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微运营策略探讨
2020-11-05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流传播路径,正在重塑信息传播模式。2013年推出的政府新媒体也发展迅速,活动不断完善,内容日益多样化,便民利民。它已成为各级政府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府与公众互动、疏通网络舆情、促进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一、政务新媒体运营状况及特点
目前,我国政务新媒体呈爆炸式增长,日趋多元,成为各级政府信息工作最为重要、不可或缺的载体。以广东禅城发布为例,2013年7月,禅城区新闻办、区委宣传部开通禅城区的官方微博“禅城发布”,2014年4月,又开通了政府官方微信“禅城发布”。目前,“禅城发布”的政务微博和微信粉丝数量分别超过70万和80万。在广东省“政府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禅城在近三年已跻身全省区县政府微信前十名;在《人民日报》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政府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禅城微博获得“广东第六名十大党政新闻发布微博”。禅城发布政务新媒体,也是国家政务新媒体的缩影。在运作上,基层政务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一)“两微一端”渐成主流
政府微博方面,截至2018年6月,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府微博账号为137677个,其中政府微博账号为89832个。在政府微信方面,腾讯自2015年起就没有公布过政府微信账号的数量,但从政府微信的人均关注度来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受欢迎程度。在政府客户方面,截至2018年8月,中国共有2393名政府客户,政府新媒体呈现井喷发展态势,“双微”已成为政府新媒体的中流砥柱。
(二)政务双微,尤其是政务微信占据舆论阵地
据相关统计,2015年,我国政府微博数量达到近30万个,覆盖40亿以上人群。政府微信公众号近400万个,微信文章超过3000万篇,阅读次数超过20亿次。其中,各地的新闻办外宣、公安、共青团等是政府微博的第一梯队。半数以上的微信公众号来自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党委、人大、政协、宣传部的账目占部门的20%以上。如果说政务新媒体1.0阶段为政务微博的话,政务新媒体2.0阶段则为政务微信。如今,尽管政务短视频账号如“抖音”快速兴起,但因短视频来源的不确定性和戏剧性,短视频账号仍然难以撼动政务微信。
(三)平台建设各具特色
各政府新媒体平台围绕各自特性进行定位、形象视觉包装、IP孵化等建设。如外宣新媒体注重权威重大信息发布、便民政策解读、正能量弘扬引导;公安、交警等新媒体注重公共安全警示、法律普及;教育、社保类新媒体注重政策普及、便民互动咨询等。依托各自的受众需求,开展内容策划定位,实现用户触达全覆盖,塑造新媒体时代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政务新媒体不足和优化的思考
政务新媒体在取得丰沛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和短板。
(一)技术弱
主要体现在文案人员多,文案编撰强,而营销工具、媒介形式等新兴传播技术的应用深度层面,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二)创新后劲不足
内容同质化渐多,H5、一图读懂等形式见惯不怪、审美疲劳,内容的趣味性难以满足普通网友需求。
(三)重发布、轻互动
政务微信号开设容易运维难,部门微信号暴露出维护的财力人力不足短板,更新少,回复少,互动迟。根据《广东政务微信发展态势及排行》对广东省2539个县区以上的政务微信的采样调查:在回复速度上,“32.6%的微信号(830个)能够当天与用户进行互动”,在回复方式上,“31.23%的微信号(793)采用关键词回复或自动回复”,在回复的实用性上,“仅有3.5%的微信号(91个)回复详尽或具有高实用性”。
三、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新闻和传播业态,已转化成为多元传播时间并存、多类型媒体共融的新生态格局。政务媒体应面向分众化人群,深耕信息传播、形象塑造、风险巩固通、移动政务等多重功能,同时,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助力成为深化社会治理的媒体行动者。
