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与温控防裂措施
2020-11-05李金涛
李金涛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
良好的温度控制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制作混凝土的主要原料是水泥和水,而水泥遇水后会产生水化热现象,如果散热速度较慢,将提高混凝土的温度,然后逐渐下降,降低至环境温度。温度升高的前期,内部温度大于表面温度,从而形成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导致内部和外部凝结的不一致,发生的变形方式也不相同,最终形成了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整体温度趋向于环境温度后,其内部的结构开始收缩,一旦受到外力的制约,将形成拉应力,也会形成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1 温控计算理论
1.1 温度计算公式
混凝土热传导的计算,需要使用热传导连续方程,初始条件是T=T(x,y,z,t0),公式中的T 是指混凝土温度,单位是℃;θ是指绝热温升,单位是℃;a 是指导温系数;单位是m2/h;τ 是指龄期,单位是d;t 指时间,单位是d。具体公式如下:
1.2 混凝土应力公式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内部构件收缩等问题,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内部非常复杂的应力,并且应变增量处于动态变化,其包括了多种应变增量,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2 温控防裂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与温控有关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从而增加了温控防裂的难度,温控防裂从原料采购时期就已经开始,现阶段,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拌和及出机温度
在高温季节,使用风冷、冷水或者是冰块预冷骨料,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从而将混凝土整体温度降至为最低温度;在寒冷季节,由于环境温度较低,不宜使用预冷措施,自然搅拌即可。
2.2 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温控防裂需从原材料采购开始,所采购的原材料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使用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骨料等,都要严格遵守大坝施工设计标准,以及完全的满足合同要求,质量需由多个部门联合控制,包括了质量管理部门、物资部、实验室等。在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时,需进行抽样检测;在外加剂配置时,需按照实验室下发的配料单进行,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配制好后,交由实验室进行检测。
2.3 运输时温控措施
第一,如果施工时环境温度较高,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在容器上设置隔热措施,隔离外部温度,防止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升高;第二,浇筑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所以在浇筑之前,做好调度和规划,进行统一配合,统一施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尽量减少运输和卸料时间;第三,运输车辆需选择尾气排放不在容器位置的,容器冲洗时间不可超过120 分钟;第四,从混凝土搅拌到运输,直至最后的振捣环节,将混凝土的温度始终控制在4℃以下。
2.4 仓温控制
第一,在浇筑过程中,当检测仓内温度大于24℃时,需进行喷雾,降低仓内温度,防止热量倒灌;第二,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在振捣结束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浇筑位置,隔离外部高温,覆盖时间应在5.5h~8.5h 之间;第三,外部环境的温度无论是多少,混凝土浇筑温度都不可超过5℃。
3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实例
3.1 工程简介
某大坝使用的是混凝土重力结构,最大坝高为14m,主坝长为16m,底部宽度为21.2m,开挖底高程为-2.1m,防渗面板使用的是厚度为1m 的矿渣混凝土,基础厚度为2.5m,应用粉煤灰混凝土浇筑,大坝模型如图1。
图1 大坝模型
3.2 混凝土快速施工方案
依据大坝施工的实际情况,设计四种不同形式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应用分层浇筑方式,开展防真计算。第一,A 方案,大坝底板浇筑,做为第一层,需一次浇筑成型,养护60d 后,进行坝体浇筑,高度为1.5m/层,每层间隔时间为18d;第二,B 方案,底层浇筑与A 相同,坝体浇筑高度为3m/层,每层间隔时间为18d;第三,C 方案,底层浇筑与A 相同,坝体浇筑高度为4m/层,每层间隔时间为18d;第四,D 方案,底层浇筑与A 相同,坝体浇筑高度为1.5m/层,每层间隔时间为9d。由于仿真计算与实际施工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计算时,要考虑昼夜温差,以5d 为标准,浇筑时5 天内的平均气温设为20℃,昼夜温差为9℃。在进行浇筑温度的计算时,将大坝的缝面、基础四周边界都视为绝热边界,其他面视为热量交换边界;应力计算时,将大坝基础视为铰支座,使用连杆支撑的方式,将上部坝体视为自由结构,由于选取的浇筑方案不同,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应力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为了获取不同浇筑方案,产生的不同结果,在混凝土面板位置,距离底板大约1.2m 处,选择一个内点和一个外点,作为主要的检测对象。
3.3 计算参数
该大坝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 所示,实验室提供了混凝土的热力学参数,具体详见表2。其中,大坝面板位置使用的是矿渣混凝土,其θ(绝热温升)为T=39.21τ/(0.35+τ),底板使用的是粉煤灰混凝土,其θ 为T=47.31τ/(0.70+τ),其他混凝土为θ(τ)=26.1(1-e-0.34τ0.75)。
表1 大坝混凝土配合比(kg/m3)
表2 混凝土热力学参数
3.4 混凝土快速施工结果分析
3.4.1 温度分析
通过仿真计算,对设置的检测对象进行分析,受到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浇筑后混凝土内部检测点温度升高,浇筑厚度不同,温度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差异,而混凝土浇筑的表面温度,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在浇筑的一段时间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在环境温度的作用下,逐渐降低,波动变化不大。当进行上一层混凝土浇筑时,下层混凝土受到热传导的影响,温度会有所升高,查看下层靠进上层位置设置的检测点,会发现下层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接近4℃。
3.4.2 应力分析
坝体在浇筑的后期,底板混凝土的约束力不断增加,而上层混凝土的不断浇筑,会进一步增加底板混凝土的压力,还有一个原因是,面板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值,从而增加了上层浇筑的约束,而每层浇筑之间的间隔时间,会使大坝底板位置的弹模得到膨胀,提高了上层混凝土的约束力,从而形成内部复杂的拉应力。通过仿真计算,对坝体混凝土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坝体浇筑后期混凝土体的约束力变化,和面板、底板受到的应力分析,结合A、B、C 三种方案来看,A 方案浇筑高度为1.5m/层,所以施工时间也最长;B 方案时间要少于A 方案,C 方案使用的浇筑高度为4m/层,时间是最短的,但同时也是温控防裂难度最大的施工方案;D 方案使用的是1.5m/层的浇筑方式,间隔时间只有以上方案的一半,施工速度得到明显的提升,极大缩减了施工周期,并且温控防裂的难度较小。
有分析指出,由于浇筑施工间隔时间过长,浇筑的混凝土内部热量流失也就越多,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时,将导致内外温差的提高,从而增加了裂缝的风险;而增加浇筑厚度,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增加,再浇筑下一层,进一步的增加了内外温差,也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由于施工环境的问题,导致大坝工期紧张,通过合理的温控防裂措施,以及加快大坝混凝土的施工速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缩短浇筑的间隔时间。应用温控防裂计算公式,进行仿真计算,从而确定了短间歇薄层浇筑的可行性,为快速施工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