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仪式与族群记忆
——以文山马关县老董寨兜阳节调查为例

2020-11-04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招魂蚩尤族群

李 冬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民族节日起源于古老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族群、地域、历史、宗教、祭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族群内部形成了共同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意识。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族群文化的“集合点”,是民族集体记忆外显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节日符号和仪式源于早期原始社会先民对自然界神秘力量和不可控因素的崇拜,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祈祷、祭祀、赎罪或敬畏的神圣性产物。符号是具有表达独特属性的最小象征单元,在族群内部被普遍认同和接受具有代表性、神秘性和典型性的物体。维克多·特纳认为“仪式是由一个个象征符号构成的,而象征符号则是仪式中保留着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是仪式语境中的独特结构的基本单元。”[1]他认为符号服务于仪式的行为,承载着仪式所反映的某些方面的象征意义。从符号叙事学角度来说,朱林认为“仪式作为历史的指示符号,具有记忆保存、当下展演和作用未来的三种机制,兼具记录类叙述、演示类叙述、意动类叙述三种叙述类型的特点。”[2]认为仪式也是指示性的符号,牵引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一个线性的时间向度。从仪式的表演性特征来看,简·奥斯汀认为“仪式的表演性特征表现为有限的时间(无论是季节性周期仪式,还是危机都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固定的空间、明确的开头和结尾、特定的演员和观众、程式化的动作和语言、神圣的氛围等,无论是参与仪式表演的人,还是作为局外的观看者,仪式都给他们具体的感官刺激。”[3]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沃森和史密斯为代表的神话——符号丛论认为“族群的核心是神话、记忆、价值和符号。”[4]神话学家伊利亚德、叶舒宪等认为神话保留了人类的文化记忆,仪式正是这种记忆的表现。李子贤、孟慧英等认为神话依赖于仪式而存在,仪式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总之,符号与仪式所表现出的民族认同、集体记忆、族群文化传承着族群记忆的核心内容,符号和仪式刺激了民族记忆的再现和表述,仪式是符号阐释记忆的媒介。通过符号和仪式的叙事对记忆进行呈现,从而唤起民族认同、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

一、文山马关县老董寨地理状况和兜阳文化背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小坝子镇老董寨位于小坝子镇东南方向,属于山地或半山区,海拔1481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450毫米,寨子呈“U”形地带分布。相传原来寨子里住着姓董的人,故名老董寨。董姓人又迁走了,苗族侯姓、熊姓和李姓住了进来,苗族在此寨子已历七代,现全寨有74户332人均为苗族。依据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宗委编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记录,可将其语言归属于川黔滇次方言区,以蒙诗(Hmongb shib)居多。

文山苗族“闹兜阳”是其古老的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山州2015年将兜阳节作为全州的民族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放假一天的基础上,顺延3天作为苗族“闹兜阳”节。“闹兜阳”在马关县小坝子镇老董寨保存和传承较为完好。关于当地兜阳的传说如下(1)采访对象:侯正祥、侯正学、熊定仙,采访人:李冬,采访地点:老董寨村委会,调查时间:2016年6月11日。另该传说详见:马关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马关县民族传统文化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82-83.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能力很强的男子叫兜阳。其母怀胎十三月,初暑降于世,其父为他取名为兜阳(意为能够指引人们走向光明之意)。兜阳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从小求进好学,其父为他请了很多资深师父,传授他治国理家之道、生产生活技能及医术。他头戴牛角帽,腰挎牛角号,为解救众人苦难,他云游四方,行尚社会,解惑释疑,帮扶济困,拯救民众,其思想功德和信誉深得民心。

由于兜阳本领高超,济世救民,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官府找借口驱赶和迫害他,但兜阳心胸宽阔,把官府和人们的猜疑与嫉妒抛之脑后,执着坚持修身扶世理念,云游四海。他年纪渐渐大了,人们选了一只大花狗送给兜阳做伴,大花狗尽忠职守,天天为兜阳领路和看护他的安全,年复一年,花狗因年老而死去。