(一)内容加工生产过程中,秉持用户思维,把握内容发布与用户需求的脉络,挖掘创新表达的潜力
借助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兴起,创新短视频的创作。例如,通过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多举办现场感强的线下活动,为视频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素材,扩大“高手在民间”的优秀视频征集范围,实现民间和官微内容创新置换和良性互动。
(二)借助微信载体,开设“小而美”的小程序
对于服务属性明显、周期性强、面向地区特定人群,没必要大量投入建设APP,也无高频使用的政务需求,如交警车辆年审、教育类中小学招生报名等,可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不断探索微信小程序的新功能,开发和完善小程序,重视用户体验,及时捕捉需求的新风口,以全新的融媒体思维,提升政务新媒体的服务性和便民性。
(三)内容为王,用心策划爆款内容,突破传统宣教模式,弘扬网络正能量
平实可亲的小人物、真实可信的案例、深度的情感共鸣、耳目一新的形式创新等,均是网络传播价值的突出要素。只要内容够吸引,就永远不缺受众和传播力。政务新媒体,忌低俗、正引导,要善于抓住好案例,结合时下热点,用心策划爆款内容,谱写主旋律。
例如,7月8日,21岁云南佤族姑娘诚实守信,千里回佛山送还5万元医疗欠款的事迹,经佛山及禅城的官微新媒体引爆,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传统媒体紧跟报道后,两大舆论场同频共振,感动了一大批读者和网友。2017年9月,18岁的魏月董在遭遇车祸,颅脑严重受伤,被送至禅城区一间医院救治。在现场没有家属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医院仍然医者仁心、救人为先。魏姑娘出院时,虽感念医院有德,但囊中羞涩,欠款5万多元出院。虽然医院未催缴欠款,但其两年省吃俭用攒钱,终于在今年7月8日到医院上门还清欠款。在医患关系负面舆情不断的今天,上演了一场医患情深意长的感人赞歌。
继本地媒体之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日报、检察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之声等陆续转载。7月16日,该事迹登上微博热搜,阅读次数达1.7亿次,点赞超25万余次。7月18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分别以《佛山日报》报道为主转载了魏月董事迹,19日,央视新闻官微也进行了转载,均获得10万+的阅读量。仁爱、诚信的正能量,为医患关系增添了新的注脚,成为引导舆情的主旋律。
(四)便民利民,打造智慧政务传播、互动和服务平台
政务新媒体应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压舱石”“舆论定心丸”“服务连接器”的全维度作用。在重大政策或利好出台时,成为说明阐释的权威载体;在突发重大事件发生后,成为发布真相的第一渠道和安抚民心的第一定力;在政务服务呈现热度化和难度化趋势时,整合行政资源和各种新媒体应用,提供个性化、高效化的“指尖”政务服务,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改善社情民意链接。
例如,2020年4月,佛山市禅城区推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的“温暖企业直通车”二级栏目,针对企业复工生产的需求,提供口罩、体温枪、餐饮等物资;“温暖企业直通车”一个月内开展咨询互动2000余次。务实的微信服务成为禅城市恢复生产工作的网上“先锋”,为畅通“微循环”、畅通“大动脉”提供了有力支撑,不仅有效提高了恢复生产工作的效率,在巩固政府防疫成果的同时,微信也真正成为群众办事的“手把手”,为辖区内的市民和企业提供了便捷良好的服务体验,进一步深化了微信的服务理念。
(五)粉丝为王,把握非常时期脉动,引燃粉丝增长新高
粉丝受众是新媒体内容有效传达的“铁营盘”。特殊节点和非常时段,是政务微信借力发力、回馈粉丝、吸引粉丝、提升传播覆盖面最有利的风口。例如,今年4月初,佛山市禅城区在疫情中后期结合复工复产的新形势,与经济职能部门一起策划“网络美食节”,新增“网络美食节”专栏,每周一期抢购抢购和预订美食券,既回馈铁粉,又吸引新粉,刺激消费、恢复经济、回温社会生机。据后台数据显示,禅城每天发布的菜单点击量超过2万次,其中“网络美食节”的最高日点击量近20万次。禅城的粉丝增加了近10万。辖区用户中,每10人就有8人是禅城发布的忠实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