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高铁对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2020-11-04陈志翀

中国铁路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城镇长三角高铁

陈志翀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0 引言

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9年12 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发展目标[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基础[2]。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小城镇经济异常活跃,2020年公布的百强县中有45 家在长三角地区,五十强中有30 家在长三角地区,有条件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上走在前列,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探索经验[3]。高铁具有速度快、运能大、经济性好、节能环保等优势,无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是区域内新型城镇化建设,都要求以高铁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挥好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化高铁建设和运营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作用的研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运力保障。

研究包括实地调研考察与数据分析2个部分。选取长三角地区的昆山市、无锡市洛社镇、建德市航空小镇3地调研,主要通过深入座谈、实地参访等方式,着重了解高铁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以及带来的变化;数据分析部分着重探索高铁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长三角地区铁路建设布局、优化铁路供给质量、改善铁路运输服务、更好地发挥铁路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等提出建议。

1 高铁对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

1.1 拉近小城镇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初步建成东部高速铁路网。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地区高铁运营里程达4 997 km,以上海为中心形成长三角1~3 h 城市圈,1 h 到达杭州、南京并覆盖苏州、无锡、常州、嘉兴等城市,2 h到达宁波、金华、义乌等城市,3 h 到达温州、合肥、徐州、蚌埠、芜湖等城市(见图1)[4],并与全国高铁干线衔接,拉近了长三角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为旅客提供了安全、快捷、绿色、经济的出行方式,提高了旅客出行效率。

图1 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三角铁路小时交通圈

以阳澄湖(巴城镇)、惠山(洛社镇)、建德(航空小镇)为例,高铁开通后,当地至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旅行时间均大幅缩短(见表1)。

表1 长三角大城市与小城镇间的高铁开行情况 min

由于高铁具有快速、经济、舒适、绿色等显著优势,拉近了小城镇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有效促进了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例如,随着2010年沪宁高铁开通运营,毗邻惠山站的无锡市洛社镇至上海、南京的旅行时间由2.5 h 压缩至1.0 h。2011年,洛社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 亿元,2017年增长至198.5 亿元,增长51.5%。在近5年全国“千强镇”评选中,洛社镇的排名从2014年的第80 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55 位。2010年沪宁高铁开通后,昆山市巴城镇境内设立了阳澄湖站,巴城镇从此进入了高铁时代。目前,每天在阳澄湖站停靠的高铁列车有8 趟,到南京站为95 min,到上海站只需20 min,上海人下班后打个“高铁的士”,半个小时便可来到阳澄湖畔品尝新鲜味美的大闸蟹。每到金秋蟹肥时节,通过加开“品蟹专列”,增加阳澄湖站的停靠车次,使阳澄湖大闸蟹进一步美名远扬。近年来,巴城镇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背景,发挥镇内设阳澄湖高铁站的优势,大力建设昆曲特色小镇,集昆曲文化传播、文创产业、人才培养于一体,与上海在经济、文化、旅游、民生等方面都展开了深入合作,保持了小镇经济持续增长。建德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过去由于没有高铁,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较慢。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后,建德至杭州、上海等地的旅行时间得到大幅压缩。2019年上半年,毗邻建德站的航空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73 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实现旅游收入7 000 余万元,同比增长36.7%。2019年7、8 月,参加暑期航空主题夏令营的游客增长了2.5倍,使小镇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1.2 助推小城镇经济快速发展

高铁建设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链分工协作,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布局和深度融合发展,对小城镇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昆山作为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一、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排名第一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0年沪宁高铁建成、2011年京沪高铁建成,在昆山市境内分别设有阳澄湖站、昆山南站和花桥站,昆山市积极争取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支持,合理安排高铁运行方案,目前每天开往上海方向高铁列车达到135对,并在早晚上下班时间安排开行昆山至上海的始发通勤高铁,实现了高铁“公交化”运行,为在昆山、上海两地的“通勤族”提供了方便[5],昆山与上海同城效应凸显,为昆山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利用上海的信息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来突破技术壁垒、加快产业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昆山市高铁开通前后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高铁建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见表2)。

