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揿针留针候气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浆NPY、UⅡ水平的影响
2020-11-04习世琴
王 磊,习世琴
(1.武汉市普仁医院中医科,武汉 430081;2.武汉市普仁江岸医院疼痛康复科,武汉 430012)
颈椎退变引发交感神经症状称颈性眩晕,患者主要表现出头晕、视物不清、体位性猝倒等症状[1]。西医认为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为颈性眩晕主要发病机制,主要采用倍他司汀片等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但临床研究显示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针灸治疗在调理枢机、理气和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中提出“静以久留”的针灸方法,方便揿针留针候气据此将特制小针固定于所取穴位的皮内,可产生长时间持续的穴位无痛刺激,既往研究表明在骨科及神经内科疾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3]。血管的舒缩功能异常在颈性眩晕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肽 Y(Neuropeptide Y,NPY)、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II,U Ⅱ)等因子均通过调剂血管舒缩功能参与颈性眩晕发病及进展[4-5]。本研究旨在探究方便揿针留针候气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浆NPY、U Ⅱ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2 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100 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7 例;年龄41~73 岁,平均年龄(58.62±7.12)岁;病程1~3年,平均(1.16±0.46)年。观察组,男21例,女29 例;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59.15±7.32)岁;病程0.5~4 年,平均(1.12±0.49)年。2 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均对研究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相关文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 版)》[6]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要求;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7]中眩晕相关诊断要求,症候包括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阳上亢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两虚证以及肾精不足证等;3)入组前1 月未服用改善脑循环药物;4)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5)神志清晰,可配合治疗。
1.2.2 排除标准 1)原发疾病(耳源性、脑源性、眼源性疾病)导致眩晕者排除;2)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者;3)凝血功能异常者;4)颈椎病变者(脱位、骨折、结核)。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倍他司汀片(生产企业: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 021802;规格:每片5 mg)治疗5 mg,每日3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方便揿针埋针疗法治疗,常规消毒清洁皮肤,干燥后,将0.25 mm×2 mm 的方便揿针(苏州市华伦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垂直刺入皮肤,取穴为局部取穴与远端辨证取穴相结合,局部取穴包括颈部两侧夹脊穴(C4、C5、C6、C7)、风池,完骨,天柱,百会,太阳、外交感,留针候气2 d,2天一次,20 d 为 1 疗程,再次留针候气夹脊穴埋针位置可稍微上下移动,减轻皮肤损伤。远端辨证配穴,肝阳上亢证加取肝腧;痰浊上扰证加取丰隆、阴陵泉;气血亏虚证加取膈腧、气海以及血海;痰瘀阻窍证加取丰隆,膈腧,血海;肾精不足证加取肝腧、肾腧、三阴交;阴虚阳亢证加取阴陵泉,三阴交。两组患者每完成1 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疗效,治愈的患者停止治疗,未治愈的患者继续接受治疗,共进行3 个疗程治疗后再次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NPY、U Ⅱ水平 治疗前后采集2 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进行检测或于-70℃冰箱中暂存待测。NPY 及U Ⅱ水平的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试剂盒分别由上海瑞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润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2 疗效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患者预后情况。治愈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或)颈椎 X 线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好转为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TCD 和(或)颈椎 X 线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改善;未愈为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无改变甚至恶化[8]。
1.3.3 中医症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量表评价头部症状(头痛、眩晕)、耳部症状(耳聋耳鸣、)、眼部症状(视物不清)以及体位症状(体位性猝倒占比0.25、颈椎侧弯占比0.5、后伸不适占比0.25)等症状,按由轻至重得分为4 级,予以量化评分,无记为4 分、轻微记为3 分、明显记为2 分、严重记为1 分,满分为20 分[9]。
1.3.4 TCD 相关指标 采用ClearVue 650 型彩色超声诊断系统(飞利浦)对患者进行TCD 检测。指导患者取俯坐位,双手置于检测床上,使额部放在手上,下颌尽可能贴近胸部,使用脉冲多普勒探头经枕骨大孔窗口进行探测,取样深度设置为80~120 mm,功率设置为2 MHz,探头方向稍向下倾斜,探测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然后设置取样深度为 60~80 mm,探头方向向前上方并左,探测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向右摆动,探测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l artery,RVA)。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治疗前后组内各项指标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2 组间各项指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 [n(%)]表示,χ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NPY、U Ⅱ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NPY、U Ⅱ水平比较(,n =50)
表1 2 组NPY、U Ⅱ水平比较(,n =5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
2.2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2.3 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
2.4 2 组TCD 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4。
表2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50) 例(%)
表3 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50) 分
表3 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5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
表4 2 组TCD 相关指标比较(,n =50) cm/s
表4 2 组TCD 相关指标比较(,n =50) 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
3 讨论
颈性眩晕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眩晕”范畴,其病机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10]。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倍他司汀片治疗,可通过扩张小动脉,增加脑部血流灌注,改善患者病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方便揿针留针候气治疗,可通过持续针刺刺激产生微电流,增强脑部电流活动,加快血流并减少神经元坏死,发挥更强的治疗效果[11],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与方便揿针留针候气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痉效果一致。
颈性眩晕患者颈椎膨出、突出以及骨刺增生等情况,可压迫颈总动脉、颈静脉,减少椎基底动脉系对脑组织供血,导致前庭系统功能障碍,LVA、RVA、BA 等TCD 相关指标可反映椎动脉血流情况。倍他司汀片作为扩张血管药物,对心脏、脑组织血管均有扩张作用,可对抗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缩血管作用,降低全身血压,还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机体微循环,提高LVA、RVA、BA 值[12]。方便揿针留针候气可通过刺激颈部两侧夹脊穴(C4、C5、C6、C7),下有相应的脊神经分支和血管通过,可改善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促进水肿吸收、抑制血管及肌肉痉挛、帮助酸性代谢产物转运,进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系血流[13]。此外方便揿针留针候气特制微小针具置于穴位,风池为头晕目眩治疗要穴;完骨为足太阳、少阳之会,主治颈项强痛;天柱位于项部方肌起始部,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清利头目;百会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可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太阳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外交感为耳穴,可促进血管舒张,解痉镇痛,留针时间为2 d,作用更持久,可长效梳理经络,和畅气血,增加患者椎动脉血流[14-15]。
U Ⅱ为强效收缩血管收缩的物质,NPY 可调节下丘脑激素合成以及释放,为交感神经标志性神经肽,亦具有促进血管收缩,调节血压的作用。本研究中,治疗后,2 组患者的NPY、U 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后2 组患者椎动脉血流增加情况一致。倍他司汀片可促进脑组织血供,降低血管痉挛产生U Ⅱ及NPY,在此基础上方便揿针留针候气可通过刺激体穴及耳穴,调节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减轻交感神经的异常紧张或抑制,抑制神经末梢释放NPY,进而增加血液流动[16]。倍他司汀片可增加内耳及颅内的血供,从而改善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症状。方便揿针留针候气,不仅对椎动脉血流改善更为明显,还进行远端辨证取穴,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在倍他司汀片的基础上,方便揿针留针候气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