初暑的一个傍晚,天色阴暗,兜阳处理完一个村子的事情后,急着赶往另一个村子,过河时不慎跌入河中(也有传掉入山洞中)。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恰巧一对干活回来的夫妇看见了,便大声呼喊,召集村民前来营救,经过认真地寻找,还是没有找到兜阳的尸体。村民们无法为他举行葬礼,心里十分感伤,就为他举行招魂、祭祀仪式。由于兜阳为人们作了很大的贡献,人们就尊称他为“孜尤兜阳”,把糯米做成牛角的形状,将招魂圈做成九个方位,祭祀他,庇佑他的安康,希望他“走好路”。

从此,祭祀兜阳活动便慢慢延续下来,形成了固定的习俗“闹兜阳”。农历五月初五早晨,人们都要杀狗祭祀,形成了吃狗肉、做牛角粑和豆腐南瓜尖的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闹兜阳”,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像兜阳那样的好人能人。其主要程序有三个方面(2)采访对象:侯正学、熊定仙、候志健;采访人:李冬;采访地点:老董寨兜阳文化馆和祭场,调查时间:2016年6月10日-12日。:

一是招兜阳魂。在农历五月初四做九方招魂圈,傍晚选定狗时(19时-21时)招兜阳魂,吹芦笙祭祀并唱芦笙歌。虎时(3时-5时)打卦并祈祷确定兜阳魂来方向,打开招魂门,将门的竹片重新夹起来,将狗关入招魂圈内,由寨老带头向招魂圈内投牛角粑并向兜阳祈祷。马时(11时-13时)选三名兜阳人(本村)、三名兜阳客(游客),赠送纪念品,抬兜阳人、兜阳客转村,唱《一路有你闹兜阳》。

二是祭兜阳。在第二年农历五月初四做九方祭台,傍晚狗时(19时-21时)由三位寨老带九男八女到寨门,先右后左,燃香祭祀,选一棵竹子(约长4米,带有竹枝和竹叶)作招魂幡,先祭寨门左边的“兜阳石”,朝上敬香祈祷,并用红绳向石头摩擦后绑在自己的脖子上,后祭“花狗石”,向石头上香并转圈。然后回到寨内九方祭台,围祭台转圈,唱《祭兜阳》词,跳芦笙舞祭祀。虎时(3时-5时)向祭台上放牛角粑,并向兜阳祈祷。马时(11时-13时)选兜阳人、兜阳客,送纪念品并转村,唱《一路有你闹兜阳》。

三是游转。在第三年主要仪式就是转村,先在老董寨傍晚狗时(19时——21时)在寨门口招兜阳魂,在虎时(3时——5时)祭兜阳魂,在马时(11时——13时)选兜阳人、兜阳客。其他村子想要举办的话就要从寨中接走兜阳魂,要向招魂圈、招魂台上香、烧纸祭拜,用麻布绣制村子在老董寨方向的图案符号,作为赠品,留于文化馆作为纪念品。取走中间的竹子(招魂幡),带回本村即可。接走兜阳的村子可以像老董寨一样连续举办“闹”三年兜阳,不限民族、不限距离都可举办。

二、符号和仪式的叙事:古老族群记忆的传承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记录历史事件主要依靠口传心记和符号记忆。兜阳节是文山苗族符号、仪式与集体记忆的综合展演。其在举行祭祀仪式中保存着古老的文化符号,对古老族群文化有着十分明显的继承。

(一)对蚩尤形象及文化的传承

文山苗族普遍认为蚩尤(孜尤)是其民族的先祖,蚩尤传说及其相关的文化符号流传广泛。在汉典古籍中对蚩尤形象的记载有:《龙鱼河图》载“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造立兵仗大弩,威震天下。”[5]《归藏》“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起筮)”[6]11-17《述异记》载“轩辕之初立也,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铁石。轩辕诛之于涿鹿之野。蚩尤能做云雾,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掘地得骷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觝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触。”[7]10-17《东海岁时记》载“此曰端午节时王家'观象监本朱砂,榻天中赤符,近于大内,贴门楣以除弗祥。卿世家亦贴之。其文曰:五月五日,天中之节,上得天禄,下得地福,蚩尤之神,铜头铁额,赤口赤舌……'端午祭蚩尤除疫也。”[7]10-17从以上典籍中可以看出,蚩尤是“铜头铁额”“人身牛蹄”“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在端午节祭祀可除瘟疫。

