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枕交叉渡线道岔大修施工案例分析
2020-11-05周广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务段
周广太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务段
1 工程概况
陇海线新沂站、邳州站上行正线道岔铺设于2007年,道床脏污板结、翻浆冒泥、轨道几何尺寸难以控制、轨件修理和日常养护工作量日益增大、维修成本增加,尤其是邳州站9/11/13/15以及新沂站10/12/14/16交叉渡线突出。此外,由于陇海线上下行运量长期的不平衡,造成对这两组交叉渡线的不均衡冲击,设备状态控制尤为困难。本次施工为首次进行的砼枕交叉渡线道岔大修,在这两处交叉渡线的连续施工过程中,面对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正点,为后续砼枕交叉渡线道岔大修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邳州站9/11/13/15交叉渡线案例分析
2.1 工程背景
邳州站9/11/13/15交叉渡线位于邳州站西端岔区,是邳州站西端咽喉道岔,联动陇海线上下行线路。要对9/11/13/15交叉渡线进行施工更换,势必会影响交叉渡线的正常使用,经施工协调会研究,运输部门可以允许的交插渡线停用时间不得长于24h,也就是说在两天的施工中要将9/11/13/15交叉渡线完成全部施工,此外每日施工单次封锁时间只能给出225min。在以往的交叉渡线施工中,更换两组单开及半组菱形道岔,即便是木岔枕更换砼岔枕的情况下也需要240min的施工天窗,而本次对正线进行砼岔枕更换砼岔枕更是增大了难度(图1)。
2.2 砼枕交叉渡线道岔施工不利因素
SC340砼枕交叉渡线道岔自54#岔枕开始至75#岔枕为与临线道岔长短枕拼接结构。在以往的木枕交叉渡线道岔更换施工中,采用的施工方案多为分两日完成全部交叉渡线施工,第一日更换一行线路的两组单开及半组菱形道岔,针对与临线长短岔枕冲突的情况,多采用油锯将冲突长木岔枕切割。第二日再更换另外一行线路的两组单开及半组菱形道岔,而后拼接整组菱形道岔。但由于第一次更换砼枕交叉渡线道岔没有相关经验,仍沿用木枕交叉渡线道岔更换砼道岔的方式进行施工。在施工前期准备作业时检查发现,新铺设轨排长短枕拼接顺序与既有道岔长短枕拼接顺序冲突,按原有的施工计划,无法在225 min内完成道岔大修施工,急需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稳妥施工计划。
图1 邳州站施工站场示意图
2.3 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邳州站下行施工时段为8:00-11:45,上行线施工时段为13:30-17:15,原施工计划为第一日先更换下行15、01北、9号道岔,而后利用下午的施工点对上行11、01南、13号道岔进行施工准备。第二日完成上行11、01南、13号道岔拉入以及菱形拼接施工任务。考虑到是第一次砼枕交叉渡线道岔大修,又遇到新旧道岔长短岔枕冲突的情况,显然按照原有的施工计划,难以正点完成。
为确保施工顺利将施工计划作出如下调整,首先第一日利用225 min施工天窗将邳州站上行线11、01南、13号道岔进行更换,第二日上午利用225 min施工天窗更换邳州站下行线15、01北、9号道岔,此时施工完成后渡线继续不开通,而后下午利用180 min上行施工天窗将渡线设备拼接完成,整修达优,点毕交叉渡线全部开通。调整后的施工计划,渡线封锁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5 h,但渡线拼接获得了3 h的宝贵时间,为首次砼枕交叉渡线道岔大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针对第一日施工中上行线11、01南、13号道岔自54#岔枕开始至75#岔枕,共14根长岔枕与下行线旧道岔岔枕冲突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方案1:施工前将下行线14根长岔枕切割位置进行标记,施工给点后30 min,利用电务室内修改配线的30 min垂直天窗,两台挖掘机使用破碎锤将下行线长岔枕进行切割,而后道床清挖完毕后拉入11、01南、13号道岔。
方案2:为防止破碎锤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长岔枕切割工作,计划使用14根2.5 m短木岔枕替代上行新轨排中的长岔枕,采用螺纹道钉及平垫圈的固定方式,将垫板与木枕固定,而后在第二日上行施工点内将14根长岔枕换入,拼接菱形道岔。
在4月15日施工中,两台挖掘机使用破碎锤按计划将14根长岔枕在30 min内切割完毕,保证了施工的正点完成。
3 新沂站10/12/14/16交叉渡线案例分析
3.1 工程背景
图2 新沂站施工站场示意图
有了邳州站的相关施工经验,在新沂站交叉渡线的施工中提前调查好既有设备长短岔枕的拼接情况,根据现场设备的情况对新道岔进行预铺,杜绝新旧道岔岔枕冲突的情况再次发生。由于10/12/14/16交叉渡线位于接发客车的关键径路,运输部门要求施工第一日需同步开通10-12号道岔单渡线,这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图2)。
3.2 砼枕交叉渡线开通单渡线不利因素
图3 开通单渡线示意图
由于新旧道岔生产于不同的厂家,岔枕螺栓孔径及垫板尺寸均不通用,新岔枕孔径大于既有设备。如采用以往木枕交叉渡线开通方案,插入木枕进行临时过渡,则10、12号道岔曲股54#-67#岔枕仅有一半的护轨垫板可以固定,这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在砼岔枕间插入木枕铺设渡线,将无法对渡线进行有效捣固,行车安全难以保证(图3)。
3.3 10/12/14/16渡线开通方案
为确保渡线开通后设备的稳定,采用砼枕的过渡方案,拆除10、16号道岔时保留两端锐角岔心,拆除钝角岔心,以及钝角岔心下两端79#-81#共6根短岔枕。新10、04北、16号道岔就位后,将79#-81#岔枕位置根据渡线方向铺设5根II型砼枕过渡。而后使用新垫板、旧锐角岔心铺设渡线,对于新垫板孔径与既有旧岔枕孔径不一致的情况,采用旧螺栓与平垫圈相结合的方法将垫板与旧岔枕固定,确保10、12号道岔曲股54#-67#岔枕护轨垫板全部有效。而后配轨将两锐角岔心间渡线进行连接(图4、图5)。
图4 10、12号道岔开通单渡线现场图
图5 II型砼枕过渡现场图
4月22日开通后,安排专人进行趟车检查,至第二日施工拆除时止,渡线设备各部几何尺寸和结构均无变化,经检验此种过渡方案安全有效。
4 结束语
通过对陇海线两处交叉渡线道岔大修施工的计划、方案、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优化、落实,克服了两正线交汇处运输组织复杂,施工难度大、砼枕交叉渡线拼接以及单渡线开通等技术难题,顺利完成了陇海线道岔大修施工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设备老化、养护困难的问题,又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施工计划以及改善施工技术,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砼枕交叉渡线施工技术成果,为以后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