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在多联疫苗中的免疫效果评价
2020-11-05荣雪路丁国伟魏荣荣李琛李甜甜
荣雪路,丁国伟,魏荣荣,李琛,李甜甜
(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禽流感(avian influenza)、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疫苗免疫[1]。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减少免疫应激和免疫次数,多联苗成了养殖业需求的新产品之一。随着新流(ND+H9)二联苗的成功研制和应用,更多不同种抗原联合疫苗成为众多实验室研究对象[2]。目前,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三联疫苗(简称“新流法三联苗”)成为我国养殖业需求的疫苗新产品之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感染引发的鸡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类疾病[3]。IBDV属于双股双节段RNA病毒科,无囊膜,其毒株包括经典毒株(classic IBDV,cIBDV)、变异毒株(variant IBDV,vIBDV)、超强毒株(very virulent IBDV,vvIBDV)[4]。IBD主要危害3~6周龄雏鸡,是一种急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病鸡精神萎靡、蹲伏、排黄白色黏稠和水样稀粪,极度虚弱,最后死亡,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出血、萎缩或呈胶冻样,严重的可出现紫葡萄样,腿肌、胸肌出血等。传染性法氏囊抗原制备的原始方法是由鸡胚成纤维细胞制备,其病毒含量很低[5],安全性较差,且疫苗成本较高。随着疫苗研制方法的不断提升和基因工程苗的出现,重组病毒蛋白成为疫苗中理想的可替代抗原,其制备简单、安全稳定、成本较低。本文在新流法三联疫苗中法氏囊部分用重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作为抗原,并对免疫后鸡群的抗体水平及效力检验进行研究,为该疫苗提供免疫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新流法三联苗由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提供。SPF鸡种蛋购自北京勃林格殷格翰维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本实验室孵化饲养到所需日龄。
1.2 方法
1.2.1 新流法三联苗免疫后ND/H9/IBDV抗体水平检测及IBDV部分效力检验
50羽21日龄SPF鸡均分为5组,进行颈部皮下免疫,1组为对照组,2组免疫剂量0.05 mL,3组免疫剂量0.1 mL,4组免疫剂量0.2 mL,5组免疫剂量0.3 mL。免疫后第21天采血,参考文献[6],分别检测ND/H9 HI抗体及IBD AGP抗体,并进行鸡IBDV强毒BC6/85株F1代攻毒,每只点眼0.1 mL(病毒含量100 BID),观察96 h后全部剖检,检查法氏囊病变情况。试验鸡在SPF鸡隔离器中饲养,自由采食饮水。
1.2.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BID测定
25羽30日龄SPF鸡均分为5组,进行攻毒,每只点眼0.1 mL。处理分别为:1组为对照组,2组病毒稀释度为10-2,3组病毒稀释度为10-3,4组病毒稀释度为10-4,5组病毒稀释度为10-5。试验鸡在SPF鸡隔离器中饲养,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持续96 h。
1.2.3 AGP法检测血清中IBDV抗体水平
将30 μL抗原放入制备好的梅花型双向扩散琼脂板的中心孔,血清以2的稀释倍数稀释至5,按稀释倍数0~5依次放入梅花型外围孔,每孔各30 μL,做好标记,放入湿盒内24~48 h之间,在强光下观察并记录中间孔(抗原)和周边孔(抗体)之间出现免疫复合沉淀线的数值(数值为2稀释倍数)。
1.2.4 统计分析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流法三联苗免疫后ND/H9部分抗体检测
由表1可知,新流法三联疫苗免疫后21 d,0.3 mL免疫剂量组ND抗体水平为8.1log 2,H9抗体水平为9.0log 2,说明重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作为抗原在疫苗中不影响ND和H9部分的免疫效果。
表1 新流法三联疫苗免疫ND及H9抗体水平
2.2 新流法三联苗免疫后IBDV部分抗体检测
由表2可知,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5组和2组差异显著。
表2 法氏囊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
2.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BID测定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从10-1稀释至10-5,对42日龄SPF鸡进行攻毒,每个稀释度重复5只,观察96 h,剖检记录各稀释度出现病变动物的百分比(表3、图1),测得BID为102.0·(0.1 mL)-1。
表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测定结果
A—正常的法氏囊;B—紫葡萄样法氏囊;C—胶冻样法氏囊;D—胶冻样法氏囊剖开内有出血点。图1 法氏囊病变的观察结果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BID测定的试验动物中,取发病的法氏囊制备研磨液获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F1代病毒,测得BID为104.0·(0.1 mL)-1(表4)。
表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F1代测定结果
2.4 效力检验(免疫攻毒保护)
攻毒对照全部发病,法氏囊外观发黄,呈胶冻样外观。囊内剖开有黏液,部分肉眼可见出血。未攻毒对照和免疫组,外观正常,剖开未见病变,免疫攻毒保护率为100%(图2)。
A—未攻毒对照组;B—攻毒未免疫组;C—免疫0.05 mL组;D—免疫0.1 mL组;E—免疫0.2 mL组;F—免疫0.3 mL组。图2 各组法氏囊的变化
3 讨论
在家禽养殖业中防治各大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免疫。但是随着病毒病毒株的不断变异,传统疫苗对于疾病的防控效果变得越来越差。比如IBDV在未出现变异株之前,传统疫苗的经典株可以使IBD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变异株的出现,特别是超强毒株的出现,疫苗经典株的免疫失败屡见不鲜[7]。因此,了解IBDV分子变化,制备基因重组蛋白抗原,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IBDV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蛋白VP2约占病毒总蛋白的51%[8]。IBDV的毒力分子基础和致病性分子标志主要在VP2上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并证实[9],因此,VP2蛋白成为近年来IBDV新型亚单位疫苗研究的热点。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禽流感(avian influenza)二联苗的成功研制和推广,从实践角度真正做到了减少免疫应激和次数,满足了市场需求,实现了一针多防的防疫效果,同时为多联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兽药管理条例及新兽药申报规程中,用于防疫这3种传染病的疫苗免疫后校验标准为新城疫免疫后3~4周,对照组鸡血清HI抗体水不高于1∶4,免疫鸡血清HI抗体水平不低于1∶16;禽流感免疫后3~4周,对照组鸡血清HI抗体水不高于1∶4,免疫鸡血清HI抗体水平不低于1∶128;法氏囊免疫后3~4周,对照组鸡血清琼扩效价均应为阴性,免疫鸡血清琼扩效价不低于1∶8。从免疫后各部分抗体水平分析,该疫苗3种抗原免疫效果均达到规定要求,免疫效果良好。3种抗原混合使用并不相互影响免疫效果。由于攻毒毒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放置时间较长,为了保证其毒力,进行复壮传代一次,最终确认攻毒病毒BID为104.0·(0.1 mL)-1。攻毒后,剖检攻毒对照组均发病,法氏囊外观呈黄色胶冻样,剪开囊内有黏液,且有不同程度出血。各免疫组和未攻毒对照组相同,外观正常,囊内无肉眼可见病变,说明免疫组免疫后产生抗体可以保护病毒感染,该疫苗免疫后法氏囊病毒攻毒保护率为100%,符合兽药典要求。因此,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应用于多联疫苗中免疫剂量达到0.05 mL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且不影响疫苗中其他抗原的免疫效果。综上所述,重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应用于多联疫苗中免疫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