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可行性途径——以沧州红色文化为例
2020-11-05
一、沧州的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
沧州是一个具有悠久革命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沧州籍和牺牲在沧州的烈士有一万七千多人。在2019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中,马本斋和赵博生位列其中。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2位沧州英烈入选了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在沧州革命英烈中,张隐韬,沧州南皮人,被称为“北国之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沧州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年仅24岁;马本斋,沧州献县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回民支队屡建战功,这支部队被毛主席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是汉回民族的模范,他的母亲白文冠也是一位英雄母亲,日本侵略者逼迫老人给马本斋写劝降信,她拒不服从,绝食七天以身殉国;黄骅,虽然他是湖北人,但是牺牲在沧州。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43年担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司令,后被叛徒杀害,为了纪念烈士,沧州黄骅市以英雄名字命名;赵博生,沧州黄骅人,毛主席曾评价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1931年领导了宁都起义,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崔兰仙,沧州盐山人,是宁死不屈的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1942年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大扫荡,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年轻生命。沧州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比如杨靖远、焦守健、赵振亚、王者兰、孔庆同、季振同、刘亚生、马振华……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
这些抗战英烈,面对死亡,面对敌人的迫害,他们初心不改。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义无反顾,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中。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宁死不屈的革命赞歌。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化,我们要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二、沧州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
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作为一种积极奋发的文化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把沧州的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融入沧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提升道德素质。沧州的红色文化对沧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和精神引领。
首先,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文化,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底色。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为了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英勇作战,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融入沧州革命文化,可以使学生去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人格,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让红色基因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其次,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可以坚定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我们精神上就会缺钙。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将沧州的革命精神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们了解革命先烈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毫不动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旗帜和动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无数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前赴后继。那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先烈的革命故事,可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起来,去接力实现未完成的共产主义理想,朝着这一理想不断前进,做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
再次,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对沧州高校学生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传承红色基因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沧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沧州革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革命文化,树立自尊自信,能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去传承革命文化,弘扬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
最后,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2019年10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纲要》中指出要继承党的革命道德。革命文化中的革命道德是革命英烈道德精神的实践积淀,它的内涵和价值底蕴已经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将沧州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革命先烈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自由民主、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可以很好地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德性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沧州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可行性途径
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必须积极寻求最佳的路径将沧州革命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革命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推动沧州革命文化真正入脑、入心、入课堂。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优势,将沧州的革命文化融入到理论讲授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弘扬革命文化:故事讲述、红色影视、歌曲、文学作品以及漫画。比如故事讲述,除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述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沧州英雄人物事迹进行讲述;还有红色电影,我们可以播放《回民支队》《马本斋和他的母亲》《英雄黄骅》《冲天炮》《英雄冀鲁边》等,使学生在电影中感受到革命文化就在我们身边。革命先烈的文学作品也是很好的教学载体,比如赵博生同志的《革命精神歌》,诗中的“我死国生,我死国荣,身虽死精神长生”,让人热血沸腾;关于黄骅烈士的小说《血魂》,描写了他从一个山村孩子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到最后牺牲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把生动鲜活的故事和思政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更好地传承沧州革命文化,弘扬红色基因。
其次,受疫情影响,我们看到云平台的广泛使用,对此我们也可以搭建沧州自己的革命文化传播云平台。占领网络阵地,开辟沧州革命文化传播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尤为重要,打造“互联网+革命文化”的全新发展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通过云平台,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追寻红色记忆,更加便捷地了解沧州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
再次,充分发挥沧州高校社团和教育实践活动的优势。在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暑假社会实践、周末或者特殊的纪念日,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九一八事件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等,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增强他们对沧州革命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沧州烈士陵园、沧州战斗遗址,这些作为红色基因教育的载体,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感染性,直观性。
最后,大力发展沧州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事业,传承革命文化。比如2019年10月沧州博物馆举办了“沧州革命英烈事迹展”,学生通过参观英烈事迹展,重温革命历史,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英雄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惜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使学生感受到革命前辈的初心和使命,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把革命文化、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敢于拼搏、敢于奋斗的青春热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学习和生活中,传承沧州的革命文化,弘扬沧州的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