不像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自然资源是一种很难量化的审计目标,即便有具有环境学知识的审计人才,也很难主观判断自然环境的变化、保护或是开发情况。当前我国对于自然资源评价体系与标准尚不统一,导致全国各地的审计结果缺乏横向可比性,甚至同一地方由于审计人员的不同也出现不同的审计结果。因此,常常难以准确地评判领导干部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情况等。

但是影响自然资源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以森林资源为例(图 森林资源环境要素),其空气环境、水土环境、动植物数量种类等都是森林资源的一部分,不能通过对单一的某方面因素进行审计就判断森林资源的总体情况。甚至有时候,这些资源属性会相互关联或是冲突,比如动物种类数量的增加有可能导致植被覆盖率一定程度的降低,水资源质量的提升会带动土壤环境的变化等。对于这些难以定性和定量的自然资源,审计方法上若仍以传统的检查、观察、询问、抽样等方法搜集审计证据则显得有些捉衿见肘,如何准确地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估从而开展审计工作就成了当前的一个难点。只有准确有效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评估,才能评判领导干部的责任履行情况,保证审计的准确性。

图1 森林资源环境要素

2 层次分析法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适用性

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来综合评价自然资源在领导干部上任前和离任后的环境情况,以数学方法来定性和定量化自然资源的优劣变化,从而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责任履行情况,形成一套高效准确的自然资源评估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Satty)为美国国防部研究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置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得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是对难以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做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这一模型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应用广泛,也很适用于我们对于自然资源保护情况的评估。

AHP模型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将原本复杂的审计工作作为一个层次系统,逐步分解、比较,再进行判断决策。通过模型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以处理自然资源这类传统最优化方法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且AHP模型运用简便,不需要太多的专业基础,要素划分自由度高,可以计算若干阶的矩阵,即可以将自然资源的分析划分为若干影响因素。后文以森林资源为例,展示了层次分析法在自然资源评估中的应用,但此层次分析模型不仅可用于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对于绝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例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我们都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请多位环境学专业储备的人才将其划分为若干影响要素,并对其进行标度分析,将难以定量的环境因素分别数学化,便可简单而又高效地计算出各类资源的变化情况,从而开展审计工作,评价领导干部政绩。

此外,想通过层次分析模型来建立一套优秀的自然资源评估体系,应当符合以下几点原则:

(1)相关性原则。选择评价指标时要完全符合审计的目标与环境要求;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可以准确地评定所评价的环境责任。

(2)适应性原则。评价体系既要拥有设计的稳定性,也要具备使用的机动性;评价体系能够随着研究区域和研究目标的变化灵活调整。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评价体系在运用定量指标的同时,还需要运用定性指标更准确地分析某些自然资源,使评价体系得出的结论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

(4)可操作性原则。数据的获取方式可操作,尽量选取易获得的指标,减少资源浪费;审计指标的取得途径是否具有真实性。

(5)可比性原则。由于自然资源会不断发生变化,需要考虑指标的时效性,不同时期的指标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针对相同的审计目标,使用该评价体系的所有审计人员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审计结果。

3 层次分析法在自然资源评估中的运用分析——以森林资源为例

3.1 模型要素的选择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的相互关联性分为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最终使问题归结为一个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即将领导干部上任前和离任时的环境情况进行优劣排序。

以森林资源为例,通过对森林资源要素的分析,将评价森林资源的关键分为五个要素: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林内空气质量、土壤环境水平及林内水源质量,并通过数学模型综合这五要素对领导干部上任前和离任后的森林资源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对领导干部受托责任较为客观的评价。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应当聘请专家团队或具有环境学专业知识的人才对自然资源要素进行划分。

3.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2.1 绘制层次结构图

通过对森林资源和层次模型的综合比较,我们将决策目标、考虑因素和决策对象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三层,制作出层次结构图。首先确定我们的目标是Z层,评价官员责任履行情况,即森林资源保护情况。其次,将上文所述的五要素定为A层,设置“A1=植被覆盖率”“A2=林内物种多样性”“A3=空气质量”“A4=土壤环境”“A5=水资源质量”这五大考虑因素。最后,确定我们的决策对象为B层,分为“B1=上任前森林环境情况”和“B2=离任时森林环境情况”两部分。绘出如下层次结构图:

图2 层次结构图

3.2.2 对考虑因素建立成对比较矩阵

在通过A1到A5这五个要素进行分析森林环境情况时,我们首先要确定各个要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即何者对森林环境影响最为重要。但如果仅通过单一的高低排序这一定性结果,常常不够客观公允。因而我们采用一致矩阵法,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对比,而是两两之间互相比较,并采用相同的尺度,以此尽可能地减少性质不同而导致的相互比较的困难,从而提高准确度。

我们可以运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比较各个影响森林环境要素的重要性:

表1 Santy标度表

此处,通过查阅资料大致评估了五要素间的重要性水平,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应当请具有环境学专业储备的人才进行评估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建立专家库,请多位专家进行评估,针对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特点进行评估得到标度。专家人数越多,所评估的标度的平均值也越具有代表性。最终得出如下成对比较矩阵(每一个数字表示纵坐标比横坐标的重要性,相反的则为倒数):

图3 五要素成对比较矩阵

矩阵建立完成后,输入MATLAB程序中的层次分析模型进行矩阵判断,运行程序,得出结果A1A2A3A4A5=[0.1226,0.4790,0.1273,0.1669,0.1043]。此结果即为五要素对我们的决策目标的影响权重,A1植被覆盖率=0.1226,A2林内物种多样=0.4790,A3空气质量=0.1273,A4土壤环境=0.1669,A5水资源质量=0.1043,由此看出林内物种多样性对森林环境的影响最为重要。

3.2.3 对决策对象建立成对比较矩阵

得到上述考虑因素的影响权重后,我们再对决策对象建立矩阵。首先,我们对上任前森林环境的五要素请专业人才分别进行测量,并保留记录,待离任时再次进行测量,并将五要素用1—9的标度分别打分而后建立五个矩阵(此时标度的含义表示该因素的评分,矩阵中则填入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当然,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也可以对森林资源情况进行不定期测量、勘察,便可对整体环境水平进行动态追踪。为了更好地演示模型,利用假设数值建立下述五个矩阵(横纵坐标分别为B1、B2):

(该矩阵表示假设物种多样性没有发生变化)

待所有关于决策对象的矩阵建立完毕再分别按上文方式输入MATLAB程序,分别计算出五个结果,其表示B1B2对A1的影响权重为[0.4375,0.5625],B1B2对A2的影响权重为[0.5,0.5],B1B2对A3的影响权重为[0.4286,0.5714],B1B2对A4的权重影响为[0.6,0.4],B1B2对A5的影响权重为[0.4667,0.5333]。

3.3 计算总的权重并进行最终判断

在上述步骤全部完成后,我们分别计算B1和B2对总目标Z的权重,即算出上任前和离任时环境总体的评分。我们分别用C1—C5五个矩阵所计算出的结果中的B1(结果中的第一个数字)乘以向量A1A2A3A4A5中相对应的五要素影响权重的值(取前三位小数),如下:

B1=0.438×0.123+0.5×0.479+0.429×0.127+0.6×0.167+0.467×0.104

B2=0.563×0.123+0.5×0.479+0.571×0.127+0.4×0.167+0.533×0.104

最终得出结果对总目标层次Z的权重向量为B1B2={0.497,0.505},此时 B1=0.479<B2=0.505,可说明离任时环境综合情况更好,反之则说明环境情况退步。而B1、B2间的差值则表示环境情况的变化程度,借此我们即可判断领导干部的责任履行情况。

3.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例子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出通过AHP模型评估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评价自然资源的要素层次出发,以获取审计证据,能够有效实现对领导干部任期自然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评价。运用AHP模型首先需要准确地对要素进行划分和权重标度评估,而评估各个要素重要性水平中所需要的很多数据来源于地方政府部门所提供的统计或调查数据,这些数据如果没有经过第三方独立的稽核与验证,各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了其本身利益,可能会有意修饰、操纵或隐瞒,影响审计结果。因此,对于由被审计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提供的数据,要经过独立的抽查、稽核、验证和评价,获得更可靠的审计证据。且要保证进行评估的环境专家和审计人才具有独立性,不受地方政府影响与关联。在涉及某些环境学特殊的专业领域,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适当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利用外部专家协助审计,以便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4 关于自然资源评估体系的设想

以森林资源为切入点,通过数学模型对森林资源的情况进行一个评估,构建了一个简单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自然资源评价体系,以此来更为准确地评判领导干部任期内对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情况,帮助审计工作顺利展开。

目前已有文献中对于数学模型在辅助自然资源评估开展审计工作中进行运用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数学的角度,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自然资源评估体系的构建提出一种新的想法。然而现阶段,我国对自由资源的管理存在同一资源多个部门分别管理的现象,而各部门由于认定标准不一致、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原因,导致不同部门提供的统计指标数据也不一致,为了更好地完善用数学模型进行自然资源评价的体系,我们应当尝试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库,保证被审计自然资源底数的准确性。此外,在运用数学模型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时,可以建立专家库,共同进行权重分析,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判断评估,这样得到平均数值后,我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判断将不仅局限于任前任后的比较,由于评判标度的统一,所得出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的横向可比性。此外,我国审计部门应多培养复合型人才,现阶段参与开展审计工作的多为财务等方面的审计人才,缺少对于大数据、应用数学、环境学等方面的审计人才,通过培养和引进各类复合型人才,可以更好地构建专业审计队伍,帮助完善审计工作,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效率性和效果性。此外,应完善领导干部终身追责制度,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指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还面临着如何处理地方领导人任期周期短与生态环境考核周期长的冲突问题。为此,需要建立终身追踪问责制度,在官员调任后仍能追究其执政过程中的自然资源资产的相关责任,以防止地方领导人只追求短期任职期间的利益,而不顾事后所遗留的资源环境问题。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归根结底还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民利益的有效手段。通过数学模型辅助自然资源评价体系只是手段,最终还是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变唯“GDP论”的心态,才能真正从源头做到可持续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审计工作权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权重常思“浮名轻”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