依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比较可知,兜阳形象是蚩尤形象的传承:1.从身份来说,蚩尤被尊称为苗族的先祖,在文山苗族信仰中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兜阳也是苗族共同敬仰的能人,在祭祀兜阳时,人们将兜阳视为是“孜尤兜阳”;2.从形象上来说,蚩尤是“头有角”“人身牛蹄”,兜阳是头戴牛角帽,腰挎牛角号且祭祀时要用牛角粑。苗族是古老的农耕民族,牛在农耕文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山苗族对牛文化符号的继承表现十分明显;3.从祭祀时间上看,蚩尤主祛瘟疫治病,在五月初五祭祀。祭祀兜阳也在五月初五,人们向兜阳祈求保佑幸福、平安。

(二)方位崇拜文化的传承

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从蚩尤与少昊的关系、蚩尤祠堂和坟墓的地理位置、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酋长来论证,依据太皞、少皞和蚩尤一起与黄帝作战四个方面证实蚩尤属于东夷集团的首领[8]。徐先生所说的“集团”指的是“族群”或“民族”,蚩尤后裔保存着明显东夷集团先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

1.东方崇拜:东夷集团方位崇拜的传承

《尚书大传·鸿范》云:“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榑木之野,帝太皞神司之。”[6]11-17《吕氏春秋·孟春》云:“其帝太皞,其神句芒。”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暤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9]句芒是少皞的后代。袁珂先生说:“木神句芒手执圆规,和东方上帝伏羲共同管理着春天。”[10]句芒就象征着春天和生命。徐旭生先生认为太皞、少皞与蚩尤同属于东夷集团,曾共同与黄帝大战。可以看出东夷集团有着古老的东方崇拜的习俗。文山马关苗族兜阳节举行招魂时,打卦的方向必须从东方开始。祭祀时寨老转动的方向是从东方开始绕转祭台,在跳芦笙时也是必须从东方开始。在花山节的时候,花杆的倒向也必须朝着东方倒下。坟墓的朝向也多朝向东方。可以证实,马关苗族传承着古老的东夷民族东方崇拜习俗。

2.九方图:上古和原始文化中九崇拜的遗留

对于九的崇拜众多学者做了十分全面的讨论,张劲松认为“史前对时空的分割是以观影测时空之测定物(或曰观测点)为依据的。时空之测定物当是处于八分模式之中央。神话视之为‘宇宙树’‘宇宙石’。……八卦符号的方位观是以八分符号所示的八方,加中央所示的九方便是九的崇拜。”[11]在史前八卦方位中就出现了九,在各族群中都有广泛流传。蚩尤被称为“九黎之君”,“蚩尤兄弟八十一人”是九的九倍,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对九的强调既是数量多之意,更有对九崇拜之意。伏羲、蚩尤都处于史前时代,八卦和九方的出现年代及之间关系更是不可考究。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远古时期珍贵族群文化的遗留。老董寨“闹兜阳”的核心符号是九方图(如图1、2),在招兜阳魂仪式中,主要器物是九方八面招魂圈,寨老要围着招魂圈打卦定方位、跳芦笙舞、唱祭词以招兜阳魂。在祭祀兜阳的仪式中,其核心九方祭祀台,寨老带领寨中九男八女围绕祭台转圈,并唱祭词、伴跳芦笙以祭兜阳魂。老董寨保留的九方图文化符号与兜阳传说在祭祀中进行了结合,通过打卦来显示兜阳的魂来方向更增添了传说的合理性和神圣性。

图1 九方图(平面) 图2 九方图(立体)

祭场的火塘以九个大小不同的火塘共同组成,以九方图来建构。每个火塘都由四个环形相连构成,靠北的地方由十块石头围成,是长者为后辈传授知识的地方;东面由九块围成,象征着九个儿子,是年轻男性坐的地方;西面由八块围成,象征着八女,是年轻女性坐的地方;南面由七块石头组成,代表着小孩的坐的地方。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靠长者在火塘边口述和火灰中画图来传授知识,火塘形状象征着族群内部的结构和秩序,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