表2 高铁开通前后昆山市经济发展状况

由此可以看出,2010、2011年,沪宁高铁和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昆山市国民经济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高铁开通的拉动效应明显。2010年,受沪宁高铁开通运营影响,昆山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9.4%。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 432 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増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900亿元,增长13.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0%,比上年提高2%。全年接待游客1 710 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5.1%,高铁带来的旅游收入十分可观。到2018年,昆山市GDP 总量已增加至3 832 亿元,比上年增长7.2%,比2011年增长57.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 726亿元,增长9.3%,比2011年增长91.8%,增幅远大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5%,比2011年提高了8%。

1.3 加快小城镇集群形成

高铁路网的快速扩张,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运行线路最多、停靠站点最密、运输量最大的地区,已开通合宁、合武、甬台温、温福、沪宁、沪杭、京沪、合蚌、宁杭、杭甬、杭长、合福、宁安、宁启等20多条高铁线路,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的“0.5~3.0 h”高铁交通圈[4],密切了沿线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联系,使相邻城镇产生耦合现象,形成以高铁站为依托的城镇集群。与此同时,还推进了城际交通快速化、通勤交通便捷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之间形成更加合理的层级结构,实现交通运输与城镇形态、人口布局协调融合发展,大大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效整合区域内资源、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已成为推动长三角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引擎。高铁是一个包含移动装备机车车辆和线下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固定设施的庞大耦合系统,涉及领域多、技术难度大,建造成本高,投资额度大,目前每公里投资达2亿元,桥梁、隧道、路基、线路等线下工程所用材料很多都是就地取材,高铁建设既通过投资拉动了小城镇经济发展,又带动地方投资建设与高铁衔接的配套设施,同时还带动沿线城市旅游业、高铁站区商贸服务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小城镇集群的形成[6]。

1.4 有利于绿色低碳城镇化道路

生态文明事关国家持续发展,是千年大计、根本大计。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实现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高铁有运输能力大、占用耕地少、能源消耗少、运输成本低的独特优势,是绿色交通的主力军。根据《人民铁道》科技专栏,如果1个人位移1 km,把火车能耗定为“1”的话,飞机的能耗是“4”,小汽车的能耗是“6”;而按单位运量计算,高速铁路与公路、航空的能耗比例为1∶3.82∶8.77。由于铁路具有单位能耗低、能够大面积实现“以电代油”等独特的节能降耗优势[7],应将高铁放在优先位置。长三角地区要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更加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运能大、效率高、排放少、占地省的优势和骨干作用,走绿色低碳城镇化发展之路。

2 存在的问题

2.1 高铁网络不平衡、不充分,对小城镇覆盖面不够

从数量来看,长三角地区虽然高铁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路网密度达到305 km/万km2,是全国的2.2 倍,但人均、单位GDP 的高铁里程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 km/万km2,还有不小差距。从质量来看,一些高铁干线,比如纳入沿江通道的合宁、合武高铁,纳入沿海通道的甬台温、温福线,均为250 km/h 标准,通沪铁路为200 km/h 客货混跑线路,速度等级相对较低。从协调性来看,一些线路、枢纽的规划前瞻性、协调性不够,存在与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局部高铁网络覆盖不够,如苏北、皖北路网建设相对滞后,对一些中心城镇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人流、物流总是向交通便捷的地区倾斜,这些高铁不能通达的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反而受到抑制[8]。

2.2 高铁列车停靠小城镇车站班次少,同城化、通勤化运输服务不足

列车运行时间和停站次数呈反比例关系,停站次数越多则运行时间越长。为了保持高铁的快捷优势,高铁列车停站次数不宜过多,这带来了列车停靠小城镇车站班次少的问题。高铁本身并不能确保有效地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如果只是经过,而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则无法对小城镇当地的发展产生作用。以沪宁高铁为例,由于是沪宁间的干线通道,旅客对旅行时间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造成沪宁高铁的花桥、安亭北、仙林等一些小城镇班次较少,旅客乘车选择余地少,影响了高铁对小城镇发展拉动作用的发挥,导致同城化、通勤化运输服务短板明显。

2.3 与高铁衔接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高铁优势发挥不够充分

高铁虽然拉近了小城镇的时空距离,但高铁站本身并非目的地,需要乘坐其他市内交通方式前往,因地方政府对与高铁站衔接的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场站及小汽车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重视不够,建设相对滞后,配套能力普遍不足,从而制约了高铁在小城镇的优势发挥。在铁路内部,统筹高速与普速、新建与既有、枢纽与通道发展不够,路网配套设施不完善、系统协同性不强,也影响了高铁在城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2.4 对高铁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高铁在小城镇的发展