兜阳节仪式当中九方图符号、数字“九”的崇拜、东方崇拜、牛角粑、火塘形状等图案和符号,其实是对其民族神话传说、祖先事迹、历史故事、迁徙路线等留存集体记忆中的民族文化进行的再现。他们招兜阳魂、祭祀兜阳、选兜阳人、兜阳客、游行等这些活动意在展示他们古老的民族文化符号和传统的民族文化记忆,以此获得自我族群的认同感。他们通过这些独具特色的符号和仪式,直观的展示属于自己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文化。仪式是族群记忆的外显形式和符号集体组合排列状况,它承载着神话传说、民族信仰、历史事件、叙事空间、饮食、服饰和身份,展现了族群的历史文化,同时通过集体参与的过程强化民族身份、历史记忆,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符号、仪式对民族记忆的表述:社会功能的展演

(一)族群身份的表述

对族群身份的认知是一个民族保持与其他民族差异性的重要表现,主要通过“对先祖历史、族群记忆、神话传说、仪式展演和历史叙事来建构情感性、根基性的特征。”[12]来实现本民族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表述。从族群内部来讲,是对民族内部结构、秩序、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强化。从族群外部来讲,是对本民族社会地位、政治话语、族群利益等方面的维护。老董寨兜阳节是对像兜阳那样能够为族群内部做出巨大贡献的能人、好人进行表彰和认可,是对内部关系的优化和建构。举办“闹兜阳”需要全寨人的共同参与,布置场所、表演节目、维护秩序、安排饮食住宿等各个方面需要寨老进行安排、管理和分配,只有有声望和影响力的寨老才能够组织大家一起做这样的事情。这反映了其族群内部族群身份与族群生产、活动产生的关联。

通过对招魂、祭祀和游转仪式中的九方图、祭祀歌、芦笙舞、火塘、牛角粑等文化符号的展示,来恢复民族记忆和族群身份特征,以此来建构本民族文化身份机制。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欢迎其他各地方客人参加闹兜阳活动,人来得越多他们就越高兴,证明他们的文化魅力就越大。游客他者身份的参与也是对其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表现。

(二)族群交流的表述

族群间的互动交流是维持本民族正常发展的途径,这种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互动,加强了族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和认同。苗族历史上战争频繁,因为战争而不断迁徙,老董寨举办兜阳节不仅在文化层面展示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还促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物质和意识形态上的交流,促进与其他民族的和平相处。

兜阳节程序中的符号和仪式是族群记忆的外显,能够唤起族群内部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是族群交流的重要表述途径。对内部可以凝聚人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有促进族群内部的团结和发展。对族群外部来讲,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互动。兜阳文化中兜阳人和兜阳客的推选,有利于加强内部的强化精英意识,促进本民族的内部人才结构的优化,同时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互动。

结 语

马关县老董寨“闹兜阳”是云南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兜阳文化保留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村寨。其保存的传统文化符号和祭祀仪式是对苗族古老文化记忆的阐述,同时也通过民族记忆展现了古老文化在当前社会中的演变和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通过田野调查和古籍文献的梳理,兜阳文化中的文化符号、祭祀仪式对族群记忆的表述体现了文山苗族兜阳文化是对蚩尤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叙述。“闹兜阳”的祭祀仪式是对族群记忆、文化符号和神圣空间的的直观呈现,能够强化族群文化的记忆。兜阳文化所表现的社会功能主要是调整和优化族群内部的人才结构,加强族际之间的交流互动,减少战争,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符号和仪式是族群记忆物化、外显的载体,族群记忆是符号和仪式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内动力,在文化传承中,内在动力与外在载体相互作用,不断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满足民众信仰需求,实现兜阳文化的“活态”传承。老董寨“闹兜阳”民族节日是对苗族先祖蚩尤文化的当代性传承,通过对兜阳英雄形象的描述来美化蚩尤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用祭祀兜阳的符号和仪式来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认同。选取兜阳人、兜阳客以实现族群内部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加强族际之间交流、互动与和谐相处,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招魂蚩尤族群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大战蚩尤
新兴族群的自白
蚩尤之歌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
招魂(短篇小说)
黄帝战蚩尤
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