高铁建设资金需求大,投资建设回报期长,在政府对高铁建设运营的融资、财税、土地开发等政策支持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经营收入相对单一,民间资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依靠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投资渠道少,高铁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大,债务及经营压力大,制约了高铁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3 发展建议

3.1 加快长三角高铁网规划建设,扩大高铁在小城镇覆盖面

紧密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构建以高速铁路为骨干、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融合发展的快速铁路网络,使高速铁路“毛细血管”通达县域、连接中心城镇。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高铁向周边重要城镇延伸,在都市圈及城市群内实现同城化、通勤化,使中心城市与周边重要城镇通达更加顺畅。依托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研究设立轨道交通协调推进机构,充分调动三省一市积极性,统筹推进高铁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

3.2 精心研究高铁开行方案,增加小城镇班次数量

在目前干线铁路运能紧张,停靠小城镇车站高铁班次少的情况下,不能一味增加高铁班次,应加强对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在开行停站少、速度快、旅行时间短的“大站车”基础上,研究开行分区段运行的“站站停”列车,优化开行早晚“通勤列车”,使中心城镇车站列车和大城市的干线高铁列车相互衔接,为旅客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为长三角城镇间的交流通行提供便利[9]。以沪宁高铁为例,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开行苏州至上海、常州至南京间的区段通勤列车,实现对小城镇车站的全面覆盖,在需求量较大的时间段作为对高铁运能的补充,方便通勤客流。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将既有铁路改造为准高速线路、站房站台改建、优化既有列车运行图等方式,开行准高速市郊动车组列车。目前,长三角地区通过路地合作,已在多条线路进行了探索。例如,铁路部门与上海市合作,对既有金山铁路进行改造,开行160 km/h 的市郊动车组列车,使金山至上海南站时间由超过1 h 压缩到0.5 h,目前日发送人数已由初期的1.3 万人增长到3.3 万人,带动了城市周边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助推了小城镇经济发展。再如,可对沪宁线镇江至南京段进行升级改造,开行宁镇间的市郊动车组列车,可以有效拉动沿线高资、下蜀、龙潭、尧化门等小城镇的发展。

3.3 加快完善与高铁衔接的配套设施,推动高铁优势更好发挥

地方政府与铁路部门合作,加强铁路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加快建设完善与高铁衔接的配套设施,强化高铁与地铁、公交、公路客运等有效衔接,提高高铁枢纽中转及集疏散效率,形成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铁路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运输服务“一体化”。例如昆山正建设轨道交通与高铁以及上海11 号线对接,预计2020年将进入高铁与轨交一体化时代;围绕与高铁衔接配套,昆山陆续规划贯通17 条断头路,2年内已开通4趟跨省公交接驳线路。

3.4 多渠道筹集高铁建设资金,培育壮大小城镇高铁经济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努力破解高铁建设融资难问题,运用多元化融资手段,广泛吸引包括当地政府、民间、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小城镇高铁建设,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高铁投融资模式。对车站和线路用地一体规划,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提升增量资产收益。以高速铁路通道为依托,引领支撑沿线城镇、产业、人口等合理布局,培育壮大高铁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高铁经济新业态[10]。以高铁站区综合开发为载体,发展站区经济,引导和推动站区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电子商务、旅游餐饮等关联产业聚集和规模发展,积极发展高铁快递,合作推出高铁+乡村果蔬业务,努力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推进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客运枢纽建设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拓展枢纽旅游集散功能,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路线和产品,设计“美丽乡村高铁游”等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使高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4 结束语

随着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高铁对于促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各级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要更加重视发挥铁路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作用,科学规划路网布局,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合理设置铁路站点,使铁路网更好辐射小城镇,助力小城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长三角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目标。同时,要持续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周密铺画铁路运行图,适当均衡小城镇车站停靠办客车次,基于客流分析合理开行“大站停”“站站停”列车,并改善小城镇车站公交等配套设施,从而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小城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培育壮大小城镇高铁经济,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猜你喜欢

小城镇长三角高铁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高铁会飞吗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第一次坐